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140條

民法140條

發布時間: 2025-08-01 14:59:26

民法通則第14o條第一款是什麼

《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內要求或者同意履行容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

(1)權利人之請求,指的是權利人於訴訟外向義務人請求其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權利人提出請求,使不行使權利的狀態消除,訴訟時效也由此中斷。

(2)義務人的同意,是指義務人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義務人的同意,亦即對權利人之權利的承認,故與請求發生相同之中斷時效的效果。同意的方式,對此法律未有限制,口頭或書面、明示或默示,均無不可,而且也不問義務人的同意是否有中斷時效的目的。同意之表示人原則上應為義務人本人,義務人的代理人於授權范圍內而為同意的,亦發生同意的效果,但保證人等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對主債務人不生同意之效果。同意之相對人,原則上亦為權利人或權利人之代理人,對第三人為同意,不生同意的效果。

② 民法140條該怎樣理解說白了是什麼意思舉例。。。。

《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舉個例,你和別人發生民事糾紛,2年內你可以起訴他,2年就是訴訟時效;如果2年中,比如糾紛發生1年後,你們和解了,2年的訴訟時效就中斷了;再因此產生糾紛,還是2年內你可以起訴他,就是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③ 【法條分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條——意思表示的方式

《民法典》第140條指出,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也可以視為意思表示。此條文主要論述了意思表示的三種方式:明示、默示以及沉默。

明示方式是指行為人通過口頭、書面方式直接向相對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使相對人直接了解到意思表示的內容。如口頭協議、書面合同等。

默示方式是指行為人沒有通過書面、口頭等方式作出意思表示,而是通過其特定行為間接推知出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如乘客乘坐公共汽車的刷卡行為,足以表明其與公共汽車公司訂立了旅客運輸合同。

沉默方式是指行為人既未明示其意思,也不能借其行為推知其意思。在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沉默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沉默視為意思表示的情形包括: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如《民法典》第638條中關於試用買賣的規定。

沉默視為意思表示的後果是發生相應的表示後果。如一方沉默是因相對人或第三人欺詐、脅迫所致,沉默的一方應可撤銷其被視為意思表示的沉默,盡管並無表示行為可以撤銷,但可以類推適用《民法典》關於法律行為撤銷的規定。

④ 【法條分析】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條——意思表示的方式

《民法典》第140條詳細闡述了行為人可以通過明示、默示、沉默三種方式作出意思表示。明示表示是行為人直接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作出,使相對人能直接了解到其意圖。默示表示則是行為人通過其特定行為間接推斷出其意圖,這種表示方式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見。沉默則是一種純粹的消極不作為,僅在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符合交易習慣的特定條件下,才能被視為意思表示。

明示表示中,行為人直接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明確表達其意圖。例如,甲口頭告知乙,願意以50元購買《民法總則》;或甲向乙發出信函,解除雙方的合同關系。這種直接表達使得相對人能夠明確理解行為人的意圖。

默示表示則是一種通過行為間接推斷出行為人意圖的方式。例如,乘客在乘坐公共汽車時刷卡,這種行為可以推斷出乘客與公共汽車公司之間存在旅客運輸合同關系,而乘客並未直接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表達意願。此外,法律還允許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可以通過默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如《民法典》第503條對無權代理人追認合同效力的規定。

沉默在法律中通常被視為非意思表示,因為其本身是一種消極不作為,沒有作出任何錶示。然而,在特定情況下,沉默可以被視為意思表示。《民法典》第140條第2款列舉了三種情況下沉默可以被視為意思表示: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以及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例如,法律規定試用買賣中,買受人在試用期內未作表示視為購買;當事人共同約定沉默具有特定含義,如在合同中明確表示沉默視為認可;或在特定交易習慣中,沉默被視為雙方達成的合意。

沉默被視為意思表示的後果是發生相應的表示效果。如果沉默是因欺詐、脅迫等不當手段導致的,沉默的一方可以撤銷被視為意思表示的沉默,盡管沒有實際的表示行為可以撤銷。例如,在試用買賣中,脅迫買受人不得拒買,導致買受人因恐懼而未作表示,買受人有權撤銷被視為購買的法律效果。

總之,《民法典》第140條對於意思表示的方式進行了明確的法律規定,旨在規范行為人的表示行為,確保法律關系的確定性和穩定性。通過明示、默示和特定條件下的沉默,行為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其意圖,而這些表示方式在法律實踐中具有不同的效力和後果。

熱點內容
法院和檢察院職權 發布:2025-08-11 17:19:17 瀏覽:297
經濟法課程總結建議 發布:2025-08-11 17:10:19 瀏覽:199
法官惡劣 發布:2025-08-11 17:09:32 瀏覽:405
奧鵬合同法期末作業 發布:2025-08-11 17:08:44 瀏覽:884
法院公證座談 發布:2025-08-11 17:04:25 瀏覽:978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懸賞規定 發布:2025-08-11 17:02:54 瀏覽:430
民事訴訟法基礎法條 發布:2025-08-11 17:01:57 瀏覽:747
福清法院拍賣網 發布:2025-08-11 17:01:16 瀏覽:674
2014年施行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1 17:01:09 瀏覽:843
卡牛法院 發布:2025-08-11 16:46:32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