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合並
1. 論述:商法部門的獨立性
所謂商法的獨立性,至少涉及對三個的認識:一是是否存在形式上的商法或商法典;二是商法能否作為獨立的部門法存在;三是商法與法的關系,是商法包容經濟法抑或經濟法包容商法。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認識,不僅直接到對商法學科性質、地位的認識,對商法學科的和市場經濟的法治建設無疑也具有重要影響。 一、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形式商法的獨立性問題 考察大陸法系國家民商法的進程,可以發現:自1807年法國實行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後的近百年中,大陸法系多數國家均仿法國立法模式,分別制定了自己的民法典與商法典,如德國、日本、西班牙、盧森堡、比利時、葡萄牙、荷蘭、阿根廷、墨西哥等。但進入20世紀後,以瑞士民法典的制定為開端,大陸法系國家均采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如瑞典、泰國、義大利、俄羅斯、匈牙利、蒙古、寮國等。造成這種立法模式的變化,究竟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對於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早在我國清末法制改革和民國政府制定民法時就有過激烈爭論。由立法院院長胡漢民提交的《『民商劃一』提案審查報告書》集中闡述了民商合一的立法理由,這個議案議最終被民國議會通過。其主要理由有:因我國歷史關系,商人本非特殊階級;因社會發展進步,認為民商合一有相當理由;民商合一為世界之最新發展趨勢;人民在上應一律平等,不宜因職業而分別立法;什麼是商行為,難以區分;商法僅系民法之特別法,分別立法重復之處甚多,如一方為商人,一方非商人,發生適用困難。1日本學者我妻榮先生是民商分立的積極支持者,針對上述報告書曾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民商分立是基於歷史的沿革,是商法的特殊性沿革的結果;商法的進步性與立法修改難易沒有關系;商法具有國際化趨勢,為適應國際的發展仍有把商法作為特別法的必要;基本平等的理由而主張民商合一,實際上只是表面的觀察;民商兩法雖難於區別,但商法仍有其獨立的范圍;商法雖不如民法那樣系統,但不能說商法不能有系統的法典;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如硬將商事原理納入民法之中,則會發生適用上的困難。2以後民法學者主張民商合一或民商分立,概莫以之為基礎展開論證。 西方國家的商法起源於歐洲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人習慣法。在歐洲中世紀漫長的封建社會,一直以農業種植和庄園經濟為主導,封建法和教會法佔據統治地位。封建統治者採取的是重農抑商的統治政策,教會法更是嚴格限制商人的活動,認為商事買賣有背於基督倫理,禁止借本經商,反對高利貸。進入11世紀以後,地中海沿岸的航海貿易逐漸繁榮,形成了商人較為集中的幾大商業城市。為了擺脫封建法和教會法對商事活動的限制,爭取自由,商人們紛紛成立了自己的行會,即「商人基爾特」。商人基爾特為了維護商人的利益,解決商人之間的糾紛,制定了僅適用於商人的行會規章,有自己的商事習慣和裁判規則,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商事法院。這種商人習慣法歷經11世紀至14世紀幾百年的發展,對大陸法系各國的民商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世紀末,特別是16世紀後,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歐洲一些國家封建割據勢力逐漸衰落,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教會法開始被廢棄,統一的民族國家逐步形成,早期的自治城邦也已不復存在。隨著國家政權的日益強大,商事習慣法逐漸被國家的商事立法所取代。最早進行商事立法的是法國。1563 年法國即已設立商事法院,並任命商人為法官負責處理商事案件。1673年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頒布《陸上商事條例》,1681 年又頒布《海事條例》。至法國大革命勝利後,拿破崙為了鞏固勝利成果,繼1804年制定民法典後,又於1807年制定商法典。實際上,法國之所以實行民商分立,並非出於理性的認識與選擇,主要是考慮到法國已有商事單行法100多年,既不將其廢除,也不並入民法中,而是將其合並成商法典。自《法國商法典》頒布後,歐洲大陸各國紛紛仿效,分別制定了各自的商法典。這種民商分立體制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歐洲大陸各國在資本主義早期發展中所形成的商人特殊階層及其特殊利益,以及源於中世紀的商人習慣法的影響。 企法網 http://www.enterlaw.net/index.htm
2. 海南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科
海南大學法學院的民商法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由一群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支撐。該學科擁有15名成員,其中包括4名教授,3名副教授,以及10名講師。其中,博士學歷的教師佔比較高,共有3名博士和1名在讀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則有11人。此外,學科隊伍中有兩位成員曾赴國外深造,增加了學科的國際化視野。
學科的原帶頭人鄧曾甲教授,擁有日本京都產業大學法律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員,並對日本民法和擔保法有深厚研究,出版了《日本民法概論》和《中日擔保法律制度比較》等著作,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學科帶頭人的王崇敏教授,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擁有民法學碩士學位,是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同時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和研究課題主持人,已出版專著和教材,研究成果獲得多項獎項。
童光政教授作為學科骨幹,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豐富,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研究,獲獎頗豐,顯示出其在民商法學領域的深厚學術積累。其他幾位年輕教師,如徐民、葉英萍和張衛副教授,分別在知識產權法、公司行為理論等領域有所專長,為學科的全面發展做出了貢獻。
自1995年以來,該學科碩果累累,出版了12部民商法學類學術專著和教材,發表了60多篇學術論文,展現了其在理論研究和教學方面的實力與影響力。
(2)民商法合並擴展閱讀
海南大學法學院創辦於1988年(其前身為1983年的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系法律專業),2007年8月,原海南大學法學院與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法律系合並,成立新海南大學法學院。學院目前下設有理論法學教研室、訴訟法學教研室、民商法學教研室、經濟法學教研室、國際法學教研室和刑法學教研室,並設有特區法制研究所、金融刑法學研究中心和中歐比較法學研究中心等3個法學科研機構。
3.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考點內容介紹,附學習建議
眾所周知,在稅務師考試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可是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最多的科目,由於知識點較多,考生往往不知道從何學起。2021年稅務師預習階段已經開啟,接下來深空網就為大家著重詳解《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相關考點內容。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考點內容介紹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科目由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和訴訟法律制度四部分內容構成。該四部分內容覆蓋三大實體法、三大程序法,即行政法、民法(含商法)、刑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鑒於三大程序法存在一定的共性,遂將三者合並於一編,方便考生對比學習、區分掌握。
1.著重夯實基礎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科目考題難度較小,但考試范圍較大,理解難度大,所以考生在備考時要打好基礎。考生可結合考試大綱再次學習教材,考試大綱規定了考試范圍,依據大綱備考不會漏備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要抓住教材,從基礎性的概念開始理解,之後對構成要件、組成部分、法律效果等方面一點點地學習,不要放過每一個考點。
2.教材變動考點需注意
歷年來,每年教材變動的知識點都會成為當年度的考點。相信大家都有體會,深空網不再說。今年教材出其不意的全新增加了四章內容,充實了民商法部分以及刑法部分。
在民商法部分中,增加了有關婚姻家庭的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律制度,電子商務內容的電子商務法律制度,與社會保障有關的社會保險法律制度。這三章有的是依據新的法律規定,有的是內容繁多,專業性很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刑法部分,增加了有關監察內容的監察法律制度。這部分內容依據2018年頒布的《監察法》,所以涉及的知識點比較新,並且內容比較專業,理解起來容易出現偏差,建議在備考的時候注意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以及老師授課時的舉例。
3. 把握綜合分析題出題思路
近年來,《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主觀題的出題范圍與出題思路比較穩定。出題范圍主要涉及行政法、民商法、刑事法律制度三大部分。的綜合分析題中,一道行政法題目(涉及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閱讀量頗大,難度較大。兩道民法的題目(涉及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法),一道商法(破產法)題目,都屬於傳統重點考點,一道刑事法律的題目,主要考查刑法基本理論部分,涉及知識點較多,考查較為細致。
4. 請簡述民商合一的與利弊
弊端 從法理上看,民商法系屬兩個不同內容的法律概念,如果合一,
可能會導致概念模糊,制度復雜等現象;
利處 合一法律成本過較低,目前公認的趨勢也是民商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