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酒刑法
『壹』 酒駕勸酒的人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第一種是強迫性勸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勸酒,這種人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種是明知飲酒者不能喝酒或身體不適仍勸其飲酒的人,這種人要對對方因飲酒誘發的疾病以及酒後駕車肇事等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種是共同飲酒後任酒友駕車離開的人,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共同飲酒的夥伴承擔責任,還要對因事故受害的相對方承量相應的責任。 第四種是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人,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飲酒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 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 4.1 酒精含量閾值
車輛駕駛人員飲酒後或者醉酒後駕車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閾值見表1。
表1 車輛駕駛人員血液酒精含量閾值
駕駛行為類別閾值
駕駛行為類別閾值(mg/100mL)
飲酒後駕車20,<80
醉酒後駕車80
『貳』 勸人喝酒要承擔什麼責任
按照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
同時,對於這4種勸酒行為同樣也進行了立法規定----
比如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以及.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這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同飲者和勸酒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0 1強迫性勸酒
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強迫對方喝酒的意思表示,比如用「不喝不夠意思,不喝看不起我,不喝不是兄弟」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
0 2明知對方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
比如明知對方酒精過敏、身體不適或者吃了頭孢類葯物不能飲酒,仍勸其飲酒而誘發了相關的疾病;
0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
如果飲酒者已經神志不清,失去控制能力,同飲者要將醉酒者安全送到醫院、家中或其親人身邊,讓醉酒者有人照顧;
0 4飲酒者酒後駕車未勸阻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後果,勸酒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叄』 刑法第263條規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版三年以權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