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賬號
㈠ 出租游戲賬號違法嗎
出租游戲賬號違法。
首先,從法律層面來看,游戲賬號作為虛擬財產,其所有權歸屬於賬號注冊者。未經賬號所有者同意,擅自將賬號出租給他人使用,可能構成侵犯他人財產權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第一千零三十五條的規定,微信號、游戲賬號等網路虛擬財產,也屬於個人信息范疇,受法律保護,如果在未經對方允許的情況下散播對方微信號、游戲賬號等個人信息,則屬於侵犯隱私權的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其次,從游戲運營商的角度來說,游戲賬號的出租行為可能違反了游戲的用戶協議或服務條款。這些協議通常禁止用戶將賬號轉讓或出租給第三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能導致游戲內的不公平行為,如作弊、刷分等,破壞游戲的平衡性和公平性。如果游戲運營商發現用戶存在出租賬號的行為,可能會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封號、禁言等。
再者,從個人安全的角度來看,出租游戲賬號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用戶將自己的賬號信息透露給陌生人,可能導致賬號被盜、被濫用,甚至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此外,如果承租人在游戲中進行非法行為,如使用外掛、發布不良信息等,出租人也可能因此受到牽連和處罰。
綜上所述,出租游戲賬號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僅可能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和隱私權,還可能導致游戲內的不公平行為和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因此,建議廣大游戲玩家不要將自己的游戲賬號出租給他人使用,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游戲體驗。
㈡ 民法典對游戲賬號的規定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也就是說法律是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的,凡是以盜竊、盜銷網路游戲賬號、游戲幣、游戲裝備等方式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法律都是進行保護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㈢ 民法典對游戲賬號的規定
1985年,我國頒布實施了《繼承法》,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條文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像QQ號、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到底能否繼承,都曾引起過巨大的爭論。在新編《民法典草案》中,繼承法編有了五處重大修改。
一、民法典繼承法編:游戲賬號能被繼承嗎
原有《繼承法》中,遺產的范圍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和著作權等合法財產。
《民法典草案》中,統一概括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樣一來,合法擁有的Q幣、游戲賬號、皮膚等網路財產、虛擬貨幣或許都可以被繼承了。
有律師認為,游戲賬號能否繼承,首先要確定是否屬於財產,如果屬於財產,那麼屬於動產還是不動產。按照通行的理論,游戲賬號並非財產,而是一種合同利益,即注冊人與游戲公司之間簽訂了一份電子合同,根據這份電子合同的約定注冊人可以使用這個賬號。以後能否繼承,需要看雙方合同的約定。沒有約定的,依照法律規定,繼承人可以繼承被繼承人的合同利益,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二、擴大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民法典草案》中明確了胎兒的繼承權,規定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法典草案第907條還增加了代位繼承的范圍:「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也就是被繼承人的侄子、外甥也獲得了繼承權。
三、增加了喪失繼承權的情形
民法典草案增加了兩項喪失繼承權的行為:
1、隱匿遺囑:有人因為遺囑可能對其將來繼承財產不利,就借用保管的機會把遺囑藏起來,隱匿遺囑,情節嚴重的可以導致繼承權喪失。
2、欺詐脅迫被繼承人設立遺囑: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會喪失繼承權。
四、增加了繼承人寬恕制度
民法典草案還增加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如果繼承人有明確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五、增加列印、錄像等新遺囑形式,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
草案認可了遺囑可以通過列印和錄像的形式,但必須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要在遺囑每一頁簽名,注名年、月、日。錄音、錄像也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要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肖像,以及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