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四個特徵
⑴ 刑法的特徵
法律分析:1、調整范圍的廣泛性。2、調整對象的專門性。刑法的任務以及實現任務的方法不同於其他法律部門。3、刑法制裁的嚴厲性。刑法的強制力度較其他法律的強制力度嚴厲的多。4、刑法發動的補充性和保障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⑵ 簡述刑法的特徵
戴某在福建省古田縣某銀行工作。1990年1月1日起,戴某與銀行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並約定銀行可以解除或終止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單位因經營虧損、機構改革和調整等。合同期滿後,雙方未續訂勞動合同,但戴某繼續在原單位工作。後銀行採用投票記分、末位淘汰的方式進行裁減職員,經投票,戴某被列入淘汰名單上報寧德市分行。寧德市分行以「裁員增效精減分流」為由下達了《關於解除戴某勞動合同的通知》和《關於解聘戴某聘用制幹部的通知》。戴某因此與所在單位發生爭議。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的規定,並非是用來約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因為這一條款當中所謂「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出現」是指雙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對因意外事件的出現和當事人失去履行合同能力而不能繼續履行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時所作出的前瞻性的終止合同效力的約定。
什麼是「末位淘汰」?這種制度硬套在對企業職工的勞動管理上合適嗎?
「末位淘汰」是「舶來品」。它源自美國,如GE、惠普都推行了末位淘汰制。這是與在GE中做人力資源管理的傑克·韋爾奇有著密切關系的,他創制出了「活力曲線」,為「末位淘汰制度」奠定了基礎。也可以說,在GE,末位淘汰制度是成功的。
我國也有某些知名大企業在推行這套制度時,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海爾集團的「三工並存、動態轉換」,萬向集團的「階梯式用工、動態式管理」以及山東濰坊電業局的「分線管理」等。
所謂「末位淘汰」,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其具體目標和企業戰略,結合各個具體職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並以此為標准對員工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對績效靠後的員工進行淘汰,而不管這些員工的績效水平是否高於組織績效考核標准線的績效管理制度。換句話說,末位淘汰制度,就是用人單位自己制定一個考核標准,然後對員工進行考核,經過考核後將排名相對靠後的人員予以淘汰、辭退的一種管理方法。
刑法的特徵
刑法是指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相比所具有的自身特殊性,這些特殊性是刑法作為一個部門法存在的主要依據,也是我們研究刑法的邏輯起點,刑法中的許多問題都是由這些特點引出的。關於刑法有哪些特點,理論上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刑法的特點應當包括以下四點。
(一)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
(二)刑法的保障性
(三)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范圍更廣泛
(四)刑法的謙抑性、最後手段性
刑法上述四個特點是相互聯系的。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這一特點是刑法最根本的特點,它派生了其他特點。刑法的上述第二個特點是利用刑法嚴厲性的結果,第二個特點又進一步引伸出第三個特點,而第四個特點是限制刑法嚴厲性的結果。
第二、三個特點和第四個特點又是對立的。從刑法的保障性看,刑法的保護范圍越是廣泛,刑法的觸角延伸得越廣,保護的力度越強,就越有利於刑法保障功能的發揮;但從刑法的謙抑性角度看,刑法負作用很大,需要內斂,刑法的觸角不能無限擴張,否則就容易侵犯公民的自由。刑法的觸角超出了一定的范圍,就會與公民的自由發生沖突。可以說,全部刑法都是圍繞著利用刑罰的嚴厲性懲罰犯罪和限制刑罰的嚴厲性防止刑罰的濫用這一對矛盾展開。由這一對矛盾引申出刑法中一系列的問題以及決解這些問題的刑法原則和制度。如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犯罪化與非犯罪化問題、罪刑法定原則、犯罪構成問題等。
差不多了-
⑶ 刑法學名詞解釋
1、
形式特徵 正當化行為是一種非罪行為,既然不是犯罪,本不應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但正當化行為不同於一般的非罪行為,它在形式上與犯罪具有相似性。
實質特徵正當化行為雖然與犯罪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它與犯罪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正當化行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
法律特徵正當化行為在法律上規定不認為是犯罪,或者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中不認定為犯罪,因而在定罪過程中應予排除。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化是非犯罪化。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
其具有時間性、自動性、客觀性、有效性這4大特徵。
3、
兩罪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佔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佔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4、
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5、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6、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刑事立法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我國刑法總則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這一體系由不同的刑罰方法組成。各種刑罰方法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從而為刑事司法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奠定了基礎。
第二,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總則根據各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
第三,設立了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犯罪體系,而且還為各種具體犯罪規定了可以分割、能夠伸縮、幅度較大的法定刑。這就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對犯罪人判處適當的刑罰。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7、
訴訟欺詐 、合同詐騙罪、非法集資罪、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
8、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工作人員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謝謝
~祝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