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程序性
1. 法律 中的 ,程序性問題 實體性問題,是什麼意思啊
由《民事訴訟法》可知:程序性問題是關於審判程序的問題,實體性問題是關於對實體權利的判決問題。
比如刑事訴訟,程序性問題,如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合議庭組成,審理是否公開進行等;實體性問題,如認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麼罪,處什麼刑罰。
簡單來說,程序法是規定處理程序的,實體法規定處理結果的。
(1)司法的程序性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五節判決和裁定
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內容】判決書應當寫明:
(一)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
(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
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四十條【裁定適用范圍】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2. 執法與司法區別
法律分析:司法與執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七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3. 司法的六個特徵
法律分析:1、司法的被動性:行政權在運行時具有主動性,而司法權則具有被動性。
2、司法的中立性:行政權有傾向性,司法權則要求絕對的中立性。司法中立指法院以及法官態度不受任何因素影響
3、司法的形式性:行政權更注重權力結果的實質性,而司法權更注重權力過程的形式性,即程序性。
4、司法的專屬性:行政權具有可轉授性,司法權則具有專屬性。
5、司法的終極性:行政效力非終極性,司法權效力有終極性。司法權是最終、最權威的判斷權。是司法權典型特徵
6、司法的交涉性:行政權的運行方式具有非交涉性。司法權運行方式的交涉性,即控、辯、審三方展開抗辯
7、司法的非服從性:行政權存在層級的服從性,司法權的管理關系則是非服從的,以法律為准繩是司法的本質體現。
8、司法的公平優先性:行政權的價值取向是具有效率優先性,司法權的價值取向具有公平優先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