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與刑事檢察工作
㈠ 民事行政刑事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
民事刑事行政三者的區別如下:
行政違法案件由行政部門處理,民事違法由人民法院處理,刑事違法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處理;
行政的主體是不平等的雙方,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事案件的主體有控辯雙方組成等。
(1)訴訟的目的不同。
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行政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正確問題;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確實犯罪和犯什麼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問題。
(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行政訴訟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於被告地位,不能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3)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
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並加以證明的責任,被告人不負舉證責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輕或無罪的材料為自己辯護。
(4)適用的法律不同。
民事訴訟主要適用《民法典》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主要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主要適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㈡ 刑法和民法有什麼區別
刑法和民法的區別如下:
1、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刑事犯罪的實質法;民法則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
2、刑法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負何種刑事責任的法律;民法典則用以規范民事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3、刑法的制定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確保社會秩序;而民法典的目的是保障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4、刑法的適用范圍是對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個體,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民法典則適用於所有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個體。
刑法與民法的適用范圍:
1. 法律性質:刑法是國家對犯罪行為規定的法律制裁和預防措施;民法則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個人關系。
2. 法律目的:刑法的目的在於懲罰犯罪、預防犯罪,保護國家和社會、公民的權益不受侵犯;民法的目的在於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障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3. 法律關系主體:刑法關系的主體一方是國家,另一方是犯罪個人;民法關系的主體通常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4. 法律效果:刑法違反後的法律效果是刑罰,如罰金、監禁等;民法違反後的法律效果通常是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5. 適用程序:刑法的適用程序是刑事訴訟程序,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民法的適用程序是民事訴訟程序,當事人之間對權利義務發生爭議,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6. 法律制裁力度:刑法的制裁力度較大,涉及人身自由等重大權利;民法的制裁力度相對較輕,主要是財產權利的調整。
綜上所述,刑法和民法在功能和適用范圍上存在明顯的區別,前者主要用於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和維護社會秩序,後者則用於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關系和保障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