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異化
『壹』 哪些行為全是非法取證
從司法實踐來看,非法取證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司法機關違反法定程序收集證據。證據由誰收集,收集證據要遵守什麼程序等等,法律上都有明確的規定。違反法律規定程序收集證據主要表現為:一是以刑訊逼供或以威脅、引誘、欺騙等手段進行取證;二是取證行為不規范;三是非法搜查和扣押;四是收集證據的形式不合法、不完善;五是以非法的證據材料為線索調查收集證據。
2、司法機關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進行取證。如有的司法機關違反刑事訴訟法關於公、檢、法三機關在行使國家刑事司法權上的劃分以及各自在整個刑事訴訟活動中的主要職權。
3、眾所周知,律師必須維護服務對象的利益。現實生活中律師角色的異化也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金錢的誘惑,個別律師無視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為給當事人開脫罪責,使出渾身解數,甚至指使他人作偽證,利用會見的機會幫助串供、翻供。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貳』 「法律適用」的含義
法律適用通常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運用法律處理內案件、解決糾紛的活動容。應注意的是,僅就「適用」一詞而言,它有時指司法機關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活動,有時則泛指法律的實施和運用活動。在中國,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審判機關)。
(2)司法異化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1)法治原則。法律適用活動要嚴格依法進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實體方面;既包括對事實的認定也包括對法律的適用,即通常所說的「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2)平等原則。它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適用法律處理案件時,對任何公民,不論其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別,不論其政治、社會地位有何不同,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獨立原則。即國家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其它任何機關、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干預。
(4)責任原則。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