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者人之
發布時間: 2025-08-13 01:31:50
① 商鞅提出「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什麼意思
釋義:法律條例,是人民的生命,是治理國政的根本,只有實行法治,國家才能安定。
出自:戰國《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
原文:「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
釋義:法律條例,就是人民的生命,是治理國政的根本,是用來防備人民的
(1)刑法者人之擴展閱讀:
《商君書》正好有《開塞》篇、《農戰》篇,這說明韓非和司馬遷所見到的商鞅的著作,基本都在此書之中。但此書在後人編纂或流傳過程中,攙入一些其他法家的言論,這是不可避免的。法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法家著作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遺產的精華,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商君書》文字雖然不多,但內容龐雜,其中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法治等等諸多重大問題,可謂洋洋大觀。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
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托不以為然,也就沒有照做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贊許,並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