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侵權
① 涉嫌銷售侵權復製品該怎麼判罰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在我國刑法體系中屬於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該罪名定義明確,即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其他知識產權的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存在其他嚴重情節的,犯罪分子將面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單處罰金的刑事處罰。這里的「其他嚴重情節」通常包括但不限於銷售數量眾多、對知識產權權利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對市場秩序產生惡劣影響等情況。
處罰力度的設定旨在對侵權行為形成有效威懾,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害。對於侵權復製品的界定,往往基於權利人提供的證據,如原創作品的版權登記、商標注冊證明等。權利人或其授權代理人發現侵權行為後,有權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司法機關對案件進行調查和審理。在訴訟過程中,權利人需提供充分證據證明侵權行為的存在,包括但不限於銷售的商品與原作品的對比、銷售記錄、購貨渠道等。
對於涉嫌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一旦被認定構成犯罪,犯罪人除了面臨上述刑事責任外,還可能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權利人有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消除影響、賠償損失。賠償金額通常根據侵權行為的性質、侵權復製品的銷售數量、銷售價格、對權利人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因素綜合計算。
總的來說,針對涉嫌銷售侵權復製品的行為,我國法律體系通過刑事處罰與民事賠償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有效打擊此類違法行為,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權利人和司法機關應緊密合作,通過證據收集、法律訴訟等途徑,共同維護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
② 商標侵權以侵權為業的刑事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商標侵權的刑事責任是情節嚴重的處3~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在刑法當中商標侵權的罪名包括偽造注冊商標標識,或者不經過商標所有權人的同意,就在同一商品上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商標。如果是以商標侵權為業的話,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一、商標侵權以侵權為業的刑事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的;
(二)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是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應當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二)偽造、擅自製造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兩種以上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一萬件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三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事實上,商標侵權這種狀況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普遍存在著的問題,有很多不合法的企業,經營方法主要是在虛擬的平台上進行,這些企業實際上就是以侵犯他人的商標權為主要的經營業務的企業所取得的這些收入也全部都是不合法的。
③ 商標侵權100萬判幾年呢
商標侵權犯罪,如涉及 100 萬元人民幣以上金額,將屬情節特別嚴重;
依據我國《刑法》,通常量刑范圍為三年至七年,並罰款。
但是實際量刑還需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犯罪者主觀過錯、侵權方式、以及對受害者的損害程度等等。
例如,如果犯罪者自願承擔責任、積極賠償受害者並獲得其諒解,或有立功表現等,都可能減輕刑罰。
相反,如果存在多次侵權、拒絕接受法律制裁等惡劣行為,則可能加重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