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釋民法知道或應該知道
『壹』 撤銷權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撤銷權為實體法上的權利;撤銷權為附屬於債權的示意權利;撤銷權是一種綜合性權利,具有形成權和請求權的性質。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必須向法院起訴。根據法律規定,債權人的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所以行使撤銷權必須向法院起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法律扮鏈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條 【撤銷權的消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廳野孫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脊陸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貳』 《民法典》全文+司法解釋(2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點擊標題閱讀相應章節內容)
《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
第一章 基本規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組織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九章 訴訟時效
第十章 期間計算
《民法典》第二編 物權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二分編 所有權
第四章 一般規定
第五章 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
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分編 用益物權
第十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十五章 地役權
第四分編 擔保物權
第十六章 一般規定
第十七章 抵押權
第十八章 質權
第十九章 留置權
第五分編 佔有
第二十章 佔有
《民法典》第三編 合同
第一分編 通則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
第九章 買賣合同
第十章 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十四章 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 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六章 保理合同
第十七章 承攬合同
第十八章 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九章 運輸合同
第二十章 技術合同
第二十一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二章 倉儲合同
第二十三章 委託合同
第二十四章 物業服務合同
第二十五章 行紀合同
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二十七章 合夥合同
第三分編 准合同
第二十八章 無因管理
第二十九章 不當得利
第四編 人格權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
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 肖像權
第五章 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第五編 婚姻家庭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結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婚
第五章 收養
第六編 繼承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七編 侵權責任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損害賠償
第三章 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五章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第六章 醫療損害責任
第七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
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 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附則
民法典配套司法文件
_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通知【法〔2020〕346號】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一、單獨發布
二、 集中發布-民事類27件【法釋〔2020〕17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礦業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跡輪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姿塵信干規定(試行)(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在約定的期限屆滿後未履行債務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訴訟時效期間應從何時開始計算問題的批復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10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兄笑解釋》(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土地開荒後用於農耕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0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7處修改要點+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1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9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三、集中發布-商事類29件【法釋〔2020〕18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移交、撤銷企業和與黨政機關脫鉤企業相關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四)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五)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7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因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被終止的民辦學校如何組織清算問題的批復》(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6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二)》(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海上保險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油污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海上貨運代理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處修改要點+新版全文)
四、集中發布-知識產權類18件【法釋〔2020〕19號】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_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叄』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其中的「知道或應該知道」法律上有什麼具體解釋
“訴訟時效期間”才能進行訴訟是為了督促當事人及時的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也是為了防止時間太久造成雙方舉證困難,訴訟時效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3年訴訟時效,一種是20年的長期的訴訟時效。
一、普通訴訟時效與長期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
第一百九十二條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例如:甲要求乙還錢,乙說現在過了訴訟時效,這錢我不還了,乙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成立的,法官是會支持乙的主張,這就是上述條款中的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又例如:甲要求乙還錢,實際上過了訴訟時效,但乙仍然同意履行義務,也就是答應還錢,然後乙就不能再以已過了訴訟時效為由反悔這個承諾;或者甲沒要求乙還錢,但乙主動把錢還了,此時乙就不能以自己還錢時超過訴訟時效為由要求甲再把這筆錢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