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民法
對的。《公司法》與《民法典》的性質不同,《公司法》屬於具有組織法性質,規范了公司內部的自治規則,其與《民法典》屬於同一位階的法律,因此公司章程不屬於狹義的合同。
雖然公司章程不屬於合同,但是具有合同屬性,司法實踐中也認可了公司章程作為請求權利的依據。公司章程規制了公司內部組織架構、股東權利、議事方式,屬於公司股東協商一致成立的公司內部自治文件。
公司內部人員即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公司章程,因此在該維度上公司章程具有合同屬性,可以作為請求權基礎。
公司法和民法典分析:
《公司法》與《民法典》關於公司以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的內容是一致,《民法典》生效後,《公司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相關內容應繼續適用。
《公司法》第3條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民法典》第58條規定,法人應當有自己的財產或者經費……,第60條規定,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貳』 公司法與民法典之間的關系
法律分析: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1、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部關於公司這種最重要的商事主體組織,運行的主體法律規范,是一部組織法。2、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與商法合稱為民商法。3、民法和商法都是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都屬於私法范疇。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叄』 民法典是否包含公司法
不包括。
民法典施行的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廳含源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廢除,但《民法典》中並不包括《公司法》。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民法典覆蓋人民的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老則營的方方面面,說起民法典的編纂史,可謂是一波三折,它不是一口氣就能編纂出的法典,也不是水到渠成說成就能成的法典,它是在千萬次的實踐當中,實踐出來的法典,是千錘百煉的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因此涉及公司的組織和行為規范的《公司法》仍然施行,不過《民法典》在規定法人及法人的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時扮態,與《公司法》的相關內容有部分重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條 為了確認公司的企業法人資格,規范公司登記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公司)設立、變更、終止,應當依照本條例辦理公司登記。
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三條 公司經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方取得企業法人資格。
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設立公司,未經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不得以公司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第四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公司登記機關。
下級公司登記機關在上級公司登記機關的領導下開展公司登記工作。
公司登記機關依法履行職責,不受非法干預。
第五條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主管全國的公司登記工作。
『肆』 公司法和民法典關系
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
1、公司法是商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部關於公司這種最重要的商事主體組織,運行的主體法律規范,是一部組織法。
2、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是調整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與商法合稱為民商法。
3、民法和商法都是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都屬於私法范疇。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
一、《民法典》的八項基本原則普適於公司法律關系
《民法典》規定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公序良俗和綠色的原則,關懷弱勢群體和禁止權利濫用也具備民法基本原則的本質屬性。以上八項原則均普適於公司法律關兆做辯系。
二、《民法典》中的諸項具體制度補充適用於公司法律關系
《公司法》與《民法典》是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公司法》和《民法典》均有規定時,優先適用公司法;在公司法無規定時,補充適用《民法典》的一般規則。
首先,就公司發起人關系而言,《民法典》第71條規定的發起人連帶之債填補了《公司法》空白。其二,就公司決議的效力而言,《民法典》第85條規定的善意相對人安全港規則完善了可撤銷公司決議的對外效力制度。其三,就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和濫權責任而言,《民法族缺典》適用於公司法定代表人。《民法典》第62條規定的公司內部求償制度與《公司法》第147條至第149條規定的董監高信託義務及其對公司的損害賠償責任無縫對接。其四,就公司登記的公示公信效力而言,《民法典》第65條將享受信賴保護利益的第三人限縮為善意相對人。其五,就公司決議的性質而言,《民法典》第134條第2款明確將公司決議納入民事法律行為的范疇。基於此,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增加了公司決議不成立確認之訴。其六,就代理制度而言,作為代理人的公司經理和雇員也受《民法典》總則編第七章代理制度的調整。由於《民法典》和《公司法》均未規定法定代表人無權代表的法律效果,應對其准用《民法典》第171條規定的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其七,就公司法人產權制度而言,《民法典》物權編普適於公司享有的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為尊重公司的生存發展權,既要明確靜態的財產歸屬,也要保護動態的財產流轉,更要保護物盡其用的多層次合理開發和利用。其八,就契約制度而言,以契約精神為主旋律的《民法典》合同編普適於海量的公司商事契約。無名商事合同也享受合同編通則分編的保護與規制。其九,就家事制度而言,夫妻公司和家族公司的創始股東必須對標對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最後,就民事責任而言,《民法典》總則編第八章「民事責任」、合同編第八章「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編普適於公胡歲司法律關系主體。《公司法》第21條規定的關聯交易損害賠償責任本質上是侵權責任。《公司法》雖未規定權益受損前股東對控制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可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找到法律依據。
三、《公司法》的特別法地位
《公司法》對特定事項有規定、而《民法典》無規定時,應適用《公司法》。兩法對特定事項均有規定、但相抵觸時,更應優先適用《公司法》。首先,等價有償原則是公司法首要原則。除非有相反明示約定,所有商事活動都被自動推定為有償。等價有償原則及其派生出來的公平交易規則應當成為規范重大交易尤其是關聯交易的重要原則。其二,尊重與保障公司的生存權與發展權是公司法核心原則。公司法要鼓勵公司誕生與生存,更要促進公司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其三,慎重解散公司原則。此為公司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原則的延伸,《民法典》對該原則語焉不詳。法院和仲裁機構在裁判公司解散、破產及設立無效案件時應避免少解散或不解散公司。其四,堅持商業模式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原則。裁判者既要善於從合同法角度裁判合同糾紛,更要善於從公司法角度關注時刻都在滋生無效合同的商業模式本身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其五,促進公司的三重營利性原則。《民法典》第76條第1款僅涉及公司層面的營利性和股東層面的營利性,而忽略了公司高管尤其是職業經理人的營利性,尤其是對股權激勵計劃的制度需求。這一認識盲區和制度設計缺陷只能由《公司法》予以彌補。其六,弘揚股權文化原則。股權文化有六大內涵:一是股東主權,二是股東平等,三是關懷弱者,四是股東民主,五是股東誠信,六是多贏共享。其七,鼓勵公司社會責任原則。狹義的綠色原則僅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而廣義的綠色原則還包括社會責任原則。其八,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原則。為拓寬公司自治空間,必須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
四、優先適用《公司法》的其他情形
當《公司法》和《民法典》的規定詳略不同、但不相抵觸時,亦應優先適用《公司法》。首先,股東會運行優先適用《公司法》。《民法典》80條是對《公司法》37條所列11項股東會職權的簡要提煉。至於股東會的召集和表決等程序性規則,必須遵守《公司法》的詳細規定。其次,董事會運行優先適用《公司法》。《民法典》81條來源於《公司法》第46條和《公司法》第13條。但《公司法》第13條對法定代表人的確定過於僵硬,改革實踐已突破這一僵化條文。其三,監事會運行優先適用《公司法》。《民法典》第82條是對《公司法》第53條所列監事會職權的簡述,該條款並未把監督機構確定為法定必設機構。新《公司法》的修改應特別留意《民法典》的態度。其四,股東濫用權利的侵權責任包括揭開公司面紗的構成要件應優先適用《公司法》。追究股東濫用權利的侵權責任的配套制度均在《公司法》之中,《公司法》自應優先適用。其五,關聯交易損害賠償責任優先適用《公司法》。鑒於控制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和關聯關系的法律定義在《公司法》第216條,鑒於《公司法司法解釋(五)》細化了《公司法》第21條,關聯交易損害賠償責任應從《公司法》中挖掘制度資源。其六,公司法具有對非公司法人的制度外援功能。原則上,《民法典》處於一般法的地位,具有補充適用的功能。但在例外情況下,例如《民法典》第71條,公司法具有補充(參照)適用功能。其七,《民法典》對公司外的法人無規定或規定不明時,也可參照適用《公司法》,但不得悖於公序良俗和系爭法人類型的本質屬性。參照適用的前提條件有二:一是竭盡系爭法人類型的特別規則和法人的一般規則後仍然存在立法失靈或盲區;二是參酌適用《公司法》,但不得悖於公序良俗和系爭法人的本質特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伍』 民法典實施後公司法是否廢止
不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同時將有九部法律廢止。民法典實施後,我國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陸』 公司法在民法典中嗎
民法典不包括公司法。
民法典主要包括民法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內容。
民法典實施後侍睜逗,《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早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而《公司法》依舊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賣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柒』 李建偉民法和公司法學習經驗的漫談
李建偉教授關於民法和公司法學習經驗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學習順序的重要性:
- 李建偉教授建議優先打好民法基礎,因為法理學中95%的概念源於民法。他強調先接觸具體法律,再深入法理學的學習路徑。
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 在本科教學中,李教授注重使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解釋法律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 對於研究生教學,他則更加強調專業性和嚴謹性,以滿足更高層次學習的需求。
書籍寫作的體系化:
- 李教授在寫書時,不拘泥於法律文本的順序,而是按照自己的邏輯重新整理知識,形成體系化的內容。
- 他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打破常規,歸納法條,創作出了一部暢銷書。
理想主義在法律從業中的雙刃劍效應:
開庭經驗分享:
- 對於民商事律師,李教授建議學會脫稿發言,用故事引入觀點,以增強案件的吸引力。
- 在處理公司訴訟等復雜案件時,他強調應全面了解全案情況,即使不是代理所有被告,也要對案件有通透的理解。
合同觀的提出:
- 根據哈特的「不完全合約理論」,李教授指出合同可能存在不完美之處。
- 他建議法律從業者在處理自己合同時,應仔細斟酌,避免埋下潛在風險。
時間管理與生活平衡:
- 李教授通過自然地擠時間,充分利用閑暇時刻來追求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體現了高效的時間管理。
- 他鼓勵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實現學術研究、實務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
『捌』 公司法和民法典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公司法》是有關公司的組織和行為規范,《民法典》在規定法人及法人的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時,與《公司法》的相關內容有部分重合,在《民法典》施行後,對兩部法律有關問題的規定進行梳理,是很有必要的,下文對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將《公司法》與《民法典》進行對比,根據《立法法》第83條規定的新法優於舊法,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法律適用基本原則,對《公司法》及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是否繼續適用做些歸納和分析。《公司法》與《民法典》關於公司以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的內容是一致,《民法典》生效後,《公司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相關內容應繼續適用。《公司法》第3條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條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
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