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研究犯罪
『壹』 刑法學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規定的犯罪什麼和什麼的科學
刑法學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
這都不是法律概念,是理論概念,就是法學理論。
法學理論,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其法律規定內容所做的理論簡述。
如;法律規定,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奸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1,罪名--強奸罪;
2,罪狀---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
3,刑罰---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學----刑法理論(法學理論,簡稱法理)。強奸罪,又叫強制性交,是一種違背被害人的意願,使用暴力、威脅或其他手段強行與被害人進行性交的強制性行為。
不難看出,第一它要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稅離法律規定,胡說八道,第二對刑法規定做出的理論簡述。
法律、法學屬於社會科學,科學部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而非中國科學院,所以,法學有教授、研究員、學部委員(相當於院士)沒有院士。
社會科學專業涉及的知識要大於、多於專業科學(中國科學院),如;法學要涉及醫學專業--法醫學、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歷史---中國法制史。。。。。
『貳』 什麼是刑法學,刑法學研究的對象有哪些
刑法學以世界各抄國刑法襲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作為研究刑法的科學,是隨著刑法的產生而出現的。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對犯罪和刑罰的認識不斷深入,積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刑律十分發達,當時律學主體部分就是研究刑律的學問,也就是現在的刑法學。例如,中國春秋時期就有所謂「刑名之學」。
但是,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叄』 刑法學與犯罪學中的犯罪概念的區別
犯罪學與刑法學的聯系:
犯罪學:關於犯罪現象及其產生原因和預防對策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⑴犯罪學與刑法學的目的相同。
為了防止和減少犯罪而與犯罪作斗爭是這兩個學科的共同目的。
⑵刑法學是研究刑法的科學,所以,犯罪學與刑法學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犯罪學與刑法的關系。 「沒有犯罪學的刑法是個瞎子,沒有刑法的犯罪學是無邊無際的犯罪學」。
刑法對犯罪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刑法為犯罪學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邏輯點。 其次,法律所定義的犯罪始終是犯罪學所研究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對象。
再次,刑法和刑法學為犯罪學中的犯罪對策提供了最充分、最明確的刑事法律對策理論及其實踐。
⑶北京大學法學院王世洲教授引用域外學者的論述,「犯罪學是刑法學的眼睛和牙齒」。犯罪學為刑法學提供了實證研究的材料與對策。
⑷刑法學的研究成果,如它對犯罪行為法律特徵的確定、所確定的犯罪種類,為犯罪學研究方向及范圍的界定提供了條件。
刑法學中所研究的刑罰的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功能,也是犯罪學中犯罪預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犯罪學的研究成果也為刑法學的研究—諸如在犯罪的心理態度、量刑原則、刑罰種類、量刑制度等方面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服務。
⑸犯罪學與刑法學同屬刑事科學。
犯罪學與刑法學的區別:
⑴刑法學是一門規范性的法律科學,它以成文法為依據,對犯罪現象進行規范性研究,側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徵以及犯罪與刑罰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准確地懲治犯罪。
犯罪學從犯罪發生的過程入手,通過揭示犯罪原因,尋求預防犯罪的方法,以制定預防犯罪的對策體系。
⑵研究對象不同。
刑法學主要是研究關於犯罪和刑罰的法律理論,不是犯罪和刑罰這兩個現象的本身,而犯罪學是研究犯罪現象本身及其產生的。
犯罪學是前犯罪學科,著重研究犯罪實際發生以前的情況(產生原因與預防對策)。刑法學是犯罪後學科,犯罪發生以後的情況(懲罰犯罪與矯治罪犯)
刑法學是研究法律的法學,犯罪學是研究事物規律的科學。
⑶兩者研究的范圍不同。
刑法學研究的是刑事法律中所規定的犯罪,即法定犯罪。
犯罪學研究的犯罪不僅僅限於刑事法律規定的犯罪,還要研究近似犯罪的違法行為和比較嚴重地危害社會的行為。
⑷兩者研究的角度、出發點不同。
刑法學研究的角度是從犯罪的個體行為出發,著重個體行為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研究。雖然目前承認單位也可以構成犯罪,但其最終的懲罰也要落到追究直接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犯罪學則把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研究。
兩者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犯罪概念的理解不同。把社會危害性作為犯罪的本質特點,在這一點上,兩者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刑法學看來,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只有達到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程度,才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