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詐騙

司法詐騙

發布時間: 2025-05-15 19:43:04

司法反詐凍結什麼意思

司法反詐凍結指司法機關為防範和打擊詐騙活動,依法對可能涉及詐騙的賬戶採取的臨時管控措施。

  • 凍結原因:銀行系統檢測到賬戶存在異常交易或可能涉及詐騙活動,司法機關(如外地反詐中心、公安機關等)為保護用戶資金安全和便於案件偵查,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採取凍結措施。比如在電信網路詐騙案件中,公安機關會使用國家反詐大數據平台,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協助下,快速凍結涉及電信網路詐騙的銀行賬戶、支付賬戶。
  • 凍結期限:依據現行法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等資產,凍結期限不能超過六個月;對於動產的查封和扣押,期限不得超出一年;對於不動產和其他財產權的查封和凍結,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 處理方式:用戶可聯系銀行客服,了解凍結原因和解凍流程;准備交易記錄、身份證明等相關證明材料,向反詐中心申請解凍;若涉及法律糾紛,可咨詢律師,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比如因賬戶異常交易被凍結,用戶應先聯系銀行客服,按要求提供材料申請解凍;若因涉及詐騙案件被凍結,需向反詐中心了解詳情,配合調查並提供證明材料,證明賬戶與案件無關後申請解凍。

㈡ 詐騙罪的司法解釋有哪些規定

關於詐騙罪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包括詐騙數額的劃分標准,明確規定犯罪嫌疑人詐騙救災、救濟、扶貧,醫療款物的,詐騙老年人或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應當從重處罰,若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全部退贓退賠的,可以從輕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第二條 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第三條 詐騙公私財物雖已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較大」的標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為人認罪、悔罪的,可以根據《刑法》第三十七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
(三)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四)被害人諒解的;
(五)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第四條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近親屬諒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
詐騙近親屬的財物,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具體處理也應酌情從寬。
第五條 詐騙未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為詐騙目標的,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定罪處罰。
利用發送簡訊、撥打電話、互聯網等電信技術手段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一)發送詐騙信息五千條以上的;
(二)撥打詐騙電話五百人次以上的;
(三)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
實施前款規定行為,數量達到前款第(一)、(二)項規定標准十倍以上的,或者詐騙手段特別惡劣、危害特別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第六條 詐騙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既遂處罰。
第七條 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路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八條 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 案發後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詐騙財物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被害人;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騙款物佔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但已獲退賠的應予扣除。
第十條 行為人已將詐騙財物用於清償債務或者轉讓給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繳:
(一)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的;
(二)對方無償取得詐騙財物的;
(三)對方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取得詐騙財物的;
(四)對方取得詐騙財物系源於非法債務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
他人善意取得詐騙財物的,不予追繳。
第十一條 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雖然我國法律制度中也規定了詐騙罪的量刑標准,但是相關的司法解釋中進一步劃分了量刑時的參考依據,比如犯罪嫌疑人詐騙的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量刑起點就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蘇州市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6 07:10:24 瀏覽:975
法院起訴多長時間開庭 發布:2025-08-16 06:51:40 瀏覽:280
律師實務音頻 發布:2025-08-16 06:24:13 瀏覽:275
未走紙質流程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6 06:24:11 瀏覽:558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19年修改了哪裡 發布:2025-08-16 06:20:07 瀏覽:956
民法在途 發布:2025-08-16 06:16:37 瀏覽:628
華政民商法學 發布:2025-08-16 06:15:51 瀏覽:491
離婚律師好看么 發布:2025-08-16 06:15:13 瀏覽:168
法律碩士非法學教程錄音有必要買嗎 發布:2025-08-16 06:10:51 瀏覽:777
擁護司法 發布:2025-08-16 05:59:06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