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劃歸
① 司法部是什麼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歷史發展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第十條規定政務院設司法部,規定司法部是國家司法行政機關,主持全國的司法行政事宜。
1949年10月3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
1949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試行組織條例》。
至1950年,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大學,培養法學、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2年7月16日,在中央司法部成立了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組成的中央司法改革辦公室。
1953年4月,第二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後,中央司法部的機構作了調整,內設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專門法院管理司、幹部管理教育司、法律宣傳司和專門委員室。
1954年8月13日,隨著各大行政區及大區司法部的撤消,司法部發出《關於各省與中央直轄市審判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分立問題的意見》,要求河北、山西等18省和京、津、滬三市立即建立司法廳(局),其它各省逐步建立司法廳,主持司法行政工作。
1954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全國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銷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
1955年11月2日,司法部第261次部務會議決定改進工作方法和調整機構,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普通法院管理司、運輸法院管理司、人事司、教育司、公證律師司、法令編纂司及財務處、人民接待室。
1957年8月9日,國務院第56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全國的鐵路運輸法院和水上運輸法院,據此,司法部也相應地撤銷了運輸法院管理司。
1958年6月13日至8月20日,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上,司法部領導成員遭到錯誤批判。
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銷,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延續了20年。
1979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全國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中國的司法行政工作揭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
198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外事局,統一擔負全國司法外事工作。
1982年,司法部職能進行調整,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劃歸法院自行管理;法律法規匯編劃歸國務院辦公廳法制局承擔。
1983年,監獄、勞教工作由公安部劃歸司法部管理。
1984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設立審計室。
1984年8月,成立直屬於司法部的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前身為原中央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5月並入中國政法大學,1984年8月又獨立建校。
1984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恢復計劃財務司。
1987年6月,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成立司法協助局,統一領導和管理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司法協助工作。
1988年10月25日,國家編委批準的司法部「三定」方案確定,機構設置改為辦公廳、教育司、勞動改造工作管理局、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宣傳司、律師司、公證司、基層工作司、外事司、司法協助司、法規司、人事司、計劃財務司、行政司等14個司局及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和老幹部局。
1994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部門。
199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確定:「司法部是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2001年11月21日,司法部增設司法考試司。
主要職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司法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8〕64號),司法部主要承擔以下職能:
(一)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負責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四)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五)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六)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導、監督基層司法所建設和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基層法律服務和幫教安置工作;
(八)組織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九)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的草擬、談判,履行司法協助條約中指定的中央機關有關職責;
(十一)指導司法行政系統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聯合國預防犯罪組織和刑事司法領域的交流活動,承辦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務;
(十二)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計劃財務工作;
(十三)指導、監督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職能機構
司法部有職能機構16個:辦公廳、政治部、監獄管理局、戒毒管理局、社區矯正管理局、法制宣傳司、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法律援助工作司、基層工作指導司、國家司法考試司、司法鑒定管理局、法制司、司法協助外事司、計財裝備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直屬單位
司法部有直屬單位22個:司法部信息中心、司法研究所(研究室)、機關服務中心、燕城監獄、法律援助中心、直屬煤礦管理局、預防犯罪研究所、法制日報社、法律出版社、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公證協會、中國監獄工作協會、中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協會、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國家司法考試中心、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中國法律服務(澳門)公司、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
派駐機構
司法部有派駐機構1個:駐部紀檢組監察局。
地方廳局
司法部有下屬地方廳局30個:北京市司法局、天津市司法局、上海市司法局、重慶市司法局、黑龍江省司法廳、吉林省司法廳、遼寧省司法廳、河北省司法廳、山西省司法廳、陝西省司法廳、甘肅省司法廳、青海省司法廳、山東省司法廳、河南省司法廳、湖北省司法廳、湖南省司法廳、江蘇省司法廳、江西省司法廳、浙江省司法廳、福建省司法廳、安徽省司法廳、廣東省司法廳、貴州省司法廳、雲南省司法廳、海南省司法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法局、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司法廳、西藏自治區司法廳。
② 司法所劃歸鄉鎮是真的嗎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司法所劃歸鄉鎮管理的規定得以實施。
2. 司法所作為市(區、縣)司法局的派出機構,負責在鄉鎮(街道)層面開展相關業務工作。
3. 鄉鎮司法所的主要職責是直接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執行和實施基層司法行政的各項任務。
③ 司法所劃歸鄉鎮是真的嗎
1. 司法所作為司法局在鄉鎮級別的派出機構,其管理體制將進行調整。
2. 按照「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的改革要求,司法所將實行縣級司法局與鄉鎮(街道)的雙重管理。
3. 在日常工作中,司法所將融入鄉鎮(街道)的管理體系,接受統一指揮與協調。
4. 司法所作為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陣地,承擔著直接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
5. 該改革的目的是優化司法行政資源配置,提高基層法治建設效率。
④ 司法局歸哪個部門管
司法局歸政法委管。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職能部門。其主要任務是宏觀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開展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司法局的直屬機構有律師協會老幹部活動中心 市律師培訓中心 市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門管理機構有市監獄管理局 、市戒毒管理局、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4)司法所劃歸擴展閱讀:
管司法局的部門的機構發展:
政法委員會是解放後才始置,1949年10月至1956年7月,從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市)三級人民政府都設立政治法律委員會(簡稱政法委),共經歷近7年。
其中,1954年11月1日,國務院政法委員會撤銷,成立國務院第一辦公室(政法辦公室),下設內務、司法、監察、秘書室四個單位。這個辦公室一直延續至196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文件,改變政法部門體制,撤銷國務院政法辦公室。
1956年7月至1980年1月,黨中央先是設立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後改為中央政法小組。地方黨委也有類似機構。這次把政法委員會機構設在黨委,是黨委的綜合研究、指導、協調機構,沒有明確其領導職能職權,辦公室的級別是副部級,內設機構和人員較少。共經歷了24年。
1980年1月至1990年3月,黨中央開始設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1988年,國家進行機構改革,實行黨政分開。1988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央政法委員會,成立中央政法領導小組。而大多數省級以下黨委政法委員會並未隨之撤銷。到1990年中央決定恢復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從1990年3月,中共中央恢復設立中央政法委員會,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也進一步加強完善。
1991年2月,中央、省、地、縣級均成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1999年7月,根據工作需要成立黨委610辦公室,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同時,還有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
2018年3月份,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不再設立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中央政法委員會承擔。
不再設立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中央政法委員會承擔。將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劃歸中央政法委員會、公安部。
管司法局的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完善和落實政治輪訓和政治督察制度。
(二)貫徹黨中央以及上級黨組織決定,研究協調政法單位之間、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地方之間有關重大事項,統一政法單位思想和行動。
(三)加強對政法領域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調查研究,提出重大決策部署和改革措施的意見和建議,協助黨委決策和統籌推進政法改革等各項工作。
(四)了解掌握和分析研判社會穩定形勢、政法工作情況動態,創新完善多部門參與的平安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協調推動預防、化解影響穩定的社會矛盾和風險,協調應對和妥善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協調指導政法單位和相關部門做好反邪教、反暴恐工作。
(五)加強對政法工作的督查,統籌協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反邪教、反暴恐等有關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工作。
(六)支持和監督政法單位依法行使職權,檢查政法單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密切配合,完善與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銜接和協作配合機制,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七)指導和推動政法單位黨的建設和政法隊伍建設,協助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加強政法單位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協助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做好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工作,派員列席同級政法單位黨組(黨委)民主生活會。
(八)落實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機構的決策部署,支持配合其辦事機構工作;指導政法單位加強國家政治安全戰略研究、法治中國建設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建議和工作意見,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維護政治安全工作和執法司法相關工作。
(九)掌握分析政法輿情動態,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做好依法辦理、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等相關工作。
(十)完成黨委和上級黨委政法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任務。
⑤ 基層司法所現在歸鄉鎮管還是局裡管
作為縣市區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的司法所,實行由縣市區司法局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雙重領導,以縣市區司法局為主的管理體制。
司法所人員編制管理和業務指導由縣市區司法局負責。
拓展資料:
目前基層司法所有兩種性質:一是縣市區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此類各地名稱不一,有所謂直派司法所、直屬司法所、司法行政派出所等;
二是鄉鎮街道的內設機構,經常以掛靠鄉鎮街道綜治辦形式存在(此類人、事、經費都是歸鄉鎮街道管理,司法所工作人員往往由鄉鎮街道中的有關人員兼任)。
在我國司法行政體系中,鄉鎮(街道)司法所是我國司法行政系統最基層的單位,是司法行政工作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窗口和平台,承擔著人民調解、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安置幫教、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九大職能。
鄉鎮司法所與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部門構成鄉鎮一級的基層政法體系,它們各司其職、優勢互補、協作聯動,共同擔負著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保障法律正確實施、完善基層法治機制的重要使命。
長期以來,鄉鎮司法所普遍存在編制缺口大,人員不專職,經費保障水平低,裝備和基礎設施較差等問題,加上司法行政職能相對弱化,如何求生存,謀發展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⑥ 司法所劃歸鄉鎮是真的嗎
真的。「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要求,明確司法所為司法局派出機構,實行縣級司法局和鄉鎮(街道)雙重管理,日常工作納入鄉鎮(街道)統一指揮協調,司法所劃歸鄉鎮是真的。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是市(區、縣)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⑦ 司法局到底是干什麼的它管什麼啊如題 謝謝了
司法局是負責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市政府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三)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五)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六)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七)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八)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九)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十)指導和管理本市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十一)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二)負責本市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十三)負責社區矯正工作 (十四)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管理監獄管理局和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