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改了啥
1. 民法典修改和新增內容有哪些
1. 新增抗疫相關條款:民法典新增規定,在監護人「失聯」等緊急情況下,民政部門需負責未成年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失蹤人的監護職責。此外,為了應對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增加了關於緊急使用公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以及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2. 設立離婚冷靜期:針對近年來離婚率上升的現象,民法典規定了離婚冷靜期,以避免雙方在沖動之下做出決定。這一措施旨在讓夫妻雙方有足夠時間冷靜思考,確保離婚意願的真實性。
3. 性騷擾責任規定:民法典明確了對性騷擾行為的責任,為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濟。性騷擾被視為侵害人格尊嚴的行為,施害者將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和賠償責任。
4. 虛擬財產繼承權:民法典確認了網路虛擬財產作為個人財產的一部分,享有與傳統財產相同的繼承權。這一變化體現了對信息時代財產形態的認可和保護。
5. 個人信息與網路侵權責任:民法典強化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並規定了網路環境下的侵權責任,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
6. 人格權獨立成編:這是民法典的一大特色,表明國家對人格尊嚴權的重視。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人文關懷,也強化了對個人權利的保護。
7. 合同中心主義與侵權責任獨立:民法典確立了合同法總則的完整性,並將侵權責任獨立成編,使得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便於司法實踐操作。
8. 民法典的定位: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以上內容均基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合理解讀和潤色,旨在提高內容質量,確保語義清晰,條理分明。
2. 2024年民法典繼承法內容新增了什麼
民法典內容新增了因為觸犯某些法定事件會喪失繼承權但被繼承人原諒可以繼續繼承;新增了侄、甥可以擁有繼承權;新增了列印遺囑的繼承形式;取消了公證遺產優先的規定;可以設立遺產管理人;擴大了遺產繼承的范圍。民法典繼承編新增內容:
民法典在財產繼續方面新增了侄、甥可以擁有繼承權、對改過自新的人可以擁有繼承權、取消了遺產公證優先的規定、新增了列印遺囑的繼承方式、可以設定遺傳管理人員等。
第一,擴大代為繼承的范圍。我們都知道,財產繼承開始以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繼承,如果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話,就由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但《民法典》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這一條款增加了繼承人的甥、侄的繼承權,擴大了繼承人范圍。
第二,還設立了寬容的一個制度,給繼承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比如生活中有子女不孝順父母的,在喪失繼承權之後有悔改的,法律會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使得繼承人有重新獲得繼承權的機會。
第三,刪除遺囑公證優先條款。在現行的《繼承法》中,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但規定修改之後,在立出多份遺囑的情況下,只選擇最後一份符合條件的遺囑作為執行標准。
第四,新增了遺囑的形式。此前多是手寫遺囑,新規又增加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使遺囑能夠更長久的保存。不過也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列印遺囑需要兩個或以上見證人、每頁要簽日期和姓名,錄像遺囑需要在聲音和圖像中記錄兩個或以上見證人的姓名、肖像和日期。
第五,增設遺產管理制度。遺囑人在訂立遺囑的時候,可以明確指定遺囑管理人,可以是繼承人,也可以是其他人,遺囑管理人可以收取報酬。
第六,遺產的范圍擴大了。《民法典》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有相關保護,因此依照規定,只要是自然人的合法財產都可以被繼承,包括虛擬財產。
第七,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民法典》規定,將遺贈扶養協議制度的扶養人擴大到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個人。也就是說,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扶養人,更加有利於老年人的利益保護。
此外,民法典還增加了「隱藏遺囑、欺詐和脅迫訂立遺囑將受到懲戒」。
民法典在繼承方面新增了很多內容。包括侄甥可以繼承遺產、可以設立專門的遺產管理人員、擴大了遺產繼承的范圍記憶完善了遺產贈予撫養人的協議等。
3. 合同法改成民法典了嗎
1.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取代。
2. 全面的《民法典》取代了原有的合同法以及婚姻法、繼承法等多部民事法律。
3. 《民法典》的實施明確了施行日期,並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原則。
4. 強調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擁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5. 自願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自主決定,不受任何干涉。
6. 公平原則確保了各方權利和義務的合理分配,維護了交易的公平性。
7. 誠信原則提倡民事主體在交往中誠實守信,履行承諾。
8. 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要求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及良好風尚。
9. 合同法的廢止和《民法典》的實施對我國的民事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