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今天通過的民法典

今天通過的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5-08-03 04:51:53

民法典35條的規定主要是什麼

2021年1月1日起《 民法典 》正式施行。 一、民法典35條的規定主要是什麼? 第三十五條6868 監護人 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二、解讀 第1款規定了監護制度的目的或原則: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 第2款規定未成年監護需要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未成年人分為兩種: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於前者而言,所有以意思表示為內容的決定,都不必尊重其真實意願,因為他們沒有意思能力,沒有尊重的必要,因此這里所涉及的決定,只能是意思表示以外的內容,比如被監護人徵求監護人的意見,今天咱們去看春遊,監護人說好的。對於後者而言,至於不以意思表示為內容的決定,可以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但必須以被監護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進而作出決定;但對於以意思表示為內容的決定,根據被監護人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況,則要區分兩種類型:對於屬於第145條第1款前段范圍的決定,必須完全尊重其意願,因為被監護人本來就可以獨立實施;但對屬於第145條第1款後段范圍的決定,監護人必須以被監護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作出決定。 就第3款規定內容而言,這里要求盡可能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而從第28及33條規定可知,成年人只有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後,才需要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換言之,一旦成年人存在監護人,那麼其行為能力必然存在瑕疵。一旦行為能力存在瑕疵,根據第21條第1款以及第22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被監護之成年人沒有意思能力,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真實意願;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被監護之成年人原則上不能單獨實施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除非是純獲法律利益或與被監護人的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另外,第3款第1句後段,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言,其本身就可以獨立有效地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這里要求監護人「保障並協助」如何理解?首先不可能是保障或協助實施該法律行為,因為被監護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獨立有效實施這一行為。其次,也不太可能是其能獨立完成的事實行為,因為事實行為不以行為能力為必要且若能獨立完成就自己完成了。其實這里應指為貫徹落實這一「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相關但被監護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獨立完成的所有行為,比如履行合同受領給付、履行合同提供給付。第3款第2句要求,對於被監護人的成年人能夠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這里使用「事務」而非「民事法律行為」其原因在於對於被監護的成年人而言,因其行為能力瑕疵,故能獨立實施的法律行為范圍極其狹窄,而能獨立實施的其他行為比如事實行為,甚至並非法律事實「自由交友」。此句意在強調監護人只是為了彌補被監護人民事行為能力方面的欠缺而選定,對於其所實施的與行為能力無關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預。 德國法並非如此規定,就成年人監護問題,德國法廢除了「禁止產宣告制度」轉而採用「照 管制 度」,即當成年人因心理疾病或者身體、精神以及心靈上的殘疾而完全或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監護法院要為其選任一位照管人。但照管的范圍必須以被照管人需求為限,而且不要求被照管人為無民事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換言之被照管人原則上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僅在被照管范圍內,不能獨立有效實施法律行為,需要被照管人的同意。這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法律行為效力規定類似。但在邏輯構造上,與中國法完全不同。詳述如下: 中國法採用的是只有當成年人屬於無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才需要監護;而因為屬於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原則上被監管人的意思自治受限,於對被監護人的意思自由不利。而德國法上的成年監護不以成年人屬於無或者限制民事行為人為必要,因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故得自由落實其意志,僅在被照管范圍內的法律行為,生效才需要照管人的允許(即允許保留范圍)。 民法總則的這條規定被制定出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很多的孩子在被家長的監護中而權益被侵害的,雖然說孩子的生活都是依靠父母支撐而沒有自己的獨立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處理一些屬於他們自己財產或者其他權益的權利。

㈡ 民法典56條如何理解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隨著我國法制化的建設,我國法律制度和內容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有法可依。但同時我們公民也要了解相關法律,為了保護自己的日常合法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就是《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民法典》第56條具體內容。
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法條精解
第五十六條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二、解讀
本條規定了個體工商戶與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責任承擔問題。
就第1款而言,個人經營,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問題關鍵在於,家庭的標准認定,立法者並未給出具體標准,這給適用籠上陰影。
就第2款而言,原則上應當以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財產承擔債務,但部分農戶經營的,則以部分農戶財產承擔。
三、相關內容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六條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第三十七條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第三十八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或者子女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除對被監護人實施故意犯罪的外,確有悔改表現的,經其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在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的前提下,視情況恢復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指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同時終止。
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監護關系終止:
(一)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
(三)被監護人或者監護人死亡;
(四)人民法院認定監護關系終止的其他情形。
監護關系終止後,被監護人仍然需要監護的,應當依法另行確定監護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十條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
第四十一條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其失去音訊之日起計算。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自戰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
第四十二條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爭議,沒有前款規定的人,或者前款規定的人無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第四十三條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財產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職責、侵害失蹤人財產權益或者喪失代管能力的,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財產代管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變更後的財產代管人有權要求原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第四十五條失蹤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失蹤宣告。
失蹤人重新出現,有權要求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第四十六條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第四十七條對同一自然人,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死亡,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失蹤,符合本法規定的宣告死亡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宣告死亡。
第四十八條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發生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
第四十九條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但是並未死亡的,不影響該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五十條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死亡宣告。
第五十一條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撤銷的,婚姻關系自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記機關書面聲明不願意恢復的除外。
第五十二條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銷後,不得以未經本人同意為由主張收養關系無效。
第五十三條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依照繼承法取得其財產的民事主體返還財產。無法返還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利害關系人隱瞞真實情況,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取得其財產的,除應當返還財產外,還應當對由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十四條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經依法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五十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事家庭承包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十六條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人們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用到法律,《民法典》是最好的,最全面的一步參考法律。如今天小編介紹的《民法典》第56條,它規定了個體承包戶和農村責任承擔經營戶的責任承擔問題。財產承擔是任何經營者都必須面對的,《民法典》就為此規定了責任承擔問題,責任明確。

㈢ 2021民法典物業新規

《民法典》從1月1日正式實施後,很多方面都做了重新定義,今天我們說一下,民法典實施後,業主可以享受哪些權益。
權益1:
公共區域的收入應由小區所有業主共有。社區中的電梯廣告,公共攤位的出租,公共停車位的出租或臨時停車都有收益,這些收益為小區全體業主共有;
權益2:
業主擁有對物業費的知曉權。「新規」明確指出,小區的物業收費表必須由物價局審查並批准,並且,業主有權檢查收費表和價格是否合法;
權益3:
業主有更換物業的權利。當然,有一定條件。它要求2/3的所有者參與投票,並且一半的人同意取消或換物業。這不僅可以有效地保障業主的基本權益,而且可以迫使物業提高其服務質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四條 【建築區劃內道路、綠地等的權利歸屬】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條 【業主共同決定事項及表決】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五)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六)籌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七)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八)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九)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決定前款第六項至第八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㈣ 《民法典》沒規定女婿有贍養岳父母的義務,那隻有女兒的怎麼辦

有些事情雖然沒有法律束縛,但可以用道德實現解決,這就取決於每個人的思想認知了。其實就是法律上很難保證全職家庭主婦的利益,如果沒收入的也很難拿錢養父母,因為現金沒有,總不能把資產賣了吧,今天賣台電視,明天賣台冰箱?最後還是要看個人良心。

現在的民法典就是告訴我們以後別再養孩子了,兒媳沒義務贍養公婆,女婿沒有贍養岳母岳父的義務,那還養孩子幹嘛?自己過好自己就行了。

贍養不贍養這個問題應該是真對兒女們來說的,知於兒媳,女婿,從法律上講,人家確實沒贍養的義務,但如果繼承老人的遺產了,就必須贍養老人的義務。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聽過嗎,如果你是個好媳婦,服侍照顧公婆,你老公一樣會照顧岳父母,另外看雙方有沒有兄弟姐妹,應該往好的方面想,不要總是找法律的漏洞,人除了法律的約束更應該要自我約束,憑良心。人不要總是利用法律的漏洞來喪盡天良,在法律不完美的時候要憑良心道德做人底線或者民心所向的基礎上來處理判斷。這樣社會才和諧美滿。希望你擺正心態,不要總是利用法律的漏洞來為自己的邪惡辯護。

如果你倆在婚姻期間你贍養父母的費用是可以跟丈夫平攤的,如果你掛了,你們的婚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沒辦法平攤了,相對應的媳婦不用贍養公婆這是好多年前都規定過的,現在國家的做法只是把女人享有的權利分享給了男人一點,這就坐不住了嗎?

㈤ 新民法典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版」,是新中國第權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5)今天通過的民法典擴展閱讀:

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㈥ 新婚姻法二婚房產繼承方面的規定是什麼

1、雙方當事人再婚後,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即確定夫妻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雙方當事人可以按照規定,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各自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友明盯明確,適用法律規定來確定共同財產及個人財產的范圍。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頒布,《婚姻法》將廢止。
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社會中存在不少二婚家庭槐物。夫妻屬於二婚的,在結婚的時候都帶來不同的財產,包括住房、汽車等。如果二婚家庭中夫妻一方因病去世,在遺產分配上面比較容易引發矛盾。那麼《民法典》二婚房產繼承方面的規定是什麼?我們不妨通過我的這篇文章了解下。
一、《民法典》二婚房產繼承方面的規定是什麼?
1、雙方當事人再婚後,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即確定夫妻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雙方當事人可以按照《民法典》第1065條的規定,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各自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適用《民法典》第1062條、1063條來確定共同財產及個人財產的范圍。
2、雙方沒有婚內財產約定亦沒有婚前財產約定,婚內所取得財產適用《民法典》第1062、1063條來進行劃分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范圍。
3、雙方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各自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養子女、照顧老人或協助另一方工作付出較多,離婚時要求給予賠償的,另一方應給予一定的賠償
4、再婚夫妻,只要辦理婚姻登記,取得結婚證,就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彼此有權成為對方的法定第一順序繼承權人
再婚夫妻,如果與對方的子女形成了實際的撫養關系,那麼繼父母和與其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有權相互繼承遺產。
二、二婚夫妻是否可以繼承房產?
如果男方的財產離婚時已與前妻沒有任何糾葛,再婚後去世,女方是有繼承權的前提是男方去世前沒有立遺囑,如果立了遺囑就要按遺囑繼承了,如果沒有遺囑按法定繼承順序繼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按人頭均等份額繼承。繼續回答:後來的妻子是有繼承權的,如果後來的妻子也有子女且男方與女方的子女也建立了扶養關系,繼子女也是有繼承權的。這樣房產就是後妻和三個兒子有繼承權,如果建立了扶養關系的後妻的子女也有繼承權的未建立扶養關系後妻的子女就沒有繼承權了。
三、遺產繼承的順序是怎樣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好和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所以二婚的妻子,取得了結婚證,是合法的配偶。如果一方死亡時沒有留下遺囑,按法定繼承對方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遺產。遺囑,按法定繼承對方有權繼承遺產。
綜上所述,夫妻雙方屬於二婚的,自建立夫妻關系,就有了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這一點和新婚夫妻是一樣的。如果一方去世,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另一方對房產有優先繼承權,同父母、子女一樣都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
熱點內容
北京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 發布:2025-08-12 06:19:39 瀏覽:306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
2017初級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08-12 04:55:12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