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的主要根據是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的主要根據是

發布時間: 2025-08-17 15:05:00

A. 犯罪類型

一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進行分類的主要依據具體情況如下:
1.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進行分類的依據即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輔,根據此標准對犯罪進行分類;
2.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往往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
3.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分類排列的依據以笑悄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罪種邏輯聯系為輔,對犯罪進行排列。
二、三類犯罪指哪三類
1、貪污賄賂犯罪。具體包括的罪名有,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單位受賄罪,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單位行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隱瞞境外存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私分罰沒財物罪;
2、瀆職犯罪。具體包括的罪名有,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故意泄露國家私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私密罪,枉法追訴、裁判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私放在押人員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等34個罪名;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具體包括的罪名有,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罪,報復陷害罪,破壞選舉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碰汪渣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陵好不認為是犯罪。

B. 常見的犯罪類型有哪些

一、十大犯罪類型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刑法分則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罪,具體包括: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投敵叛變罪,叛逃罪,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資敵罪等12個罪名。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法分則規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具體包括: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交通肇事罪,破壞交通工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毒罪,破壞交通設施罪。
(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刑法分則規定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具體又分為八類:
(1)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2)走私罪
(3)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4)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5)金融詐騙罪
(6)危害稅收征管罪
(7)侵犯知識產權罪
(8)擾亂市場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行為。
刑法分則規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具體包括: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制職工勞動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拐賣婦女兒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五)侵犯財產罪
侵犯財產罪,是指故意非法佔有、挪用公私財物,或者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
刑法分則規定的侵犯財產罪,具體包括: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侵佔罪,聚眾哄搶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設施勒索罪,搶劫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等12個罪名。
(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國家機關的社會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規定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具體又分為九類:
(1)擾亂公共秩序罪
(2)妨害司法
(3)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4)妨害文物管理罪
(5)危害公共衛生罪
(6)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7)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8)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9)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七)危害國防利益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是指違反國防法律、法規,拒不履行國防義務或以其他形式危害國防利益,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八)貪污賄賂罪
貪污賄賂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挪用公共財物以及損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的行為。
(九)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背公務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國家機關正常職能活動,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行為。
刑法分則規定的瀆職罪,具體包括: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環境監管失職罪,放縱走私罪,商檢失職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合同失職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
(十)軍人違反職責罪
軍人違反職責罪,是指軍人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C. 我國刑法分則的罪名是按照什麼標准進行分類的

法律分析:我國《刑法》分則類罪分類的主要標準是同類客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熱點內容
民法帶你 發布:2025-08-17 16:33:10 瀏覽:163
除以上條例 發布:2025-08-17 16:32:27 瀏覽:430
國家勞動法滿多少歲可以打工 發布:2025-08-17 16:29:20 瀏覽:937
合同法和審計法的關系 發布:2025-08-17 16:26:59 瀏覽:881
美國聯邦法官薪水 發布:2025-08-17 16:14:28 瀏覽:648
勞動法第八十 發布:2025-08-17 16:12:24 瀏覽:675
信用卡被法院起訴 發布:2025-08-17 16:10:52 瀏覽:297
法治的社會基礎 發布:2025-08-17 15:49:01 瀏覽:148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知識點 發布:2025-08-17 15:26:03 瀏覽:84
城鎮污水與排水條例 發布:2025-08-17 15:20:46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