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住所地

民法總則住所地

發布時間: 2025-08-18 16:33:11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基本規定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昌凱納九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第十條耐沒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條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孫譽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第二節監護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㈡ 民法總則規定居住住所是什麼

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頒布,《民法總則》將廢止。
民法就是有關我們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有關的法律。我們了解民法對我們的生活是很有意義的,因此,我悉心為您整理出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規定居住住所的一些相關情況,具體有關於《民法典》住所地的解釋還有一些確定住所對民事訴訟的意義的情況。
一、《民法典》住所地指的是哪裡?
《民法典》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清亂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確定住所對民事訴訟的意義何在?
1、可以據以確定訴訟管轄。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對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提起民事訴訟,由被訴單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公司是企業的一種形式,以公司為被告滾前的民事訴訟,歸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可以據以確定法律大正清文書的送達處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送達訴訟文書時,應直接送交受送達人。直接送達法律文書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對公司來說,無論是直接送達還是郵寄送達,均以公司住所地為受送達處所。
3、可以據以確定債務履行處所。按照《民法典》的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的債務,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對公司來說,其履行所在地應為其住所地。按照《民法典》的規定,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所以,本法進一步明確,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公司住所不同於公司的一般生產經營場所,公司住所只有一個,而生產經營場所是直接從事生產經營的地點,比如,營業場所,生產車間,銷售網點等都包括在內,可以有多個。公司住所依法確定後,不得任意變更。如果需要變動,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
一般來講,《民法典》的住所地指的就是我們戶籍上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應的身份證明上所登記的住址地點,像那些臨時住地是不可以被算作是《民法典》的規定住所地的。竭誠為您服務。
熱點內容
全國法律公司如何 發布:2025-10-13 09:52:07 瀏覽:745
慈溪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10-13 09:52:06 瀏覽:221
檢察機關法治建設 發布:2025-10-13 09:39:17 瀏覽:351
行政法中誠實守信原則 發布:2025-10-13 09:36:58 瀏覽:267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38條 發布:2025-10-13 09:26:14 瀏覽:926
2014年中國民法學研究會 發布:2025-10-13 09:20:25 瀏覽:612
法律知識掌握的少 發布:2025-10-13 09:16:08 瀏覽:347
運輸公司駕駛員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13 09:10:39 瀏覽:329
山西省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 發布:2025-10-13 09:06:09 瀏覽:506
美國最高法院英文 發布:2025-10-13 08:59:54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