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公告送達
A. 公告之日起算不算當天
公告之日起不算當天,根據我們國家《民事訴訟法》或者是《刑事訴訟法》當中,明確的規定及是計算的,都不包括當天,所以,公告送達,也不包括當天,這是期間的合法計算的方式。一、公告之日起算不算當天?
公告之日起不算當天。在《民事訴訟法》上來說,以日計算的都不包括當天,從次日起算。根據法律規定,《民法典》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民法典》關於期間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自然計演算法,即以實際經過的時間為計算期間的時間。例如9月9日下午5時到9月16日上午10時,期間分秒不差;
2、歷法計演算法,即以日歷所定的年、月、日為計算單位,所稱年,不論平閏年一律定為365日,所稱月不論大小皆為30日。歷法計演算法雖不精確,然頗為便利。依規定,兩種期間計算方法並存,法定或指定期限多用歷法計演算法,而約定期限,允許當事人選擇,如未約定何種計算方法,則推定以歷法計演算法確定其約定期限。
二、期限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條 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
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自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
第二百零二條 按照年、月計算期間的,到期月的對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沒有對應日的,月末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第二百零三條 期間的最後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
期間的最後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時;有業務時間的,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為截止時間。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條 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超過」、「以外」,不包括本數。
公告送達是我們國家送達相關法律文書或者是送達應訴等材料,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並且公告是有期限規定的,通常情況下是60天的時間,根據法律規定,公告之日起是不能夠計算當天的。
B. 民事案件找不到被告怎麼公告,公告以後多久
民事訴訟中,如果被告聯系不上或法院郵寄送達開庭傳票、起訴狀副本郵寄不到,是需要公告送達的。公告期為60天,公告費260元。公告期滿後開庭,缺席審理和判決,判決書也是需要公告送達被告的,公告期60天,公告費300元。
法律分析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採用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等到公告判決時間結束(即發出公告日起經歷三個月),被告仍不出現,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若被告有資產,可以凍結或拍賣來支付相應的撫養費。法院作出判決後,需要送達雙方當事人,判決才能生效。如果找不到被告,就無法送達判決書,將導致判決無法生效。為此,法律規定,如果確實無法查找到被告下落的,可以採取公告送達的方式向被告送達判決書。自法院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三個月,即視為已經送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C. 公告送達對當事人的要求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送達的要求如下:
(1)、法院採取公告送達,既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法律對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
(2)、公告送達起訴狀或上訴狀副本的,應當在公告中說明起訴或上訴的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及逾期答辯的法律後果;
公告送達傳票的,應當說明出庭地點、時間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
公告送達判決書、裁決書的,應當說明裁判主要內容;裁判是第一審法院作出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審人民法院。
公告送達是用公開宣告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經過法律規定的一定時間,即視為送達。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採用。
方法: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張貼在人民法院布告欄內或公共場所,或者登報、廣播、在電視上播映。國內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即視為送達。凡採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的,應當記明公告送達的原因和經過,並將有關情況附卷備査。
(3)民法公告送達擴展閱讀:
公告送達的前提條件有兩種情況:一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二是採用直接、留置、郵寄、委託、代收等方式無法送達。
《民法通則》第二十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注意:這里說的是利害關系人,並不一定非得是親屬。 該公民的下落不明與你有利害關系(你們有房屋租賃糾紛,那麼你們就存在利害關系),你就是利害關系人。
所以,你有權利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所謂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是指受送達人離開自己的原住所地或居所地,沒有任何音訊的狀況,採取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
是指受送達人離開自己原住所地或居所地,時間較長,僅知其一定的去向,處在一定的區域,與其親友具有一定的聯系,而不知其具體所在,送達地址不得而知,無法得到確認,不能採取直接、郵寄、委託、代收等方式送達的(可稱受送達人下落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