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修改亮點

民法總則修改亮點

發布時間: 2025-08-01 03:15:03

A. 民法典新增和修改的內容

一、修改內容

民法典修改了關於民法總則,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是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民法典寫盡個體權利密碼,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學意義上的憲法。

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在物權編中引入居住權、明確禁止性騷擾等,被認為是中國民法典的亮點。

二、民法典新增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新增三大抗疫規定

監護人「失聯」 民政部門兜底負責;增加緊急情況下使用公用維修資金特別程序;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2、設置離婚冷靜期

近些年來,我國離婚率比較高。有些人結婚很盲動,上午要結婚,下午就去離婚,結婚過於沖動,離婚也過於沖動。那麼,有一個冷靜期的規定,讓雙方有冷靜下來考慮的機會,重新審視一下離婚是否為真實意願。

3、性騷擾要承擔賠償責任

性騷擾是規定在人格權編的。以性騷擾被告到法院的話,會涉及侵害人格尊嚴問題。性騷擾是個頑疾,在各個社會都有,有些還特別嚴重。民法典(草案)中對其規定強調兩點,一是利用從屬關系,二是違背被騷擾一方的意願。

4、網店等虛擬財產可以繼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信息時代氣息。它規定了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網路虛擬財產和數據。在侵權責任編,對網路上的侵權責任也作出規定。

5、見義勇為免責

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6、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

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貸

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8、保護個人信息

規定: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是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是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是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9、增加遺囑形式

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10、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1)民法總則修改亮點擴展閱讀

一、民法典變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格尊嚴權的尊重,體現了人文主義關懷;

2、確立了合同中心主義,保持合同法總則體系的完整性;

3、侵權責任獨立成編

二、主要特色:

1、體系嚴謹,即以民事權利為中心構建了嚴謹、科學的體系,以民事權利為主線構建民法典體系。

2、從權利到救濟的結構安排。

3、價值統一,維護了私法自治的基本價值,同時強化了人文關懷的價值。

B. 民法典新規定特色亮點

法律分析:
民法典對虛擬財產作出規定在世界上系首個,第一,制定民法通則的時候,規定民法的調整對象是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就是把財產關系放到前邊,人身關系放在後邊的位置。民法典總則編把這個調整范圍的規定反過來了,調整為人身關系、財產關系,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特點和立場。第二,在分則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規定了人格權編,這是中國民法典最具特色也最有亮點的一部分。第三,在人格權編中,草案特別強調人格尊嚴的地位,保證每一個人享有人格尊嚴,在社會當中有自己的獨立的地位,這也很重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C. 民法通則修改了哪七個方面

民法通則(現民法總則已替代民法通則,但以下修改亮點仍具有參考價值)呈現的七大亮點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 胎兒享有民事權利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明確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這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胎兒可以享有與其出生後的身份相對應的民事權利。
  2. 八歲孩子具備一定民事行為能力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這意味著,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3. 老人納入監護制度保護范圍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完善了監護制度,規定因年齡、健康等原因導致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並依法為其確定監護人。這一規定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保護。
  4. 對法人作出新分類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對法人進行了新的分類,包括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這一分類更加科學、合理,有助於更好地規范和管理不同類型的法人主體。
  5. 新增民事主體「非法人組織」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新增了「非法人組織」作為民事主體之一,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這一規定為這些組織提供了明確的法律地位,有助於保護其合法權益。
  6. 「QQ幣」等虛擬財產享有法律保護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雖然未直接提及「QQ幣」等虛擬財產,但規定了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等受法律保護。這意味著,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型財產形態,也將受到法律的保護。
  7. 見義勇為受傷鼓勵被救者補償

    • 亮點說明:民法總則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同時,鼓勵被救助者對見義勇為者給予適當補償。這一規定有助於弘揚社會正氣,鼓勵人們勇於見義勇為。

D. 民法典修改亮點及解讀

法律分析:總則編亮點:1、胎兒享有繼承權;2、八周歲孩子可以「打醬油」;3、失能老人須監護;4、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5、個人信息和網路虛擬財產受保護。

物權編亮點:1.新設添附制度;2.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3.完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4.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

合同編亮點:1.電子合同開啟無紙化時代;2、有理有據,向霸座者說不;3、對商家的霸王條款」說「不」;4、物業糾紛不用怕,物業服務合同來維權。

人格權編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即是《民法典》的核心亮點,以凸顯對人格權的保障。1. 確立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2.預防性騷擾;3. 姓名權、名稱權的擴張保護;4. 禁止非法收集個人信息,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百二十二條 因加工、附合、混合而產生的物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按照充分發揮物的效用以及保護無過錯當事人的原則確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或者確定物的歸屬造成另一方當事人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或者補償。

第五百一十二條 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電子合同的標的為提供服務的,生成的電子憑證或者實物憑證中載明的時間為提供服務時間;前述憑證沒有載明時間或者載明時間與實際提供服務時間不一致的,以實際提供服務的時間為准。

電子合同的標的物為採用在線傳輸方式交付的,合同標的物進入對方當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統且能夠檢索識別的時間為交付時間。

電子合同當事人對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E. 民法總則是什麼

《民法總則》系著名法學家施啟揚先生之重要著作。

《民法總則(修訂第8版)》以明白淺顯之語言,介述與研討民法基礎理論,融法律條文釋義、典型案例評析、部院解釋與指令等為一體,並施先生具三十餘年法務公職經歷,於理論闡釋之際多有經驗體悟,較之一般學院派著作,更具知行合一之特點。施先生於書中尤重視對於民法基本理論之比較研究,而不囿於地方性實踐。

F. 2017《民法總則》的八大亮點有哪些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1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2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3: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5: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民法總則》考點6: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7
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8:撤銷權的行使期限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摘自 houda 法 碩 楊善長老師微博

G. 民法第七版和第八版差別

民法第八版與 第七版比較的差別:
1.與時俱進,緊貼當代民法發展的進程。第八版在第七版的基礎上根據新頒布的《民法總則》進行了調整與更新,彰顯了民法的時代特色。修訂版緊密聯系中國經濟和商業現實,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最新的經濟商業生活和法律變化。本書的與時俱進對於學生更新民總知識,構建民法體系有很大幫助。
2.民商結合。該書在引用案例時不僅引用了民法案例,而且還有大量商法案例,這符合我國民商合一的發展趨勢,也幫助學生打牢民商法基礎。
3.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這本書的結構十分鮮明,民法結構完整,體系清晰。本書從民法歷史、原則、法源與法律關系講起,為讀者在後續閱讀學習奠定了一個好的理論基礎,便於讀者從根本上認識和理解權利、法律行為等概念知識。另外本書的邏輯嚴謹,從各個概念的詞義演變、歷史發展階段,到概念、法律依據,再到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便於理解與記憶。本書還有一個亮點:通過框架結構圖對知識進行清晰地劃分與歸類,讓人一目瞭然。而清晰地劃分與歸類能讓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對於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4.語言通俗易懂又不失嚴謹。本書沒有像其他教學書那樣有許多拗口的文言文似的表述,也沒有長篇大論的引經據典,更沒有故作高深。語言很通順連貫,對於每一個知識點的敘述通俗易懂,並且十分得體,在體現法學概念的嚴謹性的同時,也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也為學生學習民法相關論文的寫作提供了借鑒。
5. 有許多實務案例,並且具有典型性、權威性。本書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第七版的基礎上大幅度增加了案例的數量,並且是最高院的公報案例和指導案例等典型案例,幾乎涵蓋了民法總論的所有問題,全面、深入詮釋民法規范和理論,充分展示了民法總則理論對民商事審判實踐的指導和應用。而大量地運用案例使得原本較為枯燥空洞的民法知識變得更為具體形象,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民法總則制度和立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民商事糾紛的操作事務,為在校法學生未來的法律事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H. 新的民法典新增了哪些內容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第七編「侵權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要點一:確立 「自甘風險」規則

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要點二:規定「自助行為」制度。

要點三:「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明確列為人身損害賠償項目。

要點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要點五:完善公平責任規則。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要點六:增加規定委託監護的侵權責任,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I. 民法總則的亮點有哪些

亮點1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權利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解讀:比如母親懷孕時,胎兒遭受了人身傷害,此條法律賦予了胎兒在出生後提起賠償的權利。亮點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為8歲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解讀:這意味著年滿八周歲的孩子可以做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事情。比如打醬油、贈與東西,以及在父母離異時,自主選擇跟父親還是母親生活。亮點3成年人可協議確定監護人第33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有關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解讀:按照這條法律,成年人在自己身體健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日常生活、醫療護理、財產管理等事務提前以協議的形式,將監護人確定下來,監護人在受託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既可以是親友,也可以是社會保障機構。這對於無法依靠子女監護的老人和失獨老人,多了一條合法現實的養老途徑。亮點4民政部門可擔任監護人第32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解讀:這將促使民政部門真正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承擔監護監督責任。亮點5居委會被賦予法人資格第96條: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解讀:居委會、村委會被賦予法人資格,意味著可以獨立簽訂合同,到銀行開戶,遇上糾紛,可以獨立地起訴、應訴打官司。亮點6網路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第127條: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解讀:這意味著「Q幣」、「網游裝備」等網路虛擬財產,都將成為民法意義上的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亮點7倡導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第184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解讀:這是為免除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倡導培育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亮點8一般訴訟時效增至3年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其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解讀:針對各界提出訴訟時效過短問題,民法總則將訴訟時效期間從2年調整為3年,提醒權利人要及時行使權利。根據以上信息,民法總則時效執行的規定進行了延長,由此也可以知道,我國的社會環境已經復雜化,自己的權益在受到侵害之後,需要在訴訟時效范圍之內提出訴訟請求,否則若之後上訴之時,不能提供可靠的證據,是會受到司法處罰的。

熱點內容
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發布:2025-08-11 15:18:30 瀏覽:87
勞動法年終獎一定要發嗎 發布:2025-08-11 15:18:16 瀏覽:696
立法的機構 發布:2025-08-11 15:16:16 瀏覽:423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侵權行為的 發布:2025-08-11 15:08:56 瀏覽:481
昭通法治網 發布:2025-08-11 14:57:42 瀏覽:729
法官入企業 發布:2025-08-11 14:57:27 瀏覽:714
北京知產法院法官工資 發布:2025-08-11 14:57:24 瀏覽:498
海商法概念 發布:2025-08-11 14:45:41 瀏覽:436
行政法制建設 發布:2025-08-11 14:37:42 瀏覽:117
職業道德調查問卷 發布:2025-08-11 14:30:43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