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扶人
『壹』 智障人士父母死後誰來扶養他
智障人士父母死後如果其有配偶或者子女,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的,則由其配偶或者子女,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來照顧、扶養或者贍養他。
如果既沒有配偶也沒有子女的,則由其其他近親屬,如有負擔能的兄、姐擔任其監護人,照顧以及扶養他;
如果也沒有其他近親屬的,則由經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擔任其監護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貳』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標准如何規定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衡量准則如下:
首先依據子女的實際需求、父母的經濟承受力以及當地社會實際生活水平而定;
其次,子女撫養費通常占父母收入的20%-30%,主要包括子女日常生活開支、學習教育費用及醫療保健支出等。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一)》第四十二條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所稱「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 第四十九條 撫養費的數額,可以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有固定收入的,撫養費一般可以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以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一)》第四十二條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所稱「撫養費」,包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 第四十九條 撫養費的數額,可以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有固定收入的,撫養費一般可以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以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叄』 民法典對侵權責任中被扶養人的認定規定
在眾多侵權糾紛中,被扶養人是指受害者應盡撫養責任的未成年人或無法正常工作且無經濟收入的成年人。
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成年近親的撫養費能否得到補償常常成為爭議焦點。
這主要因為若要為成年近親的被扶養人提供生活費用,需滿足三個必要條件:
(一)撫養者負有法定扶養責任;
(二)被扶養人失去勞動能力;
(三)無其他生活來源。
基於此,以下兩個案例將有助於理解此問題:
首先,年齡超過60歲的成年近親,他們的撫養費通常可以得到賠償;
其次,對於未滿60歲的成年近親,除非能證明其「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其他生活來源」,否則撫養費請求難以得到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方式為:
根據撫養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標准進行計算。
如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則計算至18歲;
如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且無其他生活來源,則計算20年。
但60歲以上的,每增齡一歲,撫養年限減少一年;
75歲以上的,撫養年限按5年計算。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