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比較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比較

發布時間: 2025-08-24 16:53:25

1.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相比有哪些進步

首先,德國民法典編章結構更為合理。法國民法典分為三遍,分別是人,財產及對所有權的各種限制,,去的財產的各種方法。德國民法典測分為五編,分別是總責編,債務關系編,物權法編,親屬法編和繼承法編。
其次,德國民法典語言抽象概括性強,概念精準,體系嚴謹,發明了很多民法專業術語。這是法國民法典不能相比的。

2. 比較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異同並分析原因

一、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不同:
1、二者編纂體例不同
《法國民法典》以羅馬法的《法學階梯》為藍本,分為三編,即:人法、物法、債法。《德國民法典》以羅馬法的《學說匯纂》為藍本,分為五編,即:總則、債、物權、親屬和繼承。
兩者相較,顯然是德國民法典體例的編纂更加合理科學。首先,法國民法典未設「總則」一編,全部內容洋洋灑灑鋪陳下來,無原則性統帥,顯得紛亂不系統。而德國民法典則設有「總則」一編,在此原則性統帥下,其餘各部分密切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整部民法典成為一體,體系更加完備,結構更為嚴謹。
其次,法國民法典將「債」置於財產法之中,債權物權混為一體,而德國民法典卻是為「債」單獨設編的。物權是絕對權,針對所有人,而債權是相對權,只針對特定人;物權反映了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而債權反映了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此兩種民事權利法律屬性不同,對其加以區別設編比較妥當。
2、二者語言風格不同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誕生於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條件下,因為對於它們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立法者有著明顯的偏重,這就導致了它們有著彼此相左、甚至完全不同的語言風格。
在近代法典編纂運動時期,通俗、簡明的語言風普遍為歐洲民法國家所認同。編纂法國民法典時,起草者們迫切希望編纂出的法典能夠迅速為民眾所理解和接受,因而拿破崙和立法者們就非常傾向於這種通俗、簡明的民法文風。
德國民法典則顯得抽象難懂,這與起草者們根深蒂固的日耳曼式思考方式不無關系。比起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來表述法律這種應該嚴格對待的文本,起草者們更傾向於運用其日耳曼民族善於邏輯理性和抽象思維的長處來表達思想,並用專業化法學術語來書寫文本,最終使法典形成了這種抽象深奧、晦澀難懂的語言風格。

二、二者的相同點: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這兩部資本主義民法史上最重要的法典,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民法典。

三、原因:二者出台背景不同
如前所述,兩部法典在產生上有時間的先後順序,這也是二者所體現的特點不同的原因之一。l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出台於資本主義早期,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私人財產所有權獲得了最大程度上的保護,近乎成為一種無限制的私權。
比起《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產生於19世紀末,幾乎晚了一個世紀,此時資本主義發展日趨成熟,該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以壟斷為基本特徵。在此時期,法律對於國家和公共利益更為關注,德國社會更加強調對個人作出必要的限制,國家干預也愈發加強。故而,比起《法國民法典》的無限制私人財產權,《德國民法典》對其限制更為謹慎和嚴格。

3.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異同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的區別:
一、立法背景:
法國民法典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勝利成果和啟蒙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希望通過成文法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礎。它的制定處於個人主義民法階段,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需要。
德國民法典成文於20世紀初期,是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的產物,是羅馬法和日耳曼法融合的產物,它處於自由主義向壟斷主義的過渡時期,是在容克貴族與資產階級妥協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德國民法典中社會利益地位得到提高,絕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被削弱。
二.體例安排:
法國民法典以《法學階梯》為藍本編撰,分為卷、編、章、節、條、款,項,體例方面則繼承了羅馬法的傳統,分為人、財產以及所有權的各種變更、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等三卷共2283條。
德國民法典以《學說匯纂》為基礎,分為編、章、節、條、款、項,體例方面則為總則、債的關系法、物權、親屬法和繼承法等五編共2385條。
三.內容:
1.總則:
法國民法典沒有明確規定總則,而以序編為總論部分。其內容主要為法律的頒布、效力與適用問題,共分6條。
德國民法典則首創民法總則編,並分七章227條,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債法總論,第四編合同,第五編侵權行為,第六編親屬,第七編繼承。
2.物權:
法國民法典沒有對物權、債權加以區分,沒有獨立的物權制度。它對債權、物權的規定是混雜在一起的。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以個人為本位,確立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原則。第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物權體系。法國物權法不僅確認了所有權,也確認了他物權。
德國民法典以體系的科學和概念的准確為特徵,將體例分為總則和分則,在分則中將物權單獨作為一編,明顯與債權區分開來。其對物權的規定呈現以下的特點:第一,物權的社會化趨向增強。即物權法從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轉移,對所有權與他物權予以一定的限制,以及賦予所有權以負擔。第二,以物的所有為中心向以物的利用為中心轉移。第三,物權制度與債權制度相互交融。
3.債權:
法國民法典將債法與繼承法等一起規定在第三卷「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中,規定債的發生原因有契約、法律之強制力、負擔義務、債務人本人的行為(由准契約、侵權行為或准侵權行為而發生的債務)。
德國民法典則將債法規定在第二編,嚴格區別了債權和物權。德國民法典規定債的發生原因有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
四、對象:
法國民法典的對象是全體法國人民,僅存在自然人概念。由於當時資本主義不夠發達,以個人經營為主,公司公司還不發達。
德國民法典中出現法人制度,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團體的作用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大公司、大企業日益成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工具。為順應這一時代潮流,德國民法典開始尊重團體的地位,承認它們的人格。法典正式確立了營利社團法人的法律地位,承認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五、具體制度:
1.法國民法典中絕對保護私人所有權,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僅有的限制是不許可法律所禁止的使用;德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則對所有權作了多方面的限制,增強社會化趨勢和社會利益的重要性。
2. 法國民法典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把私人之間的契約上升為法律;德國民法典則規定,契約必須服從法律。
3. 法國民法典規定,只要當事人主觀上沒有侵害他人的意思,即使在客觀上使別人遭受了損害也無須承擔責任;德國民法典中有過失責任和無過失責任並存。
4.法國民法典中除了少數條文有」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的規定外,很少有彈性條款,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權餘地;德國民法典中彈性條款和參照條款大量運用,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對案件作出靈活的裁判,以維護壟斷資產的利益和需要。
六。、語言方面:
法國民法典言語通俗易懂,形成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德國民法典編排上具有結構嚴謹、邏輯清晰、首尾一致、避免重復的優點。由於過分追求結構形式上的科學性,往往忽視規范在實際生活中的相互聯系,結構是某些相關問題的規則被規定在法典不同部分,在用語上力求抽象化、概念化和專門術語進行表述。

熱點內容
有關超出門店經營法規 發布:2025-08-25 00:11:27 瀏覽:12
道德經反觀 發布:2025-08-25 00:03:55 瀏覽:750
勞動法多項選擇題 發布:2025-08-24 23:46:56 瀏覽:540
英國司法部 發布:2025-08-24 23:42:40 瀏覽:77
勞動法年假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8-24 23:33:48 瀏覽:624
以下法律責任屬於行政處罰 發布:2025-08-24 23:27:33 瀏覽:898
全國法院工作 發布:2025-08-24 23:27:28 瀏覽:365
有關勞動法的詳細案例 發布:2025-08-24 23:18:31 瀏覽:406
創新組團法律服務 發布:2025-08-24 22:55:54 瀏覽:598
法院立案庭述職報告 發布:2025-08-24 22:27:54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