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56條
『壹』 《刑法》第56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五十六條如下:
第五十六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1)刑法56條擴展閱讀:
刑法的性質:
1、刑法有比其他法律更強的階級性。
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都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不僅如此,刑法作為公法,和其他法律(尤其是私法)相比較,有更強的階級性,其內容更明顯地體現出其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性質,如關於危害國家安全罪(叛國罪、顛覆政權罪、武裝暴亂、叛亂罪)、危害稅收征管罪、危害國防利益罪、妨害司法罪的規定等。
2、刑法具有社會性
刑法不僅具有階級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即它不僅要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也要維護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一方面,一定社會(包括階級社會)中,社會成員基本的價值觀,如基本的倫理和物質價值觀,無論是統治還是被統治階級都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只有對被統治階級的利益(只要是不和統治階級的利益相沖突的)予以保護,社會才能夠建立穩定的秩序,否則,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和經濟利益就無從實現。
3、刑法的法律性質(或特點)
刑法和其他法律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1)內容特定,規定的是犯罪和刑事責任問題,和其他部門法不同。
2)制裁(禁止)性的規范體系,保護型的實體法。
3)調整(保護)范圍廣泛,一切受到嚴重侵害的社會關系都可以被刑法調整,其他部門法多隻能調整某一的社會生活領域的社會關系。刑法是以其調整方法(刑罰)而非范圍作為自己獨立存在的依據。
4)調整(強制)手段的嚴厲性和對利益保護里的後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