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私法司法解釋
1. 國際私法中的沖突規范怎麼解釋
沖突規范作為國際私法的法律適用規范,具有其自身獨特不同。
1,內容和作用
沖突規范並不直接規定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能直接夠成當事人作為或不作為的准則,因而對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僅起間接調整的作用。
由於沖突規范是一種法律適用規范,它僅指明某一種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應如何適用法律,因而有別於能直接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實體規范。
就其調整作用來說,它必須與經過它援引的某一特定國家的實體規范(准據法)合起來,才能發揮法律規范調整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作用,因而只是間接調整的作用。
2,性質
沖突規范是一種不同於實體規范也不同於程序規范的特殊類型的法律適用規范。盡管沖突規范不直接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是實體規范,而是通過指定適用何種法律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但它終究在本質上同以訴訟關系為調整對象的程序不同。
所以沖突規范也不是程序規范。就其性質上講,它是指明某種法律關系應如何適用法的法律規范。
3,結構
沖突規范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規范結構。一般法規包括假定、處理、制裁三部分,而沖突規范則由「范圍」、「系屬」、「關聯詞」三部分組成。
(1)國際私法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沖突規范是國際私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客觀正確的認識它的作用,對進一步理解沖突規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雖然沖突規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也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
1.與實體法相比較,沖突規范只是起到間接調整的作用,不能直接構成當事人作為或不作為的准則,使當事人很難據之預見法律關系的後果,故而缺乏實體規范那樣的預見性和明確性。
2.由於沖突規范只是作出立法管轄權上的選擇,即通過連結點對有關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指定一個特定國傢具有立法管轄權,而不問該管轄權國家有無調整該法律關系的法律及其具體內容如何,因此,有時會缺乏合理性或針對性。
3.受國家主權觀念、案件審理結果與法院地國的利害關系以及法律適用上的司法便利等因素的影響,在長期沖突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與沖突規范適用相聯系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如反致、公共秩序保留、限製法律規避等。
從各個不同的側面限制或削弱了沖突規范的效力,因而又使沖突規范缺少法律規范應具有的穩定性。以上沖突規范的缺陷是沖突規範本身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因此,人們也一直在尋求解決的辦法,以期促進國際私法和沖突規范的發展。
2. 什麼是國際私法,其法律淵源有哪些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法律的淵源,亦稱法源,一般是指法律規范的創制與表現形式。國際私法的淵源即國際私法規范存在和表現的形式。相對於其他法律部門而言,國際私法的淵源具有兩個特性:一是淵源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這個是由其調整對象決定的國際私法淵源的雙重性;二是由於各國立法者對國際私法的內容和范圍認識不一致,即具體到各國,哪些法律、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淵源,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認識。
具體就我國而言,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國際私法淵源有國內淵源和國際淵源。
國內
國內淵源主要包括國內立法和司法判例(司法解釋)。
1、國內立法是國際私法最古老的淵源。
在國際私法的發展史上,國內立法是最早的國際私法淵源。最早的成文國際私法規范當屬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早期影響最大的當屬1804年《法國民法典》。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在國內立法中接受國際私法,但是各國的立法模式並不完全一致,大致分為三種:
(1)分散立法式;
(2)專章專篇式;
(3)單行立法式。
國內立法在國際私法上的發展趨勢為:呈現出法典化的發展方向;調整對象不斷擴大,適用范圍愈加廣泛;沖突規范靈活性加強。
2、司法判例是國際私法的重要淵源。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制下,所謂的判例,還並沒有被承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也不是法律淵源的構成部分。但是國際私法是處理國家間的爭議,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法律在內國的域外效力,而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將其作為國際私法的淵源毫無爭議。
具體到我國,雖然我國不承認司法判例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國,富有「民主特色」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應當將司法解釋視為國際私法的法律淵源之一。
國際
國際淵源主要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1、國際條約是國際私法的主要淵源。
作為國際私法淵源的國際條約數量眾多,既有多邊的,也有雙邊的,既有綜合的,也有專門性質的,既有普遍的,也有區域性的,根據條約內容可以分為四大類:
(1)關於外國人民商事地位的國際條約;
(2)關於沖突法的國際條約;
(3)關於實體法的國際條約;
(4)關於國際民事訴訟和商事仲裁的國際條約。
2、國際慣例也是國際私法的淵源。
國際慣例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強制力的,一類是沒有強制力的。國際私法中的國際慣例大多數是這種沒有強制力的 任意性的慣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混淆國際習慣和國際慣例這兩個詞,國際習慣是國際慣例形成以後,通過廣泛的實踐而被認可與接受的,因此國際慣例並經過法律確念才能形成國際習慣。
具體到我國,我國《民法通則》第142條第3款規定: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和我國締結的條約也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堅持將國際慣例視為國際私法的淵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