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司法矯正
㈠ 社區矯正工作存在問題
我國《刑法》對社區矯正工作雖有規定,但缺乏正式法律明確支持,主要依據為兩高兩部通知。通知內容籠統,各部門職責不明確,導致工作執行困難,造成跨省市、流動人口犯罪矯正對象脫管,矯正程序不統一。
社區矯正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涉及多部門合作,但由於權利義務界定不清,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各部門為局部利益考慮,影響工作進展,司法行政部門面臨實際操作壓力。
經費保障不足是社區矯正工作的一大難題,相關部門未明確規定經費使用細則。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常需自費,降低了工作積極性和效率。
社區矯正工作涉及嚴肅的刑罰執行,司法行政機關作為執行單位,但矯正對象往往缺乏對考核獎懲的重視,利用經濟、生活等理由逃避矯正活動,甚至遷居或離開居住區域不報告,由於缺乏強制權力,社區矯正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人員配置方面,街道、鄉鎮司法所需承擔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組成,但調研顯示,實際人員配置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集體性質幹部和事業人員佔比高,存在一兼多職、安排非本職工作的情況。
(1)跨省司法矯正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工作是與監獄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㈡ 判緩刑可以跨省打工嗎
1. 緩刑期間,被判緩刑的人是可以去外地打工的,但需要事先向考察機關申請,並得到其批准。
2. 在緩刑期間,被判緩刑的人需要遵守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 被判緩刑的人需要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不得擅自與外人接觸。
4. 如果被判緩刑的人需要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必須事先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5. 法律上,被判緩刑的人如果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可能會被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6. 想要跨省打工,被判緩刑的人需要到當地派出所報告情況,並獲取批准。如果是在所居住的市、縣范圍內打工,則無需特殊批准。
7. 在緩刑期間,被判緩刑的人如果要外出工作,必須遵守相關法律和規定,確保獲得考察機關的批准,以便順利到異地工作。
8. 如果被判緩刑的人嚴重違反相關法律和規定,可能會面臨緩刑被撤銷,原判刑罰被執行的風險。
9.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被判緩刑的人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並服從監督。
10. 在緩刑考驗期限內,被判緩刑的人應當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後,原判的刑罰將不再執行,並公開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