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人包括哪些

商法人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7-15 00:38:14

1. 商法人與民法上法人的聯系和區別。

商法人與民法法人有一定的區別。商法人是商法賦予一定社會組織以法律上的人格,這種人格,使商法人成為商業法律關系的主體,使它具有了主體所有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具體地講,商法人與一般法人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依照法律不同,商法人是依照商法規定而成立的社會組 織。依據法定程序不同,商法人是依據商業登記而成立的活動的內容不同。商法人是僅限於以自己的名義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的集合體。比如公司、社會團體,工商戶等。
而民法法人相對比較廣泛,
法人種類分為三種。第一,以行為能力為界分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與限制行為能力法人,傳統的法人為完全行為能力法人,非法人團體和中國特有的「兩戶」為限制行為能力法人。第二,從責任范圍看,完全行為能力法人是有限責任,而限制行為能力法人是無限責任。第三,完全行為能力法人分營利與非營利法人,作為限制行為能力的法人也有營利與非營利之分,非法人團體屬於非營利,而「兩戶」屬於營利。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但是在中國因沒有公布商法典,現實中沒有對商法人與一般法人加以區別。

2. 商業法人是什麼意思呢

商法人是一個法理概念,是法人的一個組成部分。法人相對於自然人而言,指按照法定程程序設立,享有獨立財產權權利,並能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社會組織。如股份公司、有限責任企業等。中國《 民法典 》中稱之為「企業法人」,但不包括消費者。 通常法人可分為公法人、私法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營利法人與公益法人。中國把法人分為企業法人和機關、團體、事業單位法人兩大類。 商法人與一般法人有一定的區別。商法人是商法賦予一定社會組織以法律上的人格,這種人格,使商法人成為商業法律關系的主體,使它具有了主體所有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具體地講,商法人與一般法人相比,具有以下特點:依照法律不同,商法人是依照商 法規 定而成立的社會組織。依據法定程序不同,商法人是依據商業登記而成立的活動的內容不同。商法人是僅限於以自己的名義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行為的集合體。在中國因沒有公布商法典,現實中沒有對商法人與一般法人加以區別。 《 公司法 》第147條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其中包括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 債務 到期未清償。

3. 法人商事主體是什麼

法人商事主體是指依法登記,從事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商事主體分為法人商事主體和非法人商事主體。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公司企業法人、非公司企業法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非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各類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等,具體組織形式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的分類標准確定。
商事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和商事合夥(國家不能直接從事商事活動,其商事活動是通過其授權投資機構或部門來實現的)。正如前面所言,商法作為民法的部門法,商主體因而是民事主體的一種特殊形式。故其具有民事主體的一般特性,即主體的「自由與平等」性。但它又有不完全等同於民事主體的特性。
民法是市民社會的產物,因而「獨立與自由」便是民法的終極價值,在民法的規范下,各民事主體之間呈現出一種不同於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的「新關系」,它突出的表現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主體(人格獨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人格平等)。而作為商品經濟產物的商事法,「安全與效率」便成了其終極價值。在其規范下的商事主體們以追求營利作為他們的最高目標。與此相適應,為了保障整個市場秩序的建立與良性運轉,商事法對進入市場的主體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實行對當事人嚴格義務和責任規定的嚴格責任主義。並且,民事主體相比,當代商法主體觀念還明顯的體現出從商個人向商法人傾斜的傾向。
法律依據: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2020修訂)
第二十條企業的印章、銀行帳戶、牌匾、信箋所使用的名稱應當與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相同。從事商業、公共飲食、服務等行業的企業名稱牌匾可適當簡化,但應當報登記主管機關備案。
第二十七條擅自使用他人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業名稱專用權行為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所在地登記主管機關要求處理。登記主管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賠償被侵權人因該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熱點內容
法官中心論 發布:2025-07-15 05:51:16 瀏覽:277
國家法規人均辦公面積 發布:2025-07-15 05:41:52 瀏覽:130
法院汕頭熱線 發布:2025-07-15 05:41:06 瀏覽:951
病歷上未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15 05:34:53 瀏覽:121
法治燈謎大全及答案 發布:2025-07-15 05:34:50 瀏覽:394
檢察院美國司法部 發布:2025-07-15 05:34:13 瀏覽:861
湖南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7-15 05:30:18 瀏覽:101
國際商法雙語版 發布:2025-07-15 05:21:34 瀏覽:555
青島中級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15 05:20:06 瀏覽:750
法院院長上虞 發布:2025-07-15 05:11:33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