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❶ 公司法競業禁止條文的內容是怎麼樣的
競業禁止在我們國家公司之間是比較重要的一項行為,因為如果允許競業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導致惡性競爭,或者對於市場上的管理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法律當中對這一個條款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很多人想要了解一下, 公司法 競業禁止條文的內容是怎麼樣的? 一、公司法競業禁止條文的內容是怎麼樣的? 我國目前法律對競業禁止主要有以下規定: 1、《公司法》第149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公司法》第70條規定:「 國有獨資公司 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不得在其他 有限責任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兼職。」 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37條規定:「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不得兼任其他經濟組織的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不得參與其他經濟組織對本企業的商業競爭。」 3、《 合夥人 企業法》第32條規定:「合夥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 合夥企業 相競爭的業務。」 競業禁止是法律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忠實義務在法律上進一步的細化,通過法律明確規定禁止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限內與任職單位展開競爭。 二、什麼是 競業限制 義務 競業限制義務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通過合同約定,由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以此限制勞動者在 勞動合同終止 後的一定期限、范圍和地域內不得與用人單位展開同業競爭。簡言之,競業限制義務是約定義務。 《 勞動合同法 》第23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 勞動合同 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 知識產權 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 保密協議 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 終止勞動合同 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 違約金 。」 第24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 法規 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競業限制義務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通過合同約定,由用人單位支付一定的補償金來限制 勞動關系 終止後勞動者的擇業權,進而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商業利益。
❷ 勞動法的競業限制和公司法的競業禁止
法律主觀:
競業禁止,又稱為競業迴避、競業避讓,是用人單位對員工採取的以保護其商業秘密為目的的一種法律措施,是根據法律規定或雙方約定; 在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 或勞動關系結束後的一定時期內,限制並禁止員工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業務競爭單位,限制並禁止員工在離職後從事與本單位競爭的業務。 包括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脊肆哪爭關系或其他利害關系的其他業務單位任職; 不得到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具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兼職或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 (1)競業禁止的人員范圍: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實際上限於知悉用人單位商業秘密和核心技術的人員,並不適用於每個勞動者。 (2)競業禁止的地域范圍:競業禁止協議限制了勞動者的就業權,因此不能任意擴大競業限制的范圍,原則上,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應當以能夠與用雹鬧人單位形成實際競爭關系的地域為限。 (3)競業禁止期限:根據《 勞動合同法 》的規定,櫻碼競業禁止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4)競業禁止補償:競業禁止限制了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由於受到協議的限制,勞動者的就業范圍大幅縮小,甚至於失業,因此對勞動者進行補償成為必要。法律沒有規定補償的具體標准,實踐中可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 (5)違約責任: 約定勞動者 違反競業限制協議 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法律沒有對違約金的標准作出規定,可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12修訂)》第二十三條【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❸ 公司法關於竟業禁止有哪些規定
按實際情況,公司法對競業禁止的規定,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專職務便利為自己或屬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