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釋
A. 茂名茂南法院對有困難的當事人給予司法救助,什麼是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也稱之為是訴訟救助,根據網路的解釋:
司法救助,又稱訴訟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中,通過對當事人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的救濟措施,減輕或者免除經濟上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的負擔。
從司法救助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要點,首先是在訴訟的過程中,其次是一種救濟措施,目的是為了減輕或者免除當事人的負擔。因此,這應該是法律為了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對經濟比較困難的當事人採取的一種救濟措施。
雖然司法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還沒有統一的立法,救助的概念也沒有明確的解釋,比較狹義,而且司法救助的范圍也比較下載,一般是列舉式,能不能夠做到全方位的保證。此外司法救助的對象也不是很明確,需要進一步的立法支持。
B. 人民檢察院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
司法救助,又稱訴訟救助,是指司法機關對於當事人因經濟確有困難,向政法委申報給予經濟救助的制度。國家司法救助是指國家向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而生活面臨急迫困難的當事人、證人(限於自然人)等即時支付救助金。國務院《訴訟費用交納辦法》中將訴訟費用緩交、減交和免交稱為司法救助,有學者認為,應將此類救助稱為訴訟費用救助。現行國家司法救助為輔助性救助,對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請人只進行一次性國家司法救助。對於能夠通過訴訟獲得賠償、補償的,一般應通過訴訟途徑解決。開展國家司法救助是我國司法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司法救助制度在刑事審判方面的研究比民事、行政審判方面的研究較早,刑事司法救助已經形成體系化和規范化。我國對於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實行刑事司法救助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人民法院指定辯護人為其提供辯護來實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中都有比較明確具體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