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商法
1. 海商法主要內容
海商法主要涵蓋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涉及海上貨物運輸、海上旅客運輸,以及海江、江海間的直達運輸。但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海上運輸包括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的運輸,但不包括用於軍事、政府公務的船舶及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船舶還包括船舶屬具。
海商法詳細規定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等內容。
海商法實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原則,允許船舶所有人、救助人依法規定限制賠償責任。此外,該法還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1)國海商法擴展閱讀
英國《大網路全書》第十一卷認為,「海商法是調整船舶和航運通常使用的術語。」波蘭海商法第一條規定,「海商法是調整有關海上運輸法律關系的法律。」在我國,海商法學者大多認為海商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海商法是調整特定的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得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狹義的海商法僅指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廣義海商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多少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不超過20噸。
近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航運產業結構、國際國內法律環境等方面發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我國從2013年開始就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無論從船舶數量、船舶總噸位還是港口吞吐量來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與此同時,國際海事公約又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而海商法部分內容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逐步在航運、貿易和司法實踐中暴露出不足,在回應航運技術和航運業態的新發展,協調與民法典、保險法等一般民商事法律的關系等方面需要修改完善。
目前,海商法修訂工作已經納入十三屆全國人大涉外領域立法工作安排。魏東介紹,海商法修訂草案於2020年1月上報國務院。目前,修訂工作正處於司法部審核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三條
【船舶界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船舶屬具。
第四條【業務專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由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舶經營。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修改建議稿條文參考立法例說明內容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修改前,於2000年12月25日交通部批准「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研究課題」正式立項。
歷時兩年半,課題組完成了預定目標,出版了《海商法專題研究》、《修改建議稿條文、參考立法例、說明》和《各國(地區)海商法匯編(各國對照)(上、下卷)》一套書,集中反映了該課題研究成果。
法的修改,又稱法的修正,是立法的一種形式,是指立法機關根據社會情勢的變化,對生效的法律進行部分變更的活動。包括刪除原有內容、增加新的內容或對部分內容進行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修改,旨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海事法律變化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海商法體系,提高法律的適應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務航運業發展和維護海上秩序。
修改建議稿條文、參考立法例、說明提供了詳細的法律修改建議和國內外相關立法例的比較分析,為立法機關提供參考依據。各國(地區)海商法匯編(各國對照)(上、下卷)則匯集了各國(地區)海商法的主要內容,便於比較研究,為我國海商法的修改提供國際視野和參考。
綜上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修改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和廣泛借鑒。通過本次修改,我國海商法體系將更加完善,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海事法律的需要,更好地服務於航運業發展和維護海上秩序。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所稱船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海商法以商業和民用為目的,軍事和政府公務船舶不適用。20噸以下的小船不適用,只適用於大船。
德國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用於海上及與海相通的水域的航行工具及浮動和固定的設施」。日本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以進行商業行為為目的,供航海使用的船舶」;原蘇聯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機動或非機動的浮動裝置」,但「不適用懸掛海軍旗的船舶」,狹義的船舶與廣義的船舶相比,概念的內涵相同,在外延上作了某些限制。
海商法所規定的船舶定義的范圍
1、可航性,即在海上及與海相通水面或水中,具有自航能力的海船或海上移動裝置。
2、總噸位在20噸以上的船舶;總噸位是指船上所有圍蔽空間以100立方英尺為一個噸位的丈量總和。
3、該船舶為商業或民用目的,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不適用。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多少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是一種主要在地理水中運行的人造交通工具。民用船舶一般分為運輸船、工程船、漁船、港務船等。船體一般用於布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種艙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亮圓腔海商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腔和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船舶屬具敬衫。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由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舶經營。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第五條
船舶經依法登記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有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船舶非法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的,由有關機關予以制止,處以罰款。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海上運輸界定】本法所稱海上運輸,是指海上貨物運輸和海上旅客運輸,包括海江之間、江海之間的直達運輸。
本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第三條【船舶界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船舶屬具。第四條【業務專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由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舶經營。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第五條【國旗的懸掛】船舶經依法登記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有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
船舶非法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的,由有關機關予以制止,處以罰款。第六條【主管機構】海上運輸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第二章船舶第一節船舶所有權第七條【所有權內涵】船舶所有權,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對其船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第八條【國有船舶】國家所有的船舶由國家授予具有法人資格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的,本法有關船舶所有人的規定適用於該法人。第九條【船舶所有權登記】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船舶所有權的轉讓,應當簽訂書面合同。第十條【共同所有權登記】船舶由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者個人共有的,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第二節船舶抵押權第十一條【抵押權的概念】船舶抵押權,是指抵押權人對於抵押人提供的作為債務擔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債務時,可以依法拍賣,從賣得的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第十二條【抵押權設定】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所有人授權的人可以設定船舶抵押權。
船舶抵押權的設定,應當簽訂書面合同。第十三條【抵押權登記】設定船舶抵押權,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記機關辦理抵押權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船舶抵押權登記,包括下列主要項目:
(一)船舶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被抵押船舶的名稱、國籍、船舶所有權證書的頒發機關和證書號碼;
(三)所擔保的債權數額、利息率、受償期限。
船舶抵押權的登記狀況,允許公眾查詢。第十四條【在建船舶抵押】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設定船舶抵押權。
建造中的船舶辦理抵押權登記,還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提交船舶建造合同。第十五條【抵押船舶保險】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抵押人應當對被抵押船舶進行保險;未保險的,抵押權人有權對該船舶進行保險,保險費由抵押人負擔。第十六條【共有船舶抵押】船舶共有人就共有船舶設定抵押權,應當取得持有三分之二以上份額的共有人的同意,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船舶共有人設定的抵押權,不因船舶的共有權的分割而受影響。第十七條【禁止轉讓】船舶抵押權設定後,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將被抵押船舶轉讓給他人。第十八條【抵押權轉移】抵押權人將被抵押船舶所擔保的債權全部或者部分轉讓他人的,抵押權隨之轉移。第十九條【兩個以上抵押權】同一船舶可以設定兩個以上抵押權,其順序以登記的先後為准。
同一船舶設定兩個以上抵押權的,抵押權人按照抵押權登記的先後順序,從船舶拍賣所得價款中依次受償。同日登記的抵押權,按照同一順序受償。第二十條【抵押權消滅】被抵押船舶滅失,抵押權隨之消滅。由於船舶滅失得到的保險賠償,抵押權人有權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受償。第三節船舶優先權第二十一條【優先權的概念】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舶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