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建立

刑法建立

發布時間: 2025-08-03 01:48:24

⑴ 新中國第一部刑法是1980年版的,那之前的刑事犯罪以什麼為根據進行判刑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內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容。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⑵ 我國古代最早刑法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建立的

1、禹刑。

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鍵余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

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

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范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

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讓亮者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

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

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坦薯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

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

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⑶ 建立我國刑法分則體系的重要依據是什麼

答:犯罪的同類客體
我國刑法分則體系建立的主要依據是:
第一,主要根據犯罪的同類客體把所有犯罪劃分為十大類。
第二,十類犯罪基本上是以社會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的。
第三,每一類犯罪中的各種具體犯罪也基本上是以社會危害程度的大小,按由重及輕 的順序排列的,只是對某些犯罪的排列考慮了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

⑷ 建立我國刑法分則的重要依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⑸ 建立我國刑法分則體系的重要依據是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

任何一種犯罪,不論其表現形式如何,都要侵害一定的客體。如果某種行為沒曉電曉受曉受曉曉曉多曉電曉米曉受曉聯曉受曉零曉電曉受曉米曉多曉曉e多量米量多e多aeb惠曉受曉曉曉電曉米曉多米米曉聯有或者不可能侵害任何客體,就不能構成犯罪。

我們認為,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根據這一概念,我國刑法理論中的犯罪客體包括以下內容:

受.犯罪客體是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電.犯罪客體是我國刑法中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曉.犯罪客體是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犯罪客體是構成犯罪的必備要件,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准確地把握犯罪客體的性質,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國刑法在一些法律條文中直接對犯罪客體作了明確規定。然而,我國刑法在大多數條文中,是採取其他一些方式來表示犯罪客體的。

(受)有些條文通過一定的物質表現來指明犯罪客體。

(電)有些條文通過指出被侵犯的社會關系的主體來表明犯罪客體。

(曉)有些條文通過指出對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違反來說明犯罪客體。

(聯)有些條文通過對某種危害行為的描述來表明犯罪客體。

從上述所見,在刑法分則沒有明確規定犯罪客體的條文中,並不是沒有犯罪客體,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各種犯罪的社會政治內容和法律特徵,就能對犯罪客體作出准確的理解。

二、犯罪客體的種類

為了深入分析和理解犯罪客體的作用和意義,根據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系范圍的不同,可以將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

受.一般客體,亦稱共同客體。這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體。在我國,犯罪的一般客體,就是刑法所保護的作為整體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犯罪的一般客體揭示了一切犯罪的共同本質。說明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社會政治屬性及我國刑法同犯罪作斗爭的必要性。

電.同類客體,亦稱分類客體。也就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同類客體說明了某一類犯罪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的某種共同特點。

研究犯罪同類客體有兩個重要意義:

(受)犯罪同類客體原理是建立我國刑法分則體系的重要理論根據。我國刑法分則就是根據犯罪侵犯的同類客體,將犯罪歸納為十類,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則的科學體系。

(電)犯罪同類客體原理能夠幫助司法工作人員,把各式各樣的犯罪行為,從性質上和社會危害性程度上互相區分開來,從而有助於正確地定罪和適用刑罰。

曉.直接客體,這是指某一具體犯罪直接侵害的客體,也就是指刑法所保護原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具體部分。在實際案件中的犯罪都是具體的,一個犯罪行為不可能使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侵害,而只能侵害某一具體的社會關系。這種具體犯罪侵害了什麼具體的社會關系,就是由犯罪直接客體所揭示的。

犯罪現象是十分復雜的,一個犯罪所能夠直接著侵犯的具體社會關系,也呈現出十分復雜的情況。為了深入研究我國刑法對犯罪的規定,准確認定犯罪,我們根據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體社會關系的個數,可以把犯罪客體分為簡單客體和復雜客體。

簡單客體,又稱單一客體,是指一種犯罪直接侵犯的客體中只包括一種具體的社會關系。

復雜客體,是指一種犯罪直接侵犯的客體包括了兩種以上的具體社會關系。在復雜客體中,立法機關會根據國家的具體國情,將被侵害的各種社會關系分為主要客體與次要客體,然後根據主要客體的性質進行分類,將該種犯罪列入有關的章中。

三、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犯罪客體是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犯罪對象是危害社會行為所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其中,物是具體社會關系的物質表現;人是社會關系的主體。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是兩個既有練習又有區別的概念。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練習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受.犯罪對象是社會關系存在的前提和條件,是犯罪客體的物質載體或者主體承擔者。

電.犯罪對象在不同的場合會表現為不同的犯罪客體,不同的犯罪對象在一定的場合也不能表現為相同的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兩點:

受.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能夠決定犯罪的性質,而犯罪對象則不一定具有這種法律屬性。

電.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體受到侵害,而犯罪對象則不一定受到損害。

實踐證明,正確認識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的練習與區別,有助於我們分清各種犯罪對象中體現的犯罪客體的性質,這對於我們防止將犯罪對象誤認為犯罪主體,混淆各種犯罪的區別,都有重要意義。

⑹ 新中國建立初期,用的是什麼刑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根據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就制定了一系列單行刑法,如1950年的《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1951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懲治反革命條例》《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1952年的《懲治貪污條例》等等。這些單行刑法在同反革命和貪污、販運毒品、偽造國家貨幣、泄露國家機密等犯罪作斗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頒布實施單行刑法的同時,我國也開始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刑法典最初的起草准備工作,是由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來進行的。自1950年至1954年9月,法制委員會寫出兩個稿本:一是1950年7月25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共12章157條,其中總則33條,分則124條);二是1954年9月30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初稿)》(除序言外,共3章76條,其中第一章犯罪7條,第二章刑罰19條,第三章幾類犯罪量刑的規定50條)。這兩個稿本沒有拿出來徵求意見,也未進入立法程序。實際上,刑法典的正式起草工作,應是1954年憲法頒行之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於1954年10月組織起草班子開始的。這個班子於1957年6月28日寫出第22稿,於1963年10月9日寫出第33稿,隨後因政治運動的沖擊而未能公布。

⑺ 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有哪些按時間順序。

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一、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50年5月,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部法律為中國的婚姻家庭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二、後續重要法律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一系列重要法律相繼出台。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這些法律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初步建立。


三、改革開放時期的法律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法律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國陸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這些法律為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還包括一些涉及環境保護和知識產權領域的法律,標志著中國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四、進入新時代的法律體系完善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中國陸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重要法律。這些法律的頒布實施,進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推動了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此外,在涉外法律領域,也加強了對國際法的應用與解釋,為中國參與國際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持。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完善法律體系,中國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2017初級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08-12 04:55:12 瀏覽:603
上海法院竇 發布:2025-08-12 04:52:47 瀏覽:829
最新刑事訴訟法追訴的放 發布:2025-08-12 04:51:28 瀏覽:147
法律文書不送達的責任 發布:2025-08-12 04:51:27 瀏覽:78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人是具有民事 發布:2025-08-12 04:48:34 瀏覽:761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體現在 發布:2025-08-12 04:48:25 瀏覽:578
民法叫 發布:2025-08-12 04:47:09 瀏覽:729
經濟法法條包括 發布:2025-08-12 04:41:25 瀏覽:55
陝西法律援助的條件 發布:2025-08-12 04:37:01 瀏覽:824
法院判了緩刑 發布:2025-08-12 04:32:41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