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濟民法師圖片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8-23 21:05:56

① 請問一下道教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越詳細越好。謝謝!

歷史發展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那時先民們除認為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外,還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因而又產生了對鬼神的崇拜。道教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將中華民族的祖宗——黃帝作為其源頭。 黃帝,又被稱為軒轅黃帝,生活在上古時代。因為出生於軒轅之丘,所以號軒轅氏;生長於西北的姬水,因而取姓姬;因其生活的地方的土地是黃色的,故登位後稱黃帝。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寫道「以土德王,故號黃帝。」其在位期間草創了各種文化,故被後人尊為「人文初祖」。晚年時因發現自己的衰老而苦惱,後來和浮丘公的談話中得知「世間萬物皆有生死循環,唯有神仙才能長生不老。」便萌生了追尋長生不老境界的想法。他聽說崆峒山住著一位活了一千二百多歲的神仙廣成子,就去向他問道。廣成子告訴他要保持心境平和,清靜無為,堅持修煉,方能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黃帝聽了廣成子的話大受啟發,自此跟隨廣成子學道。後為救百姓而要煉丹,在鑄鼎鼎成時,黃龍天降,迎黃帝升天。 至殷商時代,史前時期的自然崇拜已發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天帝為中心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以向天帝請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發展到以血緣為基礎,與宗法關系相結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動定期舉行。這時期已出現專門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並有一套符咒驅鬼的巫術;祝以言辭悅神,是宗教祭祀活動中負責迎神祈禱的司儀者。他們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畫符念咒等。當時國家和社會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進一步發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並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地並列,稱為敬天准祖。蓋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道教
後世道教所以成為多神教,即源於古代之鬼神崇拜;後世道教做齋醮法事,亦與古人鬼神祭祀禮儀和禮制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崇拜神靈就要舉行祭祀活動,而祭祀活動離不開「禮樂文明」,禮樂文明隨著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逐漸由上層走向民間,被後來的民間方士和巫覡所繼承,道教成立後,演變為道教的齋醮科儀。所以說,夏商周三代的禮樂文明有相當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來。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國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其證據之一便是《山海經》。該經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的神話及宗教信仰,其內容相當豐富和系統。它為道教仙學的遠源提供了依據。《山海經》中,提出了長生信仰;提出了神仙與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記載了祭祀的祀禮及奇異的方術。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代,已有人開始學仙。到了戰國時期,神仙信仰已經相當廣泛。這是,出現了許多記載神仙傳說的著作,書中載有不少關於仙人、仙境、仙葯等傳說的文字。如《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的描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風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書中的《湯問篇》、《黃帝篇》、《周穆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都將仙境描畫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 、不為物累、超脫自在,能騰雲飛行的神奇人物。漢代的《淮南子》、《史記》中亦有類似描述。 從戰國(前2 75—前221)中後期到漢武帝(劉徹,前140—前87)時,在方士(亦稱神仙家)們與帝王將相之鼓動下,掀起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葯事件。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葯,其規模越來越大。那時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僑、鄒衍、徐福、盧生、李少君等人。我國獨有的神仙信仰沿襲而下,到東漢中、晚期為道教所繼承,成為道教信仰的核心內容。 漢武帝後,方仙道逐漸與黃老學結合向黃老道演變。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於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盟威道。 漢末魏晉時期是我國道教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末的政治風氣以及魏晉玄學的社會購貨直接影響著道教的行為方式和存在認識。它們雖然同出於對老莊學說的認識,但竹林七賢等人的行為方式在道教人的行為規則上有重要的先風之要。魏晉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風氣對道教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會和發展助力。東晉道家的著名學者葛洪的 《抱朴子》在道家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認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對道家學派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傳唐代初年,有個叫吉善行的人,再羊角山遇見一位須發皓白,騎著白馬的老人。老人對他說:轉告大唐天子,如今治國有方,只要再長安城東建一座安化宮,內設道像,就能永保社稷,天下太平。說罷騰空而去。不久,老人再次顯靈,聲稱:我是無上神仙,姓李,號老君,是當今皇帝的祖先。從此,李唐皇室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後來宋朝皇帝也仿效了唐朝做法。由於唐、宋皇室的尊崇,宮觀大興,信徒日增,道教的發展到達極盛。

② 悟明法師的施粥濟民

1941年8月,悟明法師晉山上海「接引寺」,接大霖和尚臨濟宗法脈,法卷系出自興慈老和尚手筆;法雲下院則交由慈觀法師管理,隨即接掌「接引寺」住持,半年後,便在寺中開辦「佛教仁恩施診所」,為貧民義診長達八年,未曾間斷。1943年夏天,法師晉山接任江寧名剎「雲居禪寺」住持;次年春季,留雲寺退居大悲和尚,從寧波天童寺退居,選定悟師與心緣、岫真、定耀法師一同接從善、大悲、志寬三位大和尚之法脈。大法兄心緣法師任留雲寺住持,二法兄岫真法師任監院,悟師與三法兄定耀法師以監院名義,負責管理彌陀寺。至此,悟明法師已身兼接引﹑雲居﹑彌陀三個寺院的「住持」與「監院」職務。悟明法師1946年於接引寺創辦「明仁慈善會」,辦理各種慈善事業,創立冬令「施粥所」,賑寒衣、濟米糧,救貧民,每日施粥二千人。冬季,更受聘擔任「上海第五施粥所」主任,而「施粥場」即設在留雲寺之廣場。1948年),38歲時在接引寺成立「過境部隊特約診所」。上海社會局有鑒於法師承辦「施粥所」的成效,遂改聘法師任「上海市第一施粥所」主任,每天在留雲寺收容四千名難胞,供給一餐早粥。

熱點內容
不抗拒條例 發布:2025-08-24 00:45:39 瀏覽:941
勞動法允許負激勵 發布:2025-08-24 00:22:50 瀏覽:439
2015經濟法知識歸納 發布:2025-08-24 00:17:37 瀏覽:152
達州本地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4 00:17:27 瀏覽:781
司法警察據傳 發布:2025-08-24 00:10:36 瀏覽:69
分手後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3 23:47:57 瀏覽:622
人大國際經濟法考研如何 發布:2025-08-23 23:41:06 瀏覽:660
如何對付法官的索賄 發布:2025-08-23 23:40:59 瀏覽:899
房屋出租倒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23:37:07 瀏覽:768
關於道德的材料 發布:2025-08-23 23:29:33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