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92條
A. 換股合並運用
中國資本市場的換股合並實踐起源於1998年清華同方與山東魯穎電子的合並,盡管本可以開創上市公司間合並的先例,但湘火炬與凌橋股份的合並最終因諸多障礙而未能實現。上市公司在合並中通常占據主導,體現了「大魚吃小魚」的特點,強強聯合的案例相對較少。
換股合並的動機源於國內企業尋求多元化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求。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希望通過合並來突破自身規模限制,同時解決歷史遺留的櫃台交易股權問題。1998年的清華同方與魯穎電子的合並案例,確立了這一模式。
折股比例的確定是關鍵,通常採用每股成本價值加成法,考慮合並方的凈資產和預期增長。例如,清華同方與魯穎電子的折股比例計算方法為:(合並方每股凈資產/被合並方每股凈資產)×(1+預期加成系數)。
換股合並的主管機構由《公司法》和中國證監會規定,要求經過國務院授權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的批准。實際操作中,主要涉及中國證監會和地方證管辦。
在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合並中,通常是上市公司吸收非上市公司,這有助於簡化手續,保持上市公司的連續性和融資能力,同時非上市公司可藉此實現借殼上市。換股後,新增的社會公眾股通常在3年後可上市流通,但對二級市場的影響有限,因為新增股份數量相對較少。
(1)公司法92條擴展閱讀
換股合並是指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並交換各自股權的合並。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購」第92條規定:「通過要約收購或者協議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公司股票並將該公司撤銷的,屬於公司合並,被撤銷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購人依法更換。」
B. 經濟法。。。。。甲、乙均為國有企業,2010年5月,兩企業經過多次協商,准備設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發起人的人數符合規定。公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發起人。
該公司採用發起設立的方法。必備的文件有:公司章程;由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違法之處有:
(1)乙企業以勞務50萬元的出資方法違法。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後壁財產作價出資。勞務出資方法不包括在內。
(2)在A地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分公司違法。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3)抽回各自出資30%的約定違法。公司法第92條規定,發起人、認股人繳納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資後,除未按期募足股份、發起人未按期召開創立大會或者創立大會決議不設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
(2)公司法92條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或稱國營事業或國營企業。國際慣例中,國有企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而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
中國的國有企業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非公司制的經濟組織。不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中的國有獨資公司。資產的投入主體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就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的分類 特殊法人企業由政府全額出資並明確其法人地位,由國家通過專門的法規和政策來規范,不受公司法規范。這類國有企業被賦予強制性社會公共目標,沒有經濟性目標,也就是說,它們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務。像國防設施、城市公交、城市綠化、水利等,應該歸入這類企業。這類企業需要由公共財政給予補貼才能維持其正常運行。
國有獨資公司由政府全額出資,受公司法規范。這類企業以社會公共目標為主,經濟目標居次。這類企業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壟斷企業和資源類企業,如鐵路、自來水、天然氣、電力、機場等。從經濟學角度,這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應該按邊際成本或平均成本定價,以此來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謀求從消費者那裡攫取更多的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