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學好用好民法典報告

學好用好民法典報告

發布時間: 2025-07-17 15:41:16

『壹』 如何評析民法典草案: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導讀】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標志著我國正式從民事單行法時代邁入民法典時代。

5次立法

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2015年先後5次啟動民法典立法工作,終於將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7編:

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步走:

民法典編纂工作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

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婚姻家庭

家和萬事興

婚姻家庭制度是規范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婚姻家庭編草案以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為基礎,在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規定,並增加了新的規定,為塑造健康和睦的婚姻家庭關系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

關鍵詞:婚前病史坦白

案例:小麗與小包結婚後育有一子。沒過幾年,小包精神病發作,經常辱罵、毆打小麗和孩子。後來小麗得知,小包屬先天性精神分裂症,結婚前就曾有過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小麗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草案: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點評: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代表

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且意思表示真實,不容許任何一方對他方進行強迫、欺騙、乘人之危或任何人加以包辦及非法干涉。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而在結婚登記前不如實告知另一方,與婚姻自由精神相悖,也會嚴重影響到婚姻質量與家庭和諧。

關鍵詞:離婚「冷靜期」

案例:劉某和顧某經相親步入婚姻殿堂。婚後丈夫顧某長期出差在外,兩人缺乏溝通,最終為買學區房而爭吵。劉某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離婚。法官了解到雙方並無根本矛盾,離婚只是一時賭氣,就主持雙方各自反省一段時間。後來法官電話回訪,雙方均表示已在「休戰」中冷靜下來,重歸於好。

草案: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點評:王俊峰代表

離婚「冷靜期」制度的確立,有利於避免當事人因為一時沖動而草率離婚,盡可能挽救當事人的婚姻,並引導當事人嚴肅認真對待婚姻家庭,強化當事人的家庭責任感,維護和促進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

關鍵詞:父母婚姻自由

案例:韓某早年喪妻,獨自一人將兒子韓小某養大。韓小某成家後,韓某結識舞伴王某並決定結婚。韓小某得知後極力反對,堅決不同意父親再婚,聲稱一旦再婚就不給韓某養老送終。

草案: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點評:王俊峰代表

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父母基於自願選擇離婚、再婚是其法定權利,作為子女,不能橫加干涉。贍養父母是子女的一項法定義務,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不影響和改變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現實中,子女基於各種理由干涉父母的婚姻,或因父母離婚或再婚而不履行贍養義務,都是於法無據的。

繼 承

自由分配、合法繼承

繼承製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和家庭擁有的財產日益增多,因繼承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繼承編草案在現行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繼承製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遺產管理人

案例:老黃在監獄服刑期間,父親病逝,遺產分給三個兒子。老黃出獄後,發現自己繼承的房產被兩個哥哥霸佔,並叫囂「罪犯沒有繼承權」。老黃無奈,請村委會出面重新清理、分割遺產。

草案: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遺產管理人履行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等職責。

點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代表

在繼承法律實務中,經常存在被繼承人的遺產尚未清理的問題。所以該條文明確指出,遺產管理人有權利和義務製作遺產清單。遺產清理之後,遺產管理人還要承擔對遺產管理的責任。繼承人不在被繼承人身邊時,需要遺產管理人來行使繼承權利。從這些情形看,增設遺產管理人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填補了以前法律的一個空白。

關鍵詞:胎兒繼承權

案例:劉女士和龔先生舉辦了婚禮,但一直沒辦理結婚登記。即將為人父之際,龔先生在工地意外身亡,劉女士分得90萬元賠償款中的45萬元,龔先生父母以劉女士不是兒子合法妻子、孩子尚未出生不具有獲賠資格為由,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45萬元。法院認為胎兒享有相應權利,劉女士有權獲得賠償款,駁回了兩人的訴訟請求。

草案: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點評:孫憲忠代表

這個制度的適用,必須符合法律上的條件,如,胎兒確實已經坐胎成功、胎兒和死者確實具有血緣關系。但是這些條件還不夠,因為這一制度的要點在於胎兒還必須正常出生而且存活下來。如果胎兒並未存活,那麼這一份特留的遺產就要返回到原來繼承的初始狀態,由其他的繼承人繼承,而不能由胎兒的母體獨自獲取。

關鍵詞:浪子回頭

案例:張某早年嗜賭成性,多次虐待、敲詐父親,甚至將房產變賣,並把父親趕出家門。父親無奈「投奔」女兒。張某出獄後痛改前非,時常看望父親。張父臨終將財產繼承給女兒,同時將一件古董傳給張某。女兒以張某「有辱家門」為由,拒絕張某繼承。張某無奈請法院「主持公道」。

草案: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點評:孫憲忠代表

繼承人有損害被繼承人或者損害其他繼承人合法利益的情形時,按以前的繼承法規定,繼承人一律喪失繼承權。民法典草案對剝奪繼承權的規則作了軟化處理,即繼承人如果在繼承開始前確實痛改前非,就不再剝奪其繼承權。但該繼承人必須「確有悔改表現」,且應在繼承開始前。如果被繼承人死亡,繼承開始,繼承人才確有悔改,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侵權責任

侵權無小事,法律講分明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侵權責任法實施以來,在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預防和制裁侵權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侵權責任編草案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關鍵詞:自甘風險

案例:王某在一場業余籃球比賽中被無意戳傷了右眼,共支出醫療費5萬元。王某認為使其受傷的林某應擔責,遂訴至法院,請求林某賠償其各項損失8萬元。

草案: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點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委員

自甘風險原則合理劃分了受害人、參加者以及組織者三方責任。既強調了活動參加者應對活動風險有足夠的認識並自願接受這一風險帶來的不利後果,也維護了風險發生後其他無過錯參加人員的合法利益,同時,又明確活動的組織者應負有安全保障等義務。

關鍵詞:自助行為

案例:馬某在餐館吃完飯後賴賬逃跑。老闆佘某邊追趕邊報警。雙方你追我逃,馬某摔傷住院。出院後,馬某請求賠償其因被追摔傷造成的各項損失4萬余元。法院認為馬某摔傷,與佘某自助行為之間並無直接關系,飯店不應對馬某摔傷承擔賠償責任。

草案: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點評:湯維建委員

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受害人若不採用一些私力救濟的方法,則其自身受損的權利可能日後難以得到有效補償。草案肯定了私力救濟的合法性,但受害人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採取合理措施並且應立即請求相關國家機關進行處理,積極尋求公力救濟。如果受害人採取了不當措施,致使他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關鍵詞:高空拋物

案例:市民郝某在街上走路時被高空掉落的煙灰缸砸中腦袋,入院治療達半年之久。難以調查煙灰缸究竟從何而來,事後郝某把事發地住戶告上法庭,經判決,22家住戶各賠償郝某8100餘元。

草案: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點評:湯維建委員

高空拋物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存在威脅。草案該項規定採用了「補償+追償」的原則加以處理,這樣規定既有利於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也更加符合法理要求。在此類案件中,審判機關應盡量藉助先進的調查手段判定真正的侵權人,不宜輕易採用該條規定。

2014年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7年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2019年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2020年

2020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民法典草案,不僅解決咱中國老百姓的時代問題,也在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出我們的民族精神。

『貳』 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 #報告# 導語】在經歷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活動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活動總結了。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歡迎閱讀!

1.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為深入推進普法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升廣大婦女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積極性,5月25日,由區婦聯、潘塘街婦聯和區陽光婦女兒童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婦聯送法到鄉村」宣講活動走進潘塘街,區、街婦聯相關領導及各村(社區)婦聯幹部參加活動。

活動中,湖北精圖治律師事務所余浪律師根據初次課堂的反饋將內容定位到大家普遍關切的幾個問題上。她從簽訂合法的離婚協議需要注意的問題、被拐賣的婚姻應該何去何從、婚房分配三個方面入手,結合法條及實際案例細致入微地講解簽訂協議中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的重要性、構成婚姻脅迫的要件以及婚姻撤銷的法律後果等,內容干貨滿滿受到基層婦聯幹部歡迎,大家喚睜賣認真做著學習筆記。

20XX年5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以來的第XX個「民法典宣傳月」。5月以來,新洲區各級婦聯組織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積極開展「民法典進鄉村、進社區」宣傳活動。邾城街、徐古街、三店街、汪集街、鳳凰鎮、陽邏街、道觀河管理處、陽邏開發區等街道婦聯及巾幗志願者走街串巷發放《民法典》宣傳單,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向居民仔細解讀婚姻家庭、家庭教育等相關內容,引導他們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獲得轄內居民連連點贊。下一步,區婦聯將持續開展「婦聯送法到鄉村」宣講活動,做到全區15個街鎮全覆蓋,把法律知識和法治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2.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今年5月是第XX個早巧「民法典宣傳月」。為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進賢縣白圩鄉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讓法治走進群眾生活、走到群眾心中。

5月23日,進賢縣白圩司法所聯合鄉綜治辦、鄉婦聯、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鄉政府門口街道開展活動。活動現場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與群眾積極互動,志願者們有的走上街道發放宣傳資料,有的熱心解答群眾提出的法律知識咨詢,有的深入商超宣傳法律知識。據統計,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單150份、普法書本100本。

同時,白圩鄉司法所積極開展《民法典》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司法所工作人員深入各村(社區)開展法治宣講、提供法律服務,通過具體案例以案釋法,引導村兩委幹部學習並宣傳《民法典》,使他們養成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的習慣。

3.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在全國第XX個民法典宣傳月來臨之際,為切實提高民法典普法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5月26日下午,西安市碑林區司法局機關團支部組織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太乙路街道交大社區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進社區活動。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危害公共安全,青年志願者對這些熱點問題一一進行解讀,通過「發宣傳單+講解」的方式,讓居民深入地了解民法典相關法律規定,並針對居民經常會遇到的涉法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向居民進行答疑解惑,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共同用法律知識築起「保護牆」。此次活動共發放普法宣傳單1000餘份,解答法律咨詢20餘人次。

通過此次民法典宣傳進社區活動,把民法典帶進了社區,帶進了廣大居民心中,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法治觀念,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傳效果,使社區居民增強了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營造了學習民法典,用好民法典良好氛圍。接下來,碑林區司法局機關團支部青年志願服務隊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發揮自身所長,踐行友愛互助的志願精神,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以當代青年人的實際行動為法治碑林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4.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5月24日,岳陽經開稅務局青年突擊隊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進社區」活動,派出9個小分隊走進多個社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解讀《民法典》等形式,讓法律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中,做到法律服務與群眾零距離。

活動中,小分隊成員向社區居民講解《民法典》編撰的意義和新增與居民和逗息息相關的各類條文,例如人格權、居住權、離婚冷靜期、繼承人寬恕制度、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等。宣傳活動過程中,小分隊成員還分發《民法典》小讀本、紀念用筆、亮點解讀單張以及宣傳折頁等宣傳材料300餘份。

「通過這些小同志的講解,我了解了《民法典》中老年人相關權益的法條,尤其是對於子女承擔贍養義務有了更明確更細致的規定,這給我們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加堅強的法律保障。」大橋社區的王大爺說。

《民法典》涵蓋了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合同關系以及家庭關系等,每個自然人和組織都可以在法律的保護下正常生活、生產。岳陽經開區稅務局青年幹部潘威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傳達「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讓群眾認識到《民法典》對自身利益保護的重要意義,提高群眾遵法、守法、找法、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5.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與民法典有關系,民法典就在我們身邊。」昆明市西山區馬街街道大漁社區居民李女士這樣說道。今年5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以來第XX個「民法典宣傳月」,為進一步拉近民法典與社區群眾的距離,5月23日,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檢察院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幹警們走進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當天上午10許,幹警們不顧疲勞,步行兩公里來到了轄區內的大漁社區,通過發放資料、現場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等方式,向社區居民詳細講解了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

檢察官王霞針對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法條進行重點宣講。「離婚冷靜期制度具體是怎麼規定的?」「我們小區業主和物業公司常常有些矛盾,遇到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民法典是否保護我們公民的個人信息隱私權?」

在活動的現場,檢察官黃雲爽針對居民關心的法律問題和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通過用鮮活案例,以案釋法,通俗易懂的闡明了民法典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守的規范。宣傳活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社區群眾紛紛表示:這次活動,收獲很多。真正明白了民法典是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可以說是「社會生活中網路全書」,也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

通過開展此次民法典進社區的活動,在社區營造了濃厚的法律宣傳氛圍,使社區居民群眾對民法典有了更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學習民法典,養成學法、守法、用法、護 法的思維和行動自覺。

下一步,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檢察院將繼續踐行司法為民的理念,主動延伸司法職能,不斷拓寬普法渠道、創新普法的形式,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

『叄』 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總結報告

【活動總結報告】
1. 社區民法典宣傳活動概述:
本活動在區婦聯、潘塘街婦聯和區陽光婦女兒童服務中心的共同舉辦下順利進行。活動旨在提升婦女群眾的法律意識,特別關注離婚協議、拐賣婚姻、婚房分配等問題,通過律師的細致講解,增強基層婦聯幹部的法律知識。
2. 民法典宣傳月的活動成效:
新洲區各級婦聯組織圍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邾城街、徐古街等街道婦聯及巾幗志願者深入社區,發放宣傳單,解讀相關法律內容,引導居民運用法律保護自身權益。
3. 碑林區民法典宣傳進社區活動:
碑林區司法局機關團支部組織青年志願服務隊,在太乙路街道交大社區進行了民法典普法活動。通過解讀熱點問題,如高空拋物,引導居民知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律意識。
4. 岳陽經開區稅務局民法典宣傳進社區:
岳陽經開稅務局青年突擊隊深入社區,通過發放宣傳材料,講解法律條文,提高居民對民法典的認識,特別是老年人的相關權益保護,強化了法治理念。
5. 西山區民法典宣傳活動:
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檢察院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走進社區開展普法活動。檢察官通過解讀重點法條,使用鮮活案例,幫助居民理解民法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營造了社區的法治氛圍。
各項活動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內容,有效地普及了民法典知識,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識,為構建和諧社區、保護居民合法權益做出了積極貢獻。

『肆』 民法典開展情況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手抄報寫什麼內容

民法典的立法目標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地方各級法院受理案件3156.7萬件,審結一審的刑事案件129.7萬件,這意味著受理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民事案件。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民法典將成為重要的法治保證和有效的法律利器。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民生關鍵問題給與多角度、全方位的回應,體現人民需求,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開啟人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民法典的立法原則是以人民為中心。1260條,10萬余字,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條文、字數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的系統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間呼應著社會現實,用行文條款書寫著人民權利。它囊括了全部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可以說,人的「生老病死」各個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這部「社會生活網路全書」中找到答案,且圍繞著「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民法典的運作形式是開門立法,廣納民意。歷時5年,草案各編10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10次並收到102萬條意見……這些數據正是《民法典》開門立法、廣納民意的充分證明。集民智、映民意、應關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機構參與立法過程,通過廣開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納民意,實現公共利益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而群眾意見的接受和採納,更是與民心民意達成共識的證明。

民法典有著太多的閃光點。它體現了時代的精神和特徵,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與風格,對中國問題作出了回應,與時俱進,有發展眼光。它是中國人民「保障私權」呼喚的最有利回應,這種回應既凸顯觀念的進步,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它的誕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將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這樣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正承載著億萬人民的期許闊步向我們走來。

『陸』 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 #心得體會# 導語】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內容廣泛,涉及到人民群眾的方方面面,有了它,我們可以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有法可依,內心更加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作為教師黨員要將民法典的精神和內容內化於心、外踐於行,立德樹人,依法執教。以下是由 為您帶來的《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供您品鑒。

【篇一】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民法典》是一個囊括公民從出生到死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民事法律基本法。從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基本原則,強化對胎兒民事權利的保護,完善了監護制度;增設了個人信息保護條款,加大了對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增補了人格權部分,強調維護公民人格尊嚴,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進行保護;明確禁止高利放貸、禁止性騷擾,解決高空拋物難題,保障了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等等,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將產生巨大影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關注和了解。

【篇二】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現在是草案,一共分為7編,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總共84章、1260條,10萬多字。這部法律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家庭婚姻、鄰里糾紛等,都能從中找到依據。如在明確胎兒權利保護、住宅70年後自動續期、虛擬財產繼承權等方面,都是近年來社會上討論較多的話題。毫不誇張的講,一個人從出生到死去,一生中各個階段的權利,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篇三】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古語有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發生過很多事情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治理國家和社會,我們需要這種鏡鑒,需要這種法治,需要這種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習主席強調:「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廳升明能做好今天的事業。」中國民法典是人類法律制度文明的偉大創造,中華民族優秀法律文化傳統是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根基。《民法典》與每位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作為社會公民的良好示範,尊法守法,善於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篇四】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2020年7月29日下午,我在線收看學習了「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專場報告會,此次活動由「人民網」直播。今天學習聆聽了報告會,對《民法典》的起草、制定、頒布以及實施的重大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對於我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國法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全面依法治國有著重要的標志性意義。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要帶頭學習領會,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爭做《民法典》宣傳、貫徹、實施的「領航員」。

【篇五】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文大全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與過去的法律規定相比有很多變化,新增對生命尊嚴、健康權、患者自主決定權、患者個人信息等規定,對患者的權利保障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據,為衛生健康事業的內在宗旨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引。《民法典》宣示性地規定了生命權、身體權與健康權的權利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為醫療活動提供了一個行為准繩,即患者的生命權、身體權與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害。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說是一個法治的政府,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政府的責笑螞任,也是全民的自覺行為。

【篇六】民法典心得體會例扮告文大全


2020年5月28日,xx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施行後,《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侵權責任法》九部法律同時廢止。

利用實施前的時間,開始學習《民法典》,首先通讀《物權編》。通讀一遍後,並未發現特別明顯的變化;通讀第二遍後確實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可以預見這些改變將對社會規范產生影響,小結膚淺的心得體會,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一、增強意思自治的范疇

意思自治,指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是獨立且自由的,不受國家權力和其他當事人的非法干預。當事人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民法典》許多條文將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擴張更加廣泛且明確。例如第一分編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將不動產預告登記的范圍擴大到了不動產物權協議,不再局限於買賣房屋協議可以預告登記,未來自然人之間的不動產抵押合同,完全可以預告登記,登記機關不得拒絕。第二分編第二百六十四條明確了農村集體成員的查閱權、復制權。查閱權、復制權原本出現在《公司法》、《刑事訴訟法》中,本條將其用在廣大的村集體中,體現了從民法上保障村集體成員的自治原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降低了村幹部的貪污腐敗發生。第二百七十八條關於業主共同決定的完善和修改,明確了小區業主的共決機制,增加了共決事項,降低了最低通過表決要求,有助於業主自治的操作性的提升,使得業主自治能夠更容易實現。第四分編中第四百零四條,將流押條款效力做了變更,從以前的無效條款變更為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這種相對緩和的改變,也體現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更好在意思自治和維護抵押財產的交換價值兩者間做到了平衡。

二、橫空出世了居住權

常見的用益物權為「城市一個農村兩,還有一個管大家」,既城市一個為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兩分別是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一個管大家則是地役權。但是根據《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成為了一項全新登場的用益物權。居住權人有權依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目的是滿足生活居住需要。居住權合同應當書面且登記設立。設立居住權的房屋不得出租,除非雙方當事人約定。感覺很像租賃關系,居住權與租賃合同不同點是,1居住權原則無償設立(除非當事人約定)。2居住房登記設立。3不受租賃合同租賃期限20年以上部分無效的限制。4居住權屬於物權范疇。由此可見不動產登記機構未來將承擔居住權登記的業務的辦理,與日常生活對應的是,城市中的廉租房、公租房、長租房,以及以房養老的無房老人。居住權的設立對不不動產的價值應當產生很大影響,如果購買已設立了居住權的不動產,佔有和使用仍為居住權人,勢必會導致不動產的價值受到影響,有可能體現為交易價格的腰斬。居住權的誕生將對房地產市場增加諸多不確定性,但肯定增加了執行不動產的難度。

三、擔保物權鼓勵登記

根據《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條規定,動產抵押的設立仍採用意思主義,但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句話已從動產浮動抵押的條款中擴大了所有動產抵押。意義在於動產抵押鼓勵登記。第四百一十四條規定,同一財產設立多個抵押的,按照登記優先的原則,該原則未變,只是在兩處抵押都登記時,舊法按債權比例清償,本條則是嚴格按照登記的時間確定先後清償順序,同一清償順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進一步倒逼抵押權人不僅要登記而且還要快登記。第四百一十五條規定,質權和抵押權競合時,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順序確定清償順序。

《民法典》物權編的變化雖不是,但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是難以預料的。受認知所限,物權編小結中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原因是部分條文沒有完全領悟,有些認知甚至需要糾偏,無疑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但對新事物的學習都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日積跬步,或許總有一刻能領悟之前不能領悟的,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

『柒』 2020年民法典簡短感悟範文5篇精選

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0年民法典簡短感悟 範文 5篇精選,感謝您的每一次閱讀。

民法典徵文一

2020 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撰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當它真正問世被拿在手上的時候,就能感覺出它分量多重,它關系著14億人的方方面面,承載了廣大群眾的關切和心聲。

《民法典》與時俱進,植入互聯網基因。作為一部誕生於新世紀的法典,民法典的出台有著深刻的現代烙印和濃厚的時代氣息:懲治「霸座」、制裁校園欺凌、禁止高利貸、承認「虛擬貨幣」等,每個曾沖上網路熱搜、引發眾議的主題都能在民法典中獲得回應。《民法典》將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 熱點 、痛點、難點問題都納入典中。

《民法典》尊崇道德,弘揚社會真善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法典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融入其中:被監護人無人看管可由村(居)委會、民政兜底,父母撫養義務、子女贍養責任有法可依。古人曾期待的「大同」社會,正以全新的含義和解讀重回大眾視野。

《民法典》以人為本,講道理也講感情。民法典集中表達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在教導人們做一個「理性人」的同時,也傳遞著「法不外乎人情」的信號:胎兒亦有權力、遺囑的形式和效力更加靈活多樣等,每條規定都傳遞著法治的溫度。

《民法典》,一部有靈魂的法典。如果說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民法典的代表,那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互聯網時代民法典的代表。這部集中國現代和傳統智慧之大成的法典,將為全社會保駕護航。

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民法典徵文二

結合貫徹落實依法治國重要論述、學習《民法典》的情況,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意義重大,《民法典》為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此次民法典草案亮點很多,的亮點就是為民立法、以民為本,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都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保障私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民法典在被譽為「社會生活 網路 全書」的同時,也被譽為「權利保障的宣言書」。它的誕生更推進了我國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在中國法制具有深刻的里程碑意義。

民法典能夠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國家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一方面,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民事權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障人民更加廣泛的民事權利十分重要。民法典的分則各編由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構成,既確認了個人享有各項具體民事權利,明確了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又保護個人能夠正常行使和主張權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如:民法典增設的居住權制度,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法律支撐;在產品責任制度中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可以有效保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再如,鑒於高樓拋物行為頻頻發生,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中專門規定了高樓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規則,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有力保護了人們「頭頂上的安全」。另一方面,民法典通過確認和保護私權,成為依法行政的基本遵循,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規范公權的作用,有利於實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治理,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堅持人民至上,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為民職責

「 悠悠百姓事,兩會總關情」。「人民至上」是貫穿今年全國兩會的主線,國家政府 工作 報告 中「就業」出現了39次,「民生」出現了18次,眾多「熱詞」「新詞」「暖心詞」飽含著滿滿的民生溫度,彰顯著黨和政府一以貫之的人民情懷。」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人民至上,從來不是一句空話,作為黨和人民的幹部,我們需要將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為民職責與使命,比如:眼下,我們就需要用實際行動去答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張大考卷!

三、堅持以身作則,領導幹部要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構建法治社會已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我們領導幹部不能僅僅滿足於對基本 法律知識 的掌握,還應充分了解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更好地樹立正確的法治價值觀,同時還應充分了解法律立改廢釋的來龍去脈,深入理解國家治理的現狀和形勢。

「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結合我分管的公安、司法、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工作而言,我更需樹立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更需要掌握法律 方法 、法律手段來解決實際問題,該履行的法律程序必須履行、有相關法律規定的就必須嚴格依照執行,決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等行為。只有這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民法典徵文三

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史記·商君列傳》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封建王朝統治的兩千多年裡,這一直是句空話,並且這句話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層面上有「王子」和「庶民」兩個完全不平等的對象,這就是在立法層面上對人民群眾利益的極大侵害。故這句話的用途只能是掩飾封建統治者自身特權,以及安撫不斷被剝削的人民群眾,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古代封建統治者們的「法律遮羞布」。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則不一樣,它在基本規定第四條中提到: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這就能看出,它對於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等民事主體,一視同仁地給予保護,同等保護,平等保護。

民法典與各級政府相關,與司法機關相關,更與黨政幹部及公民個人相關。從政府機關層面上講,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力手段,是正確決策、優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充分保障,這是國家對人民的擔當;從組織層面上講,民法典是謀事、幹事的理論源泉,深入學習、全面遵守、帶頭維護,這是黨政幹部對群眾的擔當;從個人層面上講,民眾心懷敬畏,遵從平等自願原則,依法從事民事活動,是公民對社會的擔當。「人民的事,都不是小事」,黨政幹部要把調解鄰里糾紛、評判是非對錯那些「清官難斷的家務事」,在民法典中尋出最正確的「解題方法」,用擔當促進社會和諧。

作為我國的第一部「法典」,民法典包含了大到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小到霸座、高空拋物諸多具體權益的保護,包羅萬象。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要讓民法典「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要在宣傳上「接地氣」。要加強對專業術語的解讀,用人民群眾易接受、能吸收,聽得懂、用得上的方式和內容進行宣傳。要以需求為導向,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宣傳什麼,幹部缺什麼就學什麼、講什麼。要以效果為導向,做到生動活潑、形象,要擯棄發傳單、念法條的生硬宣傳方式,多舉群眾身邊鮮活事例,要創新宣傳方式方法,要將宣傳 教育 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來,融入到黨員幹部幹事創業中來,堅決杜絕「走過場」。

民法典徵文四

剛剛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將於2021年1月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由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正所謂「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護人民的法典,它關系著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網路全書。她很溫柔,守護陪伴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後,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不再保留。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路中的Q幣、網路游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給出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部自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也將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給制度保障,發揮基礎性作用。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展,生活進步得益於科技發展,《民法典》為中國創新創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民法典的出台,彰顯了「中國之治」的力量,記錄著中國法治的改革歷程,是中國人民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民法典徵文五

民法典正式頒布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這在我國的民事司法體系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那麼,民法典的頒布會給婚姻家事領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本部民法典頒布生效以後,訴訟離婚的難度將會進一步增加,法官判離會更加審慎,訴訟周期會變得更長。其中冷靜期的設置,意在讓雙方強化經營的意識,更加冷靜理智的對待婚姻當中的矛盾。筆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傷」不要輕易棄療,要雙方配合、耐心修復婚姻系統的防火牆。

「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場兩人共同成長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於配置多豪華,路線多奇幻,關鍵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動、在取經的路上共同戰斗,最終斬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誤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對方的信號,經歷各種心傷。別怕,這些坎坷都將見證你破繭成蝶的成長。當你看到一路走來自己的成長、對方的成長,你們婚姻之樹由青青幼苗變得果實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展,生活進步得益於科技發展,民法典為中國創新創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2020年民法典簡短感悟範文5篇精選相關 文章 :

★ 2020民法典心得感想範文5篇

★ 2020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5篇

★ 2020民法典學習個人感悟範文5篇

★ 2020對民法典的認識與感悟心得作文5篇

★ 2020民法典學習心得及個人感悟5篇大全

★ 2020關於民法典學習心得體會作文5篇精選

★ 《民法典》心得體會與感想2020優秀範文5篇

★ 2020民法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

★ 2020民法典最新個人心得感悟5篇精選

★ 2020民法典學習心得及感悟5篇大全

『捌』 鏈鏂版暀鑲插d紶媧誨姩鎬葷粨鎶ュ憡姘戞硶鍏稿d紶鏁欒偛媧誨姩鎬葷粨鎶ュ憡

涓烘繁鍏ュ︿範瀹d紶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姘戞硶鍏搞嬶紝鍦ㄥ笀鐢熶腑騫挎硾寮灞曟皯娉曞吀鏅娉曞伐浣滐紝寮曞煎笀鐢熷吇鎴愯嚜瑙夊畧娉曠殑鎰忚瘑錛屽煿鍏昏В鍐抽棶棰橀潬娉曠殑鎰忚瘑鍜岃兘鍔涳紝鍚屾椂閫氳繃瀛︾敓鍚戝箍澶у墮暱瀹d紶銆婃皯娉曞吀銆嬶紝璁╃兢浼楃煡娉曘佹噦娉曪紝緇存姢涓浜虹殑鏉冨埄銆9鏈7鏃モ9鏈11鏃ュ紑灞曚簡鈥滄皯娉曞吀榪涘︽牎鈥濆d紶鍛ㄦ椿鍔錛岀幇灝嗘椿鍔ㄥ紑灞曟儏鍐墊葷粨濡備笅錛
涓銆佷腑灝忓︽靛悓鍙戝姏錛屾暀鑱屽憳宸ョ巼鍏堝︽硶銆
涓哄箍娉涘紑灞曟皯娉曞吀鏅娉曞d紶錛屽彂鎸ユ暀甯堢殑姒滄牱紺鴻寖甯﹀姩浣滅敤錛屽悇鏍℃妸姘戞硶鍏稿垪鍏ユ暀甯堢悊璁哄︿範鍐呭癸紝鍥寸粫棰佸竷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姘戞硶鍏搞嬬殑鈥滃墠涓栦粖鐢熲濅互鍙婂唴瀹逛笂鐨勨滀笁澶х壒鐐光濈粍緇囧叏浣撴暀鑱屽伐瀛︿範銆傚悓鏃墮潰鍚戝叏浣撳笀鐢熼氳繃涓捐30鍦烘$殑鍗囨棗浠寮忋30鍦烘$殑涓撻樿插駭錛屽姪鎺ㄦ皯娉曞吀瀛︿範銆
浜屻佸d紶褰㈠紡鏂伴栧埆鑷達紝綰誇笂綰誇笅榻愬姩鍛樸
涓哄姞寮哄規皯娉曞吀閲嶅ぇ鎰忎箟鐨勫d紶錛岀嚎涓婂埄鐢ㄢ滅煶娉夋暀鑲測濆井淇″叕浼楀彿銆佺彮綰х兢銆佺彮綰у舵牎閽夐拤鑱旂郴緹ゅ畾鏈熸帹閫佹湁鍏蟲皯娉曞吀瑙h葷瓑鍐呭;綰誇笅浠ュ︽牎鎴栫彮綰т負鍗曚綅鍏堝悗鍙寮121鍦烘′富棰樼彮浼氥10鍦烘℃紨璁層12鍦烘″睍鏉挎搗鎶ャ10鍦烘′功娉曞緛鏂囥佺瓑娓犻亾錛岀瘡嬈12456浜哄弬鍔犳椿鍔ㄣ傚氱嶅d紶鏂瑰紡鏋勫緩浜嗗叏鏂逛綅銆佸氳掑害銆佺珛浣撳紡鐨勫d紶鏍煎矓錛屽姫鍔涜╂瘡涓涓浜鴻蛋榪涘苟浜嗚В姘戞硶鍏革紝鍒囧疄澧炲己騫垮ぇ甯堢敓銆佸墮暱娉曞緥鎰忚瘑鍜屾硶娌諱俊浠般
涓夈佸︾敓甯﹀姩瀹墮暱瀛︽硶錛屽跺涵瀛︽牎鍏ㄩ潰瑕嗙洊銆
瀛︽牎鍏呭垎鍙戞尌鐝綰ч樀鍦扮殑浼樺娍錛岄氳繃鍙戞斁瀹d紶鍐屻佸墮暱瀛︾敓鍏卞︾瓑鏂瑰紡錛屼互灝忔墜鎷夊ぇ鎵嬬殑褰㈠紡瀵規皯鍏告硶榪涜屽d紶瀛︿範銆傚皢姘戞硶鍏哥殑瀛︿範杈愬皠鍒板跺涵錛屼互瀛︾敓甯﹀姩瀹墮暱瀛︿範浠庤屾妸姘戝吀娉曠殑瀛︿範娣卞叆鍒版瘡涓瀹跺涵錛屾瘡涓鎴愬憳錛屼笉鏂澧炲己瀹墮暱鐨勬硶寰嬫剰璇嗐
姝ゆ℃皯娉曞吀榪涘︽牎瀹h叉椿鍔錛屼富棰樻槑紜銆侀噸鐐圭獊鍑猴紝璁╂枃鏈涓婄殑銆婃皯娉曞吀銆嬬湡姝b滄椿鈥濊搗鏉ャ佲滆惤鈥濅笅鍘匯佹帴鍦版皵銆傝耽寰椾簡鑰佸笀浠鐨勪竴鑷村ソ璇勶紝鏋佸ぇ鎻愰珮浜嗗湪鏍″笀鐢熺殑娉曞緥鎰忚瘑鍜屽畨鍏ㄦ剰璇嗭紝涓哄鉤瀹夋牎鍥銆佸拰璋愭牎鍥寤鴻炬彁渚涗簡鏈夊姏鐨勬硶娌諱繚闅溿

『玖』 民法典和憲法有什麼關系

一、法律淵來源上存在區自別:憲法是母法是所有法律的來源;民法是來源於憲法。
二、內容上存在區別:
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據,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規定著國家最基本的問題和最基本的原則。民法是調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民事關系的法律,即民事糾紛等,涉及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方面。
三、法律責任上存在區別:
憲法在我國現實的司法實踐中很少會用;違反民法要承擔民事責任,包括返回財產、停止侵害行為、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支付違約金或損失賠償金等。

熱點內容
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17 22:26:51 瀏覽:362
法院趙偉 發布:2025-07-17 22:21:21 瀏覽:586
金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裁判要旨 發布:2025-07-17 22:18:09 瀏覽:976
依法治校檔案分類要求與說明 發布:2025-07-17 22:17:18 瀏覽:404
法學院法律碩士夏令營 發布:2025-07-17 21:55:04 瀏覽:875
勞動法對於出差補貼的 發布:2025-07-17 21:48:16 瀏覽:491
法院書記員速記 發布:2025-07-17 21:29:36 瀏覽:343
晚輔導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7 21:25:10 瀏覽:710
民事訴訟法單位作證 發布:2025-07-17 21:14:21 瀏覽:953
沈陽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7 21:14:14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