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審查與違憲審查
① 美國的違憲審查制度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何特點
美國違憲審查制度是由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司法程序審查、裁決立法與行政是否違憲的制度,又稱司法審查制度,最初創立於美國,二戰以後有許多國家紛紛實行這種制度。該制度為現代法治國家普遍認可和採用。美國著名憲法學者伯納德 施瓦茨說過:「沒有司法審查就沒有憲法,司法審查是憲法結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該制度緣起於19世紀初期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因審理此案的首席大法官約翰 馬歇爾作出的判決,使美國最高法院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從而真正確立了美國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結構。
美國違憲審查的好處在於:首先,違憲審查由專業的法官處理,具備司法的中立性等司法機關特有的優點,符合違憲審查的司法性質。同時法官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判決能夠得到遵守。其次,美國的違憲審查范圍廣泛,公民可以對侵犯其權利的國家機關提起訴訟,國家機關也可以對其他國家機關提起訴訟,這樣糾紛被納入司法途徑,公正性比較有保障。第三,美國的違憲審查針對具體案件,當事人的權利能夠在審判中得到充分的保護。
美國違憲審查的不足之處在於:首先,司法機關審查模式是一種被動審查的模式,也就是說只有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才能提起審查,而不能主動審查。違憲的法律只有在受到司法挑戰時才會受到檢驗。其次,針對具體案件只能保護該案件的當事人,對其他受害者不能具備普遍的保護。第三,司法機關作為非民選機關,審查民選議會的法律是否違憲,存在合法性問題。而且違憲審查具有高度政治性,最高法院作為司法機關,介入政治糾紛有損其中立性形象。比如像介入2000年美國大選一樣,嚴重影響了法院的獨立性形象。
② 違憲審查制度和違憲司法審查制度的區別
1、違憲審查制度是特定的國家機關根據特定的程序或者方式,針對違反憲法專的行為或者屬規范性、非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並進行處理的制度。違憲審查包括違憲判定和違憲制裁兩個最基本的環節,它以違憲判定為基本出發點,以違憲裁決為最終歸屬。
2、憲審查不等同於司法審查,司法審查只是違憲審查中的一種具體模式。所謂司法審查,是指由普通法院負責對國會的立法進行違憲審查,這種由司法負責監督憲法實施的制度最早產生於美國。
3、司法審查主要特點是由普通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附帶負責對國會的立法進行違憲審查,至於國家機關某些行為是否合乎憲法的爭議,普通法院一般會以屬於國家行為、政治問題或統治行為為由,拒絕加以判斷,但在個別的時候可能也會介入。
③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下,德國、美國兩種司法審查制度的異同
德國和美國都重視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司法審查,但都區分了議會立法司法審查與行政法規司法審查。德國的憲法法院負責抽象審查和具體審查,抽象審查包括法律和法規,而具體審查只涉及法律。相比之下,美國的違憲審查僅限於具體審查,針對的是法律。在美國,普通法院負責審查法律和法規,但對行政法規的審查屬於行政案件,不屬於違憲審查。
德國的審查制度反映了復雜的公權力關系,如聯邦政府、州政府和聯邦議院之間的關系。德國的違憲審查解決了權利與權力的沖突,包括權利與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沖突。而美國的違憲審查主要解決權利與權力的沖突,主要是權利與立法權的沖突。
德國的憲法法院作為第三方力量,在權力雙方發生矛盾時進行裁決,這有助於緩解矛盾。相比之下,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更強調權力之間的自我制約。德國模式可能更容易被雙方接受,但如果憲法法院偏袒一方,公平性難以保證。美國的模式在雙方能夠自我解決問題時成本較低,但如果經常陷入僵局,成本就太高。
盡管德國的憲法法院迄今為止運行良好,但這不能保證將來也永遠不會出錯。其成功可能得益於制度設計得好,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這些問題仍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