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民法典
❶ 民法典1064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1、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3、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綜上所述,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共同財產、個人財產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❷ 民法典509條的規定
一、民法典509條規定了哪些履行合同的原則
1、全面履行原則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第509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這一規定確立了全面履行原則,要求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的標的、質量、數量,以及約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地點、適當的履行方式和全面完成合同義務。
2、誠實信用原則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第509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這一原則要求當事人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誠實信用原則具有法律調節和道德調節的雙重功能,在當事人就合同發生爭議時,賦予法官較大的公平裁量權。根據這一原則,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應至少做到以下幾點:
- 不得履行已知有害於債權人的合同;
- 妥善保存合同項下的特定物;
- 發生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時,應及時通知債權人;
- 在合同未明確規定的有關事項上,應根據公平原則和事實狀況合理履行。
3、情勢變更原則
情勢變更原則指合同成立後至履行完畢前,合同存在的基礎和環境因不可歸屬於當事人的原因發生變更,若繼續履行合同將顯示公平,故允許變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第五百三十三條規定:【情勢變更】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❸ 民法典500條內容是什麼
《民法典》第500條的內容是: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