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第九條

民法總則第九條

發布時間: 2021-01-12 07:28:19

❶ 新的《民法總則》有什麼新規定

新的《民法總則》有什麼新規定?

① 違背公序良俗合同無效

【法律條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② 「綠色」成基本原則

【法律條文】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③ 保護從搖籃到墳墓

【法律條文】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④ 8歲就能獨立買東西

【法律條文】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⑤ 監護人可遺囑指定

【法律條文】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⑥ 村委會也是特別法人

【法律條文】 第九十六條 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⑦ 個人信息禁止非法買賣

【法律條文】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⑧ 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法律條文】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這些財產要不要保護,過去,有較大爭議,但隨著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種類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對其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民法總則保持了開放性,明確法律對這些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樣做,為將來的立法留足了空間,也為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提供了上位法依據。

⑨ 「好人法」保護見義勇為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⑩ 訴訟時效延長到3年

【法律條文】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以上就是新的《民法總則》的十大新規定,民法總則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通訊騷擾、「人肉搜索」等方面做了回應,強調了個人信息的取得必須依法,為進一步維護自身信息權益、追究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對個人虛擬財產、徵收徵用等也進行了規定。

❷ 民法典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關於民法典的基本原則

民法典基本原則,是指其效力貫穿於民法典始終的民法根本規則。

民法典的基本原則中有兩條價值線索。一條是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另一條是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公平原則。

(1)平等原則使得民事主體適用相同的經濟社會生活規則;自願原則使得民事主體可以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憑借自己的自由意思追逐合理利益;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使得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合理利益能夠得到法律保障。

以上三原則是社會效率的源泉,構築了市場經濟及自由競爭的法律基礎,被稱為「基本體制原則」。

然而,基本體制原則的功能經充分發揮,時日既久,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成敗效果會逐步累積,導致日益嚴重的強弱分化。嚴重的強弱分化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使社會正義價值受損。

(2)為了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後一條價值線索逐漸在民法中突顯出來,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則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前一條線索形成限制和修正。其實質是國家以公權力之手對自由市場機制進行一定的干預,從而使社會正義價值得到體現。以上三原則被稱為「體制限制原則」。(《民法總則》第九條確立了一條全新的基本原則即「生態環境保護原則」,也被譽為「綠色原則」。也屬於體制限制原則。)

(3)基本體制原則與體制限制原則並非平行關系,而是有主有輔。平等、自願、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構成基本體制原則,居於主導地位,這條價值線索若不存在,民法本身就不復存在,市場經濟與自由競爭機制也不復存在。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則、綠色原則構成體制限制原則,居於輔助地位,其功能在於使基本體制妥當發揮功能,故其雖對基本體制原則形成一定的限制和修正,但決不是顛覆和取代。

從根本上講,社會正義價值主要依靠公法和社會法去實現,作為私法的民法雖然也對社會發展和需求做出回應,並在自己彈性范圍內進行一定的調整,但是這種調整絕非否定自我;否則,社會效率價值在法律上就無從貫徹了。

二、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就是民事權益保護法。民法典的根本目的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利益,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而民法典對民事主體利益的保護,是通過對民事權利的保護實現的。沒有保護,就沒有權利。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可視為整個民法典的核心。《民法總則》審理時,將其從草案的第九條前移至第三條,就是因為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是民法的基本精神,統領整部民法典和各民商事特別法,進一步突出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的理念。

《民法總則》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區別《民法通則》第5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這一條就是關於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神聖不可侵犯原則的規定。也簡稱私權神聖原則。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1)民事主體可以充分自主地行使自己的各項民事權利,以實現一定的利益;同時不得侵犯其他民事主體的正當合法的權益。(2)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受到不法侵犯,依法可以請求侵害行為人停止侵犯、賠償損失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受國家強制力保障。

(一)、理解此原則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這一條的表述中,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前面沒有「合法」二字;而其他權益前限定「合法」二字。如何理解?梁慧星在《民法總論》中認為,權利乃使主體享有特定利益的法律上之力。既然權利內含「法律上之力」的保護,則其本身並不存在「不合法」的問題。利益因其並非盡皆受到保護,故可以在之前加「合法」的限定。

(2)確立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的意義。民法性質上屬於權利法,奉行權利本位。民法典認可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獲得的民事權利和合法利益能夠被法律所保障,這是市場經濟中激勵機制的源泉,有構建社會經濟基礎的意義。

(3)本條不是規則,不是法官裁判的依據。只是作為一種法律理念,主要是在法律解釋與漏洞補充中發揮作用。法官在解釋法律時必須遵循民法典上權利保護的價值取向,在考慮案件中涉及的「合法權益」要素,尤其在合法民事權益不予保護之時,必須嚴格謹慎地進行論證。

(4)「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可以拆分為四部分: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合法利益。其中的其他權利是指兼具人身性、財產性的綜合性權利,如股權、繼承權等。

(5)保護權利除了公力救濟(訴諸法院)外,還包括私力救濟,主要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及自助行為三種。

(二)關於民事主體范圍問題

一切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均受法律保護,相對於《民法通則》及以前的民事法律規定,《民法總則》有以下幾種特殊的民事主體需要注意。

(1)其他組織。

其他組織通常不具有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他們對權利的享有具有從屬性。如個人獨資企業的權利從屬於投資人、分公司的財產權從屬於總公司等。

(2)胎兒的利益保護。

具體體現在《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視為自始不存在。」胎兒在這里擬制為人。胎兒的權利只是一種期待權或者說是一種或有權利,該權利的享有以胎兒娩出時存活為前提。

(3)死者名譽等權利保護。

死者雖不享有民事權利,但是死者的遺物、遺骨、姓名、名譽、榮譽等仍為其近親屬權益之客體。如果損害公共利益,還可以通過公益訴訟予以保護。

(4)設立中的法人的權益保護。

設立人已經開始設立法人,但是法人尚未成立,此時法人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其權益如何保護?《民法總則》第75條第1款規定「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可見,設立中法人的權益仍受法律保護,但以法人成功設立為條件。

(三)、民事權利保護的客體范圍要注意以下幾點。

(1)民事權益既包括法定權益也包括意定權益。

(2)民事權益具有開放性。

(3)注意公共利益的保護。

(四)、司法實踐中,關於民事權益的保護還要注意的問題。

(1)我國沒有債權侵權制度。

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原則上及於所有權利,既包括人身權也包括財產權,既包括物權與包括債權。但是債權具有相對性,因此債權只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不適當履行債務,不存在侵權問題。

(2)人格權不允許放棄。

例如當事人不能放棄生命權或允許他人剝奪自己的生命權。

(3)身份權也不允許放棄。

例如監護權,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不事人不能放棄、隨意處分自己的權利。

(4)公權力介入。

公權力介入民事權利主要體現在對民事徵收和徵用。《民法總則》第117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5)禁止權利濫用。

濫用民事權利的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民法總則》第132條規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三、立法體例問題

法國、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傳統民法典沒有首章規定「基本原則」的立法體例。平等、自願、公平、權利受保護這些民法基本價值理念,一般不會在民法典中明文規定。將基本原則作為民法典首章的立法體例來源於社會主義法系。基本原則與立法目的、調整對象一起,是社會主義民法典的重要的「體系標識」之一。

我國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一種立法體例?可以這樣理解:大陸法系法治發達國傢具有綿亘久遠的私法傳統,民法是其自身歷史自然發展的一個結果。自由、平等、公平等理念並非民法典的衍生物或是民法典的結果,而是民法典賴以產生的前提,這些前提性因素含在其久遠的私法傳統之中,不需要藉助民法典規定的方式去「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而且,這些價值理念也不是裁判規范,規定在民法典中也沒有裁判意義。

與之相反,中國沒有私法傳統。制定《民法通則》時就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自覺改革,而非自下而上的自發演進。這種法制發展方式決定了我們的經驗和需求與西方恰恰相反。《民法通則》立法時,我們的社會上尚不存在自由、平等、權利這些前提條件,當然也就無法向民法供給;相反,社會上到處充斥著民法的反對因素。所以當時需要,是先在法律中「創造」出這些本不存在的前提性因素,再向社會輸出和滲透,以期克服社會上的反對因素,促進社會變革。這是我國特殊背景下的特殊需求。


參考文獻:

①2017年4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主編沈德詠)。

②2017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司法適用》(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民商事專業委員會編著)。

③2017年5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法總則評注》(主編陳甦)

❸ 民法總則心得體會識300字

民法的屬性是保護人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民法總則作為我國民法典開篇之作,其立法過程就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回應人民關切的過程。通觀民法總則全文,我們可以看到,保護人的權利、提升人的尊嚴、服務人的發展的立法精神與立法宗旨,讓民法總則飽含濃厚民生情懷。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光中,每個人都是整個世界」。民法本質上是人法,民法終極價值是對人的關愛。我國民法總則的民生情懷首先體現在立法實現了對人「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全面保護。
胎兒是否擁有民事權利,這個問題在法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民法總則從加強胎兒權利保護角度出發,規定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予等胎兒利益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從尊重未成年人的獨立意識,鼓勵他們適度參與社會生活的角度出發,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十歲下降到了八歲,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從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規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滿十八歲之日起計算。
同時,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更好地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利也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為此,民法總則突破性地規定了成年人監護制度,即成年人可以在意思能力健全時預先選定監護人。
民法總則的民生情懷還體現在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立法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面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課題,也是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和關心的重大民生話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理念尤其深入人心,也特別需要立法機關及時將黨的這一重要主張上升為法律,體現在立法工作之中。民法總則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這是民法總則的一大創新性規定,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同時,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中也規定了「恢復原狀」一項,這一條是對破壞環境者的民事責任要求,破壞環境者必須承擔恢復環境原狀的責任,這也是民法綠色原則的具體體現。
法無外乎人情。從監護制度到非營利性法人制度,從個人信息保護到網路數據虛擬財產保護,在即將正式實施的民法總則中,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法律條款比比皆是,這讓民法總則對民事權利保護的高度、深度與廣度都進入到了一個新境界,從而使法律能夠更好地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與需要。

熱點內容
船被法院查封如果要改封需要什麼 發布:2025-10-10 05:10:13 瀏覽:118
司考民法框架 發布:2025-10-10 05:02:56 瀏覽:873
嘉陵法院梁 發布:2025-10-10 04:49:15 瀏覽:575
武裝警察條例 發布:2025-10-10 04:32:47 瀏覽:634
三八節法律知識下鄉 發布:2025-10-10 04:31:07 瀏覽:162
擾亂社會治安是行政法范疇 發布:2025-10-10 04:15:13 瀏覽:119
司法考試總分數 發布:2025-10-10 04:04:35 瀏覽:656
2017民法精講 發布:2025-10-10 03:58:01 瀏覽:413
南寧鐵路法院 發布:2025-10-10 03:50:27 瀏覽:355
勞動法私人罰款 發布:2025-10-10 03:50:25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