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打假
1. 民法典1173條內容
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存在故意或者對於損害的擴大存在故意,而侵權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則屬於減輕侵權人責任的問題。如,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酒後且嚴重超速行駛的,對機動車駕駛人也不能免除責任,而只能是減輕責任。被害人故意碰瓷的,因為碰瓷行為本身不是合法民事法律行為,碰瓷人的故意行為導致自身損害的,應屬於自負其責的危險行為,非法的碰瓷行為不產生合法的損害救濟。碰瓷事件中,侵權人輕微的違反道路規則僅應受行政處罰,而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標侵權的處理途徑:
1、向侵權人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控告或檢舉。
2、被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不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受理原則不同。
3、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從保護消費者利益、制止不正當競爭、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出發,即使無人控告、檢舉,也要「主動查處」商標侵權行為。人民法院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沒有被侵權人起訴,人民法院不處理商標侵權案件。
二、打假舉報方式:
1、品牌方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在掌握證據後品牌方可以找到所在區縣的工商局或者就近的工商局對侵權方進行舉報,並請求工商部門進行查處,在證實對方售假後工商局將對其進行嚴厲的處罰。
2、品牌方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投訴。比如電商平台,以淘寶為例的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平台,還有一個是12315網路平台,等同於工商舉報的線上形式,也是可以起到維權的作用。
3、品牌方可以委託他人進行投訴。由於自身維權存在許多盲區,因此品牌方越來越趨向於藉助第三方平台進行維權,專業的第三方平台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打假維權,幫助品牌方節約各項成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本條規定的對行為人免責,是指損害完全是因為受害人的故意造成的,即受害人故意的行為是其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