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民間借貸自然人
① 個人向個人借款合法嗎
法律分析:個人向個人借款是合法的,屬於民法典規制中的民間借貸。具體而言,民間借貸屬於合法的自然人借貸法律關系,而民間借貸合同的訂立應當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自治為主,內容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個人向個人借款的話,那麼是屬於受到法律保護的借貸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第六百六十八條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第六百六十九條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② 2022年民法典民間借貸
法律主觀:
一、民法典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是什麼 1、民法悶擾典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是: (1)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合同成立; (2)如果當事人逾期還款的,需要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的利息; (3)如果當事人沒有約定利息的,視為沒有利息。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條、第六百七十七條、第六百七十九條、第六百八十條 二、民間借貸僅有 借條 沒有付款憑證可否起訴 1、憑借條可以進行起訴,但如 債務人 對款項是否實際交付提出異議的,按現有司法實踐,人民 法院 通常會要求出借人本銀睜人或有關經手人員到庭,陳述款項現金交付的原因、時間、地點、款項來源、用途等具體事實和經過,並接受對方當事人和法庭的詢問。人民法院會根據現金交付金額的大小、出借人的支付能力、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以及 借貸 雙方之間的關系等,綜合判斷借貸事實是否真實發生。律師建議對於數額較大的借款應以銀行轉賬的方式交付給借款人。 2、借貸 合同當事人 既約定借款利息、又約定違約金的,如利息、違約金之和超過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的,司法實踐中對於超過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且在債務人未提出抗辯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亦會主動進行審查。 綜上所述,民間借貸合同的利息最高,不能超過規定的36%。一般都規定是在24%左右,如果是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部分法院是不會進行保護的,一般都會予以駁回。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咨詢,或者到網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借款合同鋒罩歲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③ 新民法典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也於2020年12月31日發布了修改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而制定,其內容就是民法典對民間借貸的司法規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九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視為合同成立: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
(二)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六)違背公序良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