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分則期末試題

刑法分則期末試題

發布時間: 2025-08-05 18:42:05

1. 刑法學模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題目如下

CACAD BCBDB

2. 司法考試刑法部分真題及答案

司法考試刑法部分真題及答案

1、關於單位犯罪的主體,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私營企業,也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B、刑法分則規定的只能由單位構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單獨實施

C、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D、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參考答案】A

2、下列有關單位犯罪的說法哪一項是錯誤的?

A、信用卡詐騙罪和貸款詐騙罪的主體都不可以是單位,只能是自然人

B、行政機關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C、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私營企業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D、經企業領導集體研究決定並實施的盜竊電力的行為,可以成立單位犯罪,但不對單位判處罰金,只處罰作出該決定的單位領導和直接實施盜竊行為的責任人員

【參考答案】D

3、下列情形中屬於連續犯的有:( )

A、某甲和村民有仇,在三天之內先後殺死了村長的妻子、兒子和兒媳

B、某乙在連續半年時間內,持續對丈夫與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罵、凍餓、不讓吃飯等方式進行虐待

C、某丙系國家工作人員,在一個月之內,先後實施了侵吞和收賄行為

D、某丁以其妻子快要生小孩為由,將其年邁的父親趕出家門,使父親沿門乞討;一周後又將妻子生下的女嬰溺死

【參考答案】A

4、村民張某,為了籌集結婚費用,動起了盜竊國防通信線路的念頭,先後三次用鋼絲鉗等工具,偷剪該線路電纜2000餘米,價值2萬元,銷贓後得贓款3000元,致使該線路中斷通信3個多小時。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

A、盜竊罪

B、破壞公用通信設備罪

C、破壞軍事通信罪

D、故意毀壞財物罪

【參考答案】C

5、甲為其鄰居乙打工,認為工資太少,遂產生勒索乙錢財之念。甲准備了一桶汽油,於某日凌晨1時許,將汽油倒在乙家門前草堆上,點燃後暫時躲回家中,乘乙全家人出動救火之機,翻後牆進入乙家院內,撬開門鎖,將在屋內睡覺的乙僅18個月的兒子丙盜回家中。乙回家發現丙不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人員及時趕至現場,當即組織全村村民在各路口設卡追堵。甲見無法將丙帶走,而丙在其家中又哭鬧不止,怕被人發現,即將丙抱還乙的家人,並謊稱丙是其從小偷手中追回,後裝暈倒地。甲的行為:( )。

A、甲是綁架罪的中止

B、甲是綁架罪的未遂

C、甲是綁架罪的既遂

D、甲構成綁架罪和放火罪

【參考答案】D

6、甲為上廁所,將不滿1歲的女兒放在外邊靠著籬笆站立,剛進入廁所,就聽到女兒的'哭聲,急忙出來,發現女兒倒地,疑是站在女兒身邊的4男孩乙所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兒,一手用力推乙,導致乙倒地,頭部剛好碰在一塊石頭上,流出鮮血,並一動不動。甲認為乙可能死了,就將其抱進一個山洞,用稻草蓋好,正要出山洞,發現稻草動了一下,以為沒死,於是拾起一塊石頭猛砸乙的頭部,之後用一塊磨盤壓在乙的身上後離去。案發後,經法醫鑒定,甲在用石頭砸乙之前,乙已經死亡。依此情況,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既遂)數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未遂)數罪

D、故意殺人罪

【參考答案】C

7、邢某與有夫之婦夏某勾搭成奸,後夏某因受丈夫責罵,與邢某中斷了關系,邢某懷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將夏某騙至自己的住處將其殺害,當晚又潛入夏某家將其丈夫殺害。邢某的行為屬於:

A、結果加重犯

B、連續犯

C、牽連犯

D、結合犯

【參考答案】B

8、下列犯罪中,不構成牽連犯的是:

A、為盜竊槍而侵入他人住宅,竊得槍後又予以私藏,構成盜竊槍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B、槍殺一人的同時造成另一人重傷的結果,構成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

C、盜掘古墓葬後為湮滅罪跡又毀壞文物,構成盜掘古墓罪與破壞珍貴文物罪

D、為了詐騙而偽造公文,構成詐騙罪與偽造公文罪

【參考答案】B

3. 下列選項中屬於犯罪預備的情形是( )。

【答案】:C
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甲在小巷內攔住乙實行搶劫卻被乙制服屬於犯罪未遂。
B項錯誤,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為已經具備刑法分則關於某種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甲偷到手機後屬於犯罪既遂。
C項正確,《刑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甲尾隨深夜回家的女職工乙欲行不軌,被女職工丈夫嚇退,屬於犯罪預備。
D項錯誤,《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甲購買毒葯欲殺害有財產糾紛的乙,看到乙年老的母親後心軟將毒葯扔掉,屬於犯罪中止。
故正確答案為C。

4. 急需刑法學的所有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1-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下列行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是( )。

A、走私毒品 B、販賣毒品 C、決水 D、拐賣婦女、兒童

2、在下列犯罪構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實質特徵的要件是( )。

A、犯罪客體 B、犯罪客觀方面 C、犯罪主體 D、犯罪主觀方面

3、甲離婚後嫌才三個月的女兒乙累贅,某日將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鎖門外出。甲五天後回家,乙已經死在搖籃里,法院判決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甲屬於( )

A、純正的不作為犯 B、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C、純正的作為犯 D、結果加重犯

4、我國客輪停靠在美國紐約港時,德國人甲在輪船上竊取我國公民乙價值4000元人民幣的財物。對本案確立我國刑法效力的依據是( )。

A、屬人原則 B、保護原則 C、普遍管轄原則 D、屬地原則

5、下列選項中錯誤的說法是( )

A、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區別的關鍵在於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區別的關鍵在於是否著手實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損害結果時才處罰過失行為

D、未完成罪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過程中

6、甲為投身恐怖主義活動而參加了某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法院認定甲構成參加恐怖組織罪。甲的行為屬於( )。

A、預備犯 B、實行犯 C、幫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競合犯之所以被認為是實質的一罪,是因為( )

A、只觸犯一個罪名 B、只造成一個危害的結果 C、只侵犯一個客體 D、只有一個行為

8、如果犯罪行為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存在,則犯罪行為仍然存在。具備這一特徵的是( )

A、連續犯 B、想像競合犯 C、牽連犯 D、繼續犯

9、甲因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決定殺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將一瓶安眠葯(50片)摻入咖啡讓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離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殺。甲在山上猶豫徘徊一晝夜,心生悔意急回家,發現乙已被人送醫院搶救,未死。甲大喜過望。對甲( )。

A、按既遂犯處罰 B、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應當免除處罰。

10、關於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以防衛過當罪定罪,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緊急避險用於解決緊迫情況下合法利益之間的沖突

C、防衛過當的場合,其罪過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對於「事後防衛」的,通常按照防衛過當處理

11、齊某想出國,無奈手中缺錢,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呂某之子小東放學之機,騙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內,電話要挾呂某用20萬換孩子。呂某報警,齊某發現後將小東殺死。對齊某的行為應當( )。

A、以敲詐勒索罪和故意殺人罪並罰 B、以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並罰

C、以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的牽連犯,擇一重罪處斷 D、以綁架罪定罪處罰

12、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

A、按照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先執行罰金,剩餘部分再支付民事賠償

B、應當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剩餘部分再執行罰金

C、以犯罪分子的財產為限,民事賠償和罰金各佔50%

D、先執行罰金,民事賠償部分暫緩支付

13、連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的數罪並罰時應當採用( )

A、限制加重原則 B、並科原則 C、吸收原則 D、相加原則

14、紀某因運輸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請求,幫助朋友販賣了30克毒品。紀某的行為( )。

A、屬於毒品犯罪的累犯,應當從重處罰 B、屬於毒犯罪的慣犯,應當從重處罰

C、屬於毒品犯罪的再犯,應當從重處罰 D、定販賣毒品罪,加重處罰

15、按照刑法的規定,追訴時效中斷的條件之一是的追訴期限內( )。

A、犯罪分子還有其他違法行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偵查或者審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檢、法機關提出控告

16、保險事故的證明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騙取保險金提供條件的,應當認定為( )。

A、保險詐騙罪的共犯 B、偽證罪 C、詐騙罪的共犯 D、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17、王某見一男子喝得酩酊大罪,神志模糊,躺的馬路邊,旁邊放著一隻皮包。王某就對周圍的人謊稱該男子為其朋友,將該男子扶到僻靜無人之處,悄悄拿走其皮包(內有現金3500餘元)。王某的行為構成( )

A、詐騙罪 B、盜竊罪 C、搶劫罪 D、搶奪罪

18、王某假冒公安人員,以抓流氓為名,對婦女李某進行脅迫姦淫。對王某應當( )

A、以招搖撞騙罪定罪處罰

B、以強制侮辱婦女罪定罪處罰

C、以招搖撞騙罪和強制侮辱婦女罪定罪處罰

D、以強奸罪定罪處罰

19、下列行為可以判處死刑的有( )。

A、故意傷害他人造成傷害結果的 B、以殘忍的手段故意傷害他人但沒有造成他人殘疾的

C、過失傷害他人,並致人殘疾的 D、以特別殘忍的手段故意傷害他人並造成嚴重殘疾的

20、下列情形中,不屬於刑法第263條規定的對搶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

A、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B、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C、的辦公大樓搶劫的 D、入戶搶劫的

二、多項選擇題:21-2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的字母塗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21、甲唆使乙殺丙,乙將丙殺死。甲和乙屬於( )。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簡單共犯 D、復雜共犯

22、甲唆使乙盜竊丙的財物,乙為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B、甲構成盜竊罪

C、乙構成搶劫罪 D、對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沒有犯被教唆的罪

23、關於罪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犯罪故意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B、犯罪過失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C、罪過的本質在於:行為人對自己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在主觀上應受到譴責

D、堅持罪過原則,意味著反對主觀歸罪

24、按照刑法的規定,不得假釋的犯罪分子包括( )

A、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的某甲 B、因受賄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同時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的某乙

C、因販賣品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某丙 D、因構成累犯而被從重處罰判處有期徒刑7年的某丁

25、下列行為中構成盜竊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場盜竊他人信用卡之後,隨即用該卡在商場購買了價值6千元的手錶

B、李某在商場試衣間試穿大衣是否合適的時候,趁售貨員與別的顧客聊天的機會,將價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張某在商店購買手飾的時候,趁售貨員不注意,將自己准備好的假首飾與從售貨員那裡拿來的價值8千元的真首飾調換

D、鄭某潛入他人家中,將他人價值2萬元的海洛因拿走

三、簡答題:26、27兩小題,每題5分,共10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6、簡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國刑法對教唆犯規定的原則。

27、簡述侵佔罪與盜竊罪的界限。

四、辨析題。28、29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要求對命題進行判斷並著重闡明理由。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8、請對「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進行辨析。

29、請對「只要沒有被法院實際判處刑罰的,就不認為是犯罪」進行辨析。

五、法條分析題:30小題,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論。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0、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試說明:(1)本條所規定的罪名、罪狀的描述類型;

(2)本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特徵;

(3)本條所規定的交通肇事後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義。

六、案例分析題:31小題,10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1、甲被檢察機關指控犯有三項罪行:第一項,偽造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章的批文。第二項,持該偽造批文和所謂中國石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務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廠對該經理乙謊稱能聯系出口香港的石材業務。然後以虛構的香港某公司的名義與石材廠簽訂了500萬噸石材的購銷合同,收取合同定金50萬元後即不見蹤影。一年後公安機關將甲抓獲,發現甲已將50萬元定金揮霍一空。第三項,審訊中甲還主動交待以下犯罪事實:甲曾說服在國有銀行某營業所工作的業務員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時由甲前去營業所假裝打劫,共同分贓。丙、丁同意。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時,甲沖進營業廳,用模擬手槍指向丙、丁。丙、丁假裝害怕,將預先准備好的100萬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攜款逃走。之後甲、丙、丁三人平分贓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甲構成何罪?並請簡要說明定罪的理由。

(2)對甲被指控的第一項和第二項罪行是否需要數罪並罰?為什麼?

(3)甲被指控的第三項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節?為什麼?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A 3、B 4、D 5、A 6、B 7、D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B 16、A 17、B 18、D 19、D 20、C

二、多項選擇題:

21、BD 22、BC 23、ABC 24、AD 25、ABCD

刑法簡答題答案:

26、教唉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體地說,教唆犯是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以及其他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意或者雖然有犯意但不堅定的人,使其決意實施自己所勸說、授意的犯罪,以達到犯罪目的的人。

按照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對於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是對教唆犯處罰的一般原則。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這一規定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按照刑法第29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種情況,在刑法理論上稱為教唆未遂。

27、侵佔罪與盜竊罪的界限。兩者在許多方面相似,區別的關健是:(1)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不同。侵佔罪的行為人在待有公私財物之後才產生犯罪故意,產生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盜竊罪的行為人是在沒有佔有財物之前就產生了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2)犯罪對象不盡相同。侵佔罪對象是行為人業已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已經在行為人的控制之下;盜竊罪的對象則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3)客觀方面不盡相同。侵佔罪客觀方面表現為侵佔行為,即將自己已經控制下的公私財物非法佔有;盜竊罪客觀方面表現為秘密竊取行為,行為人採取自以為不會被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持有人等發覺的方法竊取其財物。

刑法辨析題答案:

28、(1)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2)對教唆犯是否認定為主犯,應當綜合考慮教唆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刑法第29條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產生犯罪的決意,或者雖然產生了犯罪決意而沒有實施犯罪,或者被教唆人實施的犯罪不是教唆人教唆的犯罪,則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問題,教唆犯也就漢有主犯與從犯之分。

(4)如果被教唆的人聽從教唆,實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為,則成立共同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也就是說根據個案中教唆犯在共同犯罪的實際作用分別處罰,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起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由於教唆犯是犯意的發動者,因此在共同犯罪中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應按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理,但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起次要作用,應按從犯的處罰原則處理。

29、(1)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2)根據我國刑法第37條的規定,免除刑罰,是對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罰處罰。

(3)適用免除處罰情節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

(4)沒有被法院實行判處刑罰,包括不認為是犯罪因而沒有判處刑罰的情形以及免除處罰的情形。

刑法法條分析題答案

30、(1)本條的罪名是交通肇事罪。罪狀是敘明的罪狀;(2)構成特徵:1)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2)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此罪。實踐中主要是交通運輸的人員。4)主觀方面是過失,即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乾的解釋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且行為成立交通肇事罪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刑法案例分析題答案:

31、(1)甲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合同詐騙罪和貪污罪。甲偽造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章的批文,屬於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的行為,侵犯了國家機關的正常的管理活動和信譽,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甲持該偽造批文和所謂中國石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務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廠進行詐騙,並將所騙錢款揮霍一空,屬於以虛構的單位名義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因而構成合同詐騙罪。甲曾說服在國有銀行某營業所工作的業務員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時甲前去營業所假裝打劫,共同分贓。刑法第382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甲與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丙、丁勾結,夥同貪污,應以貪污罪的共同犯論處。

(2)對甲進行的第一項和第二罪行不需要進行數罪並罰。因為這是一種牽連犯的情形。所謂牽連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其方法行為或手段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情形。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對於牽連犯,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明確規定具體的處罰方法,那麼,應當從一重罪處罰。對於案例中所說的情況,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是甲進行合同詐騙的手段行為,因而只需要按照合同詐騙罪這一重罪處罰即可。

(3)甲被指控的第三項罪行有自首情節。刑法第67條第2款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沒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甲在被審訊時,如實供述了與丙、丁二人共同進行的利用丙、丁的職務,採取欺騙的方法獲得銀行巨款並平分的犯罪事實。屬於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人罪行的情況,並且他不僅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作為主犯,還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因而應認定為自首。

5. 【刑法】2021司法考試題庫:刑法解釋

一、試題精講

1.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4/二/3.單選)

A.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

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

C.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於當然解釋

D.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屍體”,屬於擴大解釋

【考點】刑法解釋(擴大解釋、同類解釋、當然解釋、體系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體系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體系解釋要求前後協調、邏輯一致,但並不要求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法條中均作相同的解釋,即同一文字在不同法條中的含義范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買賣”一詞是由“買”和“賣”構成的合成詞彙,單純就文義而言,包括“買進”、“賣出”、“買進+賣出”三種不同的情形,不一定都是指“購買並賣出”。從保護法益、合理劃定處罰范圍出發,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除了包括通常情況下“購買並賣出”的情形,還包括單純購買的行為或者單純出售的行為。A項錯誤,不當選。

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解釋,這是同類解釋的基本要求。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中的“其他危險方法”,應理解為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方式不同,但法益侵害性程度相當的危險方法。B項正確,當選。

當然解釋是指根據當然邏輯進行推理解釋,即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是依照形式邏輯以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自然可以得出的邏輯推理解釋。當然解釋是對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進行解釋。誹謗罪的實行行為是明知是虛假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進行傳播散布,捏造行為僅僅是該罪的預備行為,是否具有該預備行為不影響誹謗罪的成立。自己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進行傳播散布的,也可以構成誹謗罪。因此,這里不存在將刑法沒有規定的事項進行輕重比較而得出的當然解釋。C項錯誤,不當選。

屍體和骨灰在日常用語上顯然具有不同的含義。將骨灰解釋為屍體,已經超出了“屍體”的文義射程,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故這一解釋不是擴大解釋,而是類推解釋。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已經將《刑法》第三百零二條盜竊、侮辱屍體罪修改為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屍骨、骨灰罪,即在“屍體”之外新增了“屍骨、骨灰”,這也正說明了“屍體”與“屍骨、骨灰”是並列的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D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B。

2.①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既然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可以規定“攜帶凶器搶奪的”以搶劫罪論處,那麼,立法解釋也可以規定“攜帶凶器盜竊的,以搶劫罪論處”。②當然,立法解釋畢竟是解釋,所以,立法解釋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③司法解釋也具有法律效力,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抵觸時,應適用新解釋優於舊解釋的原則。④不過,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立法解釋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釋可以進行擴大解釋,司法解釋不得進行擴大解釋。關於上述四句話正誤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8/二/20.單選)

A.第①句正確,其他錯誤

B.第②句正確,其他錯誤

C.第③句正確,其他錯誤

D.第④句正確,其他錯誤

【考點】刑法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立法解釋不是刑法的淵源,進行立法解釋時,也需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因此,即使是立法解釋,也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①說法錯誤,②說法正確。

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不同,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因此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存在沖突時,直接適用立法解釋,而不能適用司法解釋。③說法錯誤。

擴大解釋是指刑法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比刑法的真實含義窄,於是擴張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實含義。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都可以進行擴大解釋,但是該解釋結論要符合刑法的目的,不得違反罪刑法定原則。④說法錯誤。A、C、D三項錯誤,不當選。B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B。

二、知識點總結

1.刑法解釋的分類

按效力(解釋的主體)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學理解釋

(1)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屬於正式的刑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學理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對同一條文的解釋,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有沖突時,適用立法解釋。

(3)同級司法解釋效力相同,同級司法解釋有沖突的,可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兩高先後頒布的新舊解釋存在沖突,新解釋廢除舊解釋的,適用新解釋。

(4)不同解釋主體的解釋方法沒有限定,但是,無論是立法解釋,還是司法解釋,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都必須遵循罪刑法定原則,不能進行(不利於犯罪人的)類推解釋。一種解釋如果被認定為屬於類推解釋,即使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仍然屬於類推解釋。

2.刑法的解釋方法

(1)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區分

①形式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②實質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國民預測可能性。如果解釋結論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該解釋即為類推解釋。

(2)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3)同類解釋:對“等”、“以及其他”、“或者其他”的含義進行解釋時,必須遵循同類解釋的規則,解釋時應當根據所列舉的同類行為或對象等的性質進行解釋。

(4)當然解釋:主要運用的是“輕”與“重”相比較的邏輯,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入罪時“舉輕以明重”。當然解釋所比較的兩個行為,性質應當相同。

①入罪時,舉輕以明重,必須同時符合形式當然和實質當然,對行為人不利的類推解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②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只需要符合實質當然,因為刑法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6. 刑法問題!!

B,A,D,D,B,D,A,C,B,D,B,C,B,B,C,B,A
12,復雜共同犯罪,簡稱復雜共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存在著實行行為與非實行行為分工的共同犯罪(如有教唆行為,有實行行為)。
簡單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均參與實行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即每一個犯罪人都是實行犯。
必要共同犯罪,簡稱必要共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為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如組織越獄罪。
犯罪集團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 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
,是犯罪集團。(上次那個犯罪集團我選錯了,我選的是兩人以上,你注意改一下。不過本人認為其實兩人以上就可以完成犯罪集團構成的全部要件)
你需要注意一下,間接正犯。
13,繼續犯也叫持續犯,是指行為從著手實行到由於某種原因終止以前一直處於持續狀態的犯罪。
你需要注意一下幾種「犯」,連續犯、接續犯、徐行犯、吸收犯、牽連犯。
14,防衛過當的定義就是超過了必要的限度。但是在嚴重暴力犯罪中如果故意殺人、搶劫、強奸等是沒有防衛過當的。還有你需要注意一下,刑法中的正當行為。
15,主刑與附加刑。
16,有期徒刑的刑期是從判決之日就開始計算,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17,脅從犯是法定的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
18,刑法中的吸收原則,重罪吸收輕罪
19,法律規定的緩刑考驗期有兩種:一、被判拘役的緩刑考驗期:最長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於兩個月;二、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最長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的時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20,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不滿1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需要說明的是,《刑法》第八十八條,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21,簡單罪狀,是指條文只簡單的規定罪名或者簡單描述具體犯罪的基本構成特徵。比如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 刑。本法另有規定,依照規定。」

敘明罪狀,是指條文對具體犯罪的基本構成特徵作了詳細的描述。比如刑法第217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本條對侵犯著作權罪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的構成作了詳細的描述,屬於敘明罪狀。在我國刑法中,敘明罪狀佔多數,這是因為敘明罪狀對犯罪的特徵有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犯罪的認定和統一適用法律。

引證罪狀,是指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條款來說明和確定某一犯罪的構成特徵。比如刑法第124條第1款規定了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和法定刑,其第2款規定:「過失犯前款罪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該第2款即是引用第1款的罪狀來說明和確定過失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又如刑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了虐待罪的罪狀和法定刑,其第2款規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空白罪狀,是指條文沒有直接地規定某一犯罪構成的特徵,而是指明確定該罪構成需要參照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比如刑法第325條第1款規定:「違法文物保護法規,將收藏的國家禁止出口的珍貴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贈送給外國人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該條款僅指明在確定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的構成特徵時應當參照文物保護法規的規定,而沒有直接、具體描述該罪的特徵,因此屬於空白罪狀。對空白罪狀必須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相結合,才能夠正確的認定該種犯罪的特徵。

22,看看這個案例分析: 被告人張某和劉某合夥收購廢舊物品,2003年10月11日,二人行至某村北地時,張某發現路東沿電線桿上的一根通信電纜被剪斷後,搭垂在空中,頓時萌發了盜割電纜獲取錢財的念頭,二人協商後決定盜割該電纜。第二天夜裡11時,二人開著農用三輪車,來到事先踩好點的地方,張某攀爬上電線桿,用鋼筋鉗盜割電纜。到次日凌晨2時30分,二人共盜割了600多米的電纜,造成76部電話機中斷通信14個小時。經鑒定,折舊後該批電纜價值5209元。10天後,張、劉二人又來到另一個路段,盜割正在使用中的通信電纜350米,造成21部電話中斷通信20個小時。經鑒定,折舊後該批電纜價值2820元。兩次盜割電纜得手後,二人並未就此罷休。2004年10月一天晚上,二人又盜割了通信電纜200米,賣後得款2000元,二人平分。經鑒定,折舊後的這批電纜價值3179元。

[分歧]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對於被告人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

其理由是: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該罪侵犯的客體是通信方面的公共安全,犯罪對象是正在使用中的公用電信通信設施,包括公用電信交換設施、通信線路如架空線路、埋設線路、無線通信網、移動通信基站等。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構成本罪,只要在客觀上實施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的行為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後果,均可成立。在本案中,張某和劉某出於貪財的目的,盜割正在使用中的公用通信電纜兩次共950米,分別造成76部電話中斷通信14個小時和21部電話中斷通信20個小時,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後果,但已造成多個單位和個人無法進行正常通話,危害了公共安全,因此,張某的行為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張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其理由是,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破壞方法多種多樣,如拆卸或毀壞公用電信設施重要部件,砸毀電信設備,偷割、截斷電(光)纜,毀壞桿路、管道(孔),故意違反電信服務規范使通信無法正常進行,或者刪除、修改、增加電信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等。本案中,被告人張某在主觀上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客觀上又實施了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雖然也造成了通信電路的中斷,但是張某盜割通信電纜的目的不是為了毀壞或破壞,而是為了非法佔有,獲得某種經濟利益,並不符合上述《解釋》中「危害公共安全」的條件,因此不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竊取的行為。在本案當中,張某和劉某以牟利為目的,秘密竊取公共財物,多次盜割通信電纜,價值11208元,數額巨大,根據刑法規定,其行為應認定為盜竊犯罪。

[評析]

如何正確審理本案,涉及到了想像競合犯的問題。

所謂想像競合犯,亦稱想像數罪,是指行為人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想像競合犯作為一種在司法實踐中時常發生的犯罪形態,具有兩個主要特徵或必備要件:(1)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2)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在罪數的理論中,想像競合犯屬於實質的一罪。因此,對於想像競合犯的處斷,我國刑法理論界通說主張「從一重處斷」原則,即依照行為觸犯的數個罪名中法定刑較重的犯罪定罪處刑,而不實行數罪並罰。

我國刑法總則中雖沒有規定想像競合犯的概念,但在刑法分則的具體條文中,有關於想像競合犯的規定,如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有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規定的其它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條規定的就是想像競合犯。

對想像競合犯的處斷,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不實行數罪並罰,而是採用「從一重處斷」的原則予以論處,按照其犯罪行為所觸犯的數罪中最重的犯罪論處,本案就屬於較典型的想像競合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一)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額不大,但是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同時構成盜竊罪和被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本案中被告人張某盜竊的數額為11208元,屬於數額巨大,根據刑法規定,其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公用電信設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採用截斷通信線路、損毀通信設備或者刪除、修改、增加電信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等手段,故意破壞正在使用的公用電信設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的『危害公共安全』,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以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造成火警、匪警、醫療急救、交通事故報警、救災、搶險、防汛等通信中斷或者嚴重障礙,並因此貽誤救助、救治、救災、搶險等,致使人員死亡一人、重傷三人以上或者造成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的;(二)造成二千以上不滿一萬用戶通信中斷一小時以上,或者一萬以上用戶通信中斷不滿一小時的;(三)在一個本地網范圍內,網間通信全阻、關口局至某一局向全部中斷或網間某一業務全部中斷不滿二小時或者直接影響范圍不滿五萬(用戶×小時)的;(四)造成網間通信嚴重障礙,一日內累計二小時以上不滿十二小時的。」第三條規定:「盜竊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額不大,但是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盜竊公用電信設施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案中,並沒有因張某的盜割行為導致人員死亡、三人以上重傷或者造成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也沒有造成2000以上不滿一萬用戶通信中斷一小時以上或者一萬以上用戶通信中斷不滿一小時,只是造成了通信公司財物的毀損。雖然張某的盜割行為造成通信線路一度中斷,但其後果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根據上述規定,被告人張某的行為不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應按盜竊罪定罪處罰。

23,刑訊逼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本法第234條關於故意傷害罪、第232條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從重處罰。(個人認為刑訊逼供主要還是我國警察的素質不高直接造成的。)
25,侵犯財產罪的概念與構成要件
侵犯財產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取得公私財物,或者挪用單位財物,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
27,復雜客體,是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具體的社會關系。
28,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7. 2015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練習題:犯罪構成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何種犯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
A.偽證罪
B.誣告陷害罪
C.間諜罪
D.非法行醫罪
正確答案:A
2、某甲商場為打垮競爭對手乙商場,由總經理葛某牽頭並與副經理劉某、部門經理楊某、朱某等集體決議,雇請當地黑社會勢力孫某等人光天化日之下對乙商場打砸搶,造成乙商場財物損失9萬多元,關於葛某等的行為,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某甲商場構成單位犯罪,因是決策機關集體決策為本單位利益實施的犯罪
B.某甲商場不構成單位犯罪,因只有《刑法》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才能成立單位犯罪,本案中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刑法》未規定可以由單位構成
C.此案中應適用雙罰制,對甲商場處於罰金,對葛某等處於刑罰
D.本案只屬於一般違法,不構成犯罪,由甲商場賠償乙商場損失即可
正確答案:B
3、關於因果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故意傷害乙並致其重傷,乙被送到醫院救治。當晚,醫院發生火災,乙被燒死。甲的傷害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B.甲以殺人故意對乙實施暴力,造成乙重傷休克。甲以為乙已經死亡,為隱匿罪跡,將乙扔入湖中,導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殺人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C.甲因瑣事與乙發生爭執,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導致乙心臟病發作,救治無效而死亡衫雀罩。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則應視甲主觀上有無罪過而定
D.甲與乙都對丙有仇,甲見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歲譽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後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正確答案:D
4、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法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時,甲突然發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度屬於下列哪一選項?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於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正確答案:B
5、李二憨一日到鄰村赴宴時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或鬧,因酒亂性,將其**,酒醒後後悔不已,到鄉派出所投案,對李二憨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
A.李二憨是由於醉酒亂性才**傻姑的,這種行為並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觀心態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為只是一般違法,不應當認為是犯罪
B.李二憨醉酒後在意識不清狀態下實施的行為可以類比於間歇性精神病人的發病期實施的行為,這個時候他們都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根據《刑法》第18條無行為能力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因此李二憨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甚至連違法都算不上
C.根據李二憨犯錯後的悔改表現可以得知其對自己醉酒時的所作所為確實不知情,況且傻姑是痴呆者,感受不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李二憨的行為根本就沒有造成危害,沒有受害者不具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就不是犯罪
D.李二憨應當對其醉酒時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D
6、張某意圖殺害李某,一日晚藏於李某院門外,從虛掩的門縫中見一黑影在移動,即認為是李某,遂舉槍射擊,次日得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頭牲畜。張某
A.應負故意殺人未遂的責任
B.屬於意外事件
C.應負過失殺人的責任
D.因其行為未造成李某受損害不負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A
7、陳某患精神病多年,雖經多方醫治,病情並無好轉,發作時精神狂亂,並伴有暴力行為。1999年4月21日,陳某在其居住的家屬院中突然發病,用鐵鍬將一正在玩耍的兒童當場拍死。對陳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處理?
A.按故意殺人罪處理
B.不按犯罪處理
C.按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處理
D.按過失教人死亡罪處理
正確答案:B
8、甲男與乙女於某日中午公開在某公園內發生性關系,引起遊客的極大憤慨,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對甲、乙的行為應如何認定?
A.聚眾*亂罪:
B.組織**表演罪
C.尋釁滋事罪
D.無罪
正確答案:D
9、1998年,甲購買高壓汽槍一支,改製成能發射小口徑子彈的槍支後,與50發子彈一起藏匿家中。2002年5月,甲懷疑其妻與單位負責人乙有不正當兩性關系,打電話將乙叫到家中質問。因乙否認有此事,甲取出私藏的改制槍支和子彈,返回客廳向乙的頭部開槍射擊,致乙開放性顱腦損傷而死亡。甲見乙死在自己家中,心中害怕。甲妻回家後,甲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和乙妻打電話,謊稱來家中借槍,自己擺弄槍支時走火受傷。甲的朋友和乙妻來到甲家後,甲與他們一起將乙送往醫院搶救。之後,甲與其他人一起來到公安機關報稱,乙在自己家中擺弄槍支走火致死。在公安機關做了槍痕、槍支鑒定,證明乙的槍彈傷不能自己形成後,甲才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請根據案情回答:
下列關於甲致乙死亡行為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甲的行為系直接故意殺人
B.甲的行為系間接故意殺人
C.甲的行為系故意傷害致死
D.甲的行為系過失致人死亡
正確答案:A
10、1998年,甲購買高壓汽槍一支,改製成能發射小口徑子彈的槍支後,與50發子彈一起藏匿家中。2002年5月,甲懷疑其妻與單位負責人乙有不正當兩性關系,打電話將乙叫到家中質問。因乙否認有此事,甲取出私藏的改制槍支和子彈,返回客廳向乙的頭部開槍射擊,致乙開放性顱腦損傷而死亡。甲見乙死在自己家中,心中害怕。甲妻回家後,甲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和乙妻打電話,謊稱來家中借槍,自己擺弄槍支時走火受傷。甲的朋友和乙妻來到甲家後,甲與他們一起將乙送往醫院搶救。之後,甲與其他人一起來到公安機關報稱,乙在自己家中擺弄槍支走火致死。在公安機關做了槍痕、槍支鑒定,證明乙的槍彈傷不能自己形成後,甲才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請根據案情回答:
下列關於甲的定罪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甲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處罰
B.甲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和非法儲存槍支彈葯罪數罪並罰
C.甲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和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罪數罪並罰
D.對甲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和非法製造、儲存槍支彈葯罪數罪並罰
正確答案:D
11、下列關於我國刑法中單位犯罪規定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於某一個具體犯罪,刑法分則條文只要沒有明文規定該罪的犯罪主體是單位,那麼,這個罪的犯罪主體就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B.對單位犯罪的處罰,我國刑法既規定了雙罰制,也規定了單罰制。但是,單罰制只包括了處罰單位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情形,不包括只處罰單位的情形
C.黃某為進行走私成品油犯罪活動,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成立了騰龍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後,黃某以騰龍公司的名義大肆進行走私犯罪。該案應對騰龍公司判處罰金,對黃某判處刑罰
D.單位涉嫌犯罪後,若被有關主管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可以直接追究其直接責任人員或主管人員的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C
12、甲為上廁所,將不滿1歲的女兒放在外邊靠著籬笆站立,剛進入廁所,就聽到女兒的哭聲,急忙出來,發現女兒倒地,疑是站在女兒身邊的4歲男孩乙所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兒,一手用力推乙,導致乙倒地,頭部剛好碰在一塊石頭上,流出鮮血,並一動不動。甲認為乙可能死了,就將其抱進一個山洞,用稻草蓋好,正要出山洞,發現稻草動了一下,以為乙沒死,於是拾起一塊石頭猛砸乙的頭部,之後用一塊磨盤壓在乙的身上後離去。案發後,經法醫鑒定,甲在用石頭砸乙之前,乙已經死亡。依此情況,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既遂)數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未遂)數罪
D.故意殺人罪
正確答案:C
13、我國《刑法》分則根據犯罪所侵犯的何種客體把犯罪分為十大類?
A.一般客體
B.同類客體
C.直接客體
D.簡單客體
正確答案:B
14、嚴某(男,13歲)與李某(男,18歲)商量好夜間去商店行竊,嚴某看好地形,准備好犯罪工具,制定好了行竊計劃。當晚,二人行竊時被值班人員發現,送至公安機關。對二人應該如何處理?
A.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獨立承擔刑事責任。
B.不成立共同犯罪,由嚴某獨立承擔刑事責任。
C.按盜竊罪的共同犯罪處理,並且李某為主犯。
D.按盜竊罪的共同犯罪處理,並且嚴某為主犯。
正確答案:A
15、甲愛好游泳,且技術高超,一日,甲聲稱願幫助乙學會游泳,乙欣然答應。甲遂將乙帶到河流深水處去游,在乙剛學會游時,甲即棄之不顧,獨自游回河岸,乙無力游回,面臨被淹死的危險狀態,甲能夠援救卻不援救,致使乙被淹死。此時,站在河岸上旁觀的丙,游泳技術很好,完全能夠及時援救乙,但丙不認識甲乙兩人,不願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為
A.構成共同犯罪
B.甲的行為構成犯罪,丙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C.均不構成犯罪
D.應分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正確答案:B
16、路某(15歲)先後唆使張某(15歲)盜竊他人的財物折價1萬余元;唆使李某(19歲)綁架他人勒索財物計2000餘元;唆使王某(15歲)搶劫他人財物計1500元。路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盜竊罪
B.搶劫罪
C.綁架罪
D.搶劫罪、綁架罪
正確答案:B
17、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處罰原則是
A.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C.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正確答案:A
18、下列案件中的行為人屬於我國《刑法》中屬於限制責任能力人的是
A.李小乙,男,17周歲,智力心理正常,1999年12月潛入某大學寢室竊取價值650元的電腦一台
B.王大明,男,26歲,13歲時因腦膜炎後遺症而患間歇性精神病,2001年5月因與居朱某發生口角將其毆打致重傷,經法醫鑒定,王大明行為時未發病,精神狀態常
C.李苗花,女,33歲,1998年4月間將農葯「滅蛉王」500毫升倒入自家及鄰家的豬圈中,致8頭牲豬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760O元:經法醫鑒定,李苗花在行為時屬尚未完全喪失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D.吳月華,男,43歲,司機,醉酒開車撞死行人史某後逃逸,又將行人郭某撞死
正確答案:C
19、某甲是間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闆打成重傷,在群眾抓捕他時,某甲因驚恐而精神病發作。則某甲
A.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處罰
B.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C.不負刑事責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應當負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D
20、孫某(男,1983年7月4日出生)於1997年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連續三次盜竊財物,價值3萬元;於1999年7月2日、7月3日連續二次盜竊財物,價值2萬余元;於2000年1月1日又盜竊財物,價值1萬元。案發後,孫某被捕歸案。法院認定孫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其盜竊數額為
A.6萬元
B.5萬元
C.4萬元
D.1萬元
正確答案:D

熱點內容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
吉州區法院 發布:2025-08-11 21:34:10 瀏覽:657
金牛區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11 21:33:08 瀏覽:444
支架引起腦出血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32:34 瀏覽:641
2012年初級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11 21:05:22 瀏覽:273
勞動法大學生打工 發布:2025-08-11 21:04:33 瀏覽:627
bt電影網站違法規避 發布:2025-08-11 21:02:50 瀏覽:905
天津合同律師 發布:2025-08-11 20:43:21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