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現行的

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現行的

發布時間: 2025-09-05 22:23:13

民法典出台後民法總則還有效嗎

法律分析:民法典出台後民法總則無效。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❷ 《民法典》施行後,如何適用新舊法律和司法解釋(最高院解答)

《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民法典》原則上僅能適用於該法施行後發生的法律事實,《民法典》施行前發生的法律事實,原則上只能適用當時的法律,但依據《立法法》的規定和民事審判本身的規律,在例外情況下還是要承認《民法典》的溯及力。在《民法典》施行前,《民法典》的一些規定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在《民法典》施行前,雖然人民法院不能依據《民法典》作出裁判,而只能依據現行的法律進行裁判,但如果現行法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得不清楚,而《民法典》有規定或者規定得更加清楚,人民法院在裁判理由部分援引《民法典》的規定作為說理的依據,也是前述法律解釋方法的必然要求。盡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4月9日印發的《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紀要》,就如何准確把握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新舊銜接適用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1.正確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時間效力規定》,處理好新舊法律、司法解釋的銜接適用問題。堅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理預期。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時間效力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包括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規定廢止的法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法釋〔2020〕16號)廢止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法釋〔2020〕17號)等5個修改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所涉及的修改前的司法解釋。
2.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根據《時間效力規定》應當適用民法典的,同時適用民法典相關司法解釋,但是該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3.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需要引用已廢止的司法解釋條文作為裁判依據時,先列明《時間效力規定》相關條文,後列明該廢止的司法解釋條文。需要同時引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及行政法規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確定引用條文順序。
4.人民法院需要引用《修改決定》涉及的修改前的司法解釋條文作為裁判依據時,先列明《時間效力規定》相關條文,後列明修改前司法解釋名稱、相應文號和具體條文。人民法院需要引用修改後的司法解釋作為裁判依據時,可以在相應名稱後以括弧形式註明該司法解釋的修改時間。
5.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根據《時間效力規定》應當適用民法典的,同時列明民法典的具體條文和《時間效力規定》的相關條文。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裁判文書引用法律、司法解釋時,不必引用《時間效力規定》的相關條文。
6.從嚴把握溯及適用民法典規定的情形,確保法律適用統一猛襪拍。除《時間效枝羨力規定》第二部分所列具體規定外,人民法院在審理有關民事糾紛案件時,認為符合《時間效力規定》第二條溯及適用民法典情形的,應當做好類案檢索,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層報高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認為符合《時間效力規定》第二條規定的「三個更有利於」標准,應當溯及適用民法典規定的,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最高人民法院將適時發布相關指導性案例或者典型案例,加強對下指導。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好模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民法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沖擊和不適。

❸ 民法典生效後哪些法律作廢

民法典實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都廢除了。
下面就是詳細內容:
1、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
2、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這次編纂沿著常委會法工委在提出的「兩步走」思路進行,即:先制定《民法總則》,再整合其他單行民事法律為民法典。其中《民法總則》,完成了第一步;各分編草案打包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隨後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有的進行了三審,此後,《民法總則》與分編草案一同形成完整民法典草案,於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受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法典問世比原計劃晚了兩個半月,但並未脫離完成立法的時間表。民法典回應疫情,在監護制度、財產徵用、物業責任、國家訂貨合同等方面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3、交付表決前,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草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如,實踐中,有的物業服務人員採取斷水、斷電等方式催收物業費,對業主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民法典合同編物業服務合同一章增加了禁止性條款。如,提交審議的草案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最終出爐的民法典將「言語、行為等方式」進一步細化為「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
二、《民法典》新增內容
《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的頒布適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如以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1、居住權擬入法
居住權保障「居者有其屋」,為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提供最低居住保障。
2、小區電梯廣告收益歸誰?
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後,屬於業主共有。
3、高鐵霸座怎麼治?
針對高鐵霸座,旅客、承運人分別應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運、運輸。
4、刷臉識別將受限
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5、向性騷擾說不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6、胚胎實驗劃紅線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危害人體健康、違背倫理道德、損害公共利益。
7、隱私權利得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擅自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8、可離可不離,一個月後再決定
協議離婚設置30天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9、高空拋物墜物鎖定責任人
針對高空拋物墜物,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總結全文就是從民法典生效後,總共將有九部法律廢止。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第四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而民法典有具體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
第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❹ 如何寫有關民法典的作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 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系方面的法律規范。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 私 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說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稱為 帝王規則 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說: 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范健全,說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說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 《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

❺ 婚姻法已經作廢了嗎

【法律分析】:婚姻法已經作廢。《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的出台,標志著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全國首屆公訴人律師辯論賽視頻 發布:2025-09-05 23:51:57 瀏覽:805
因法律知識普及不夠引起犯罪的案例 發布:2025-09-05 23:50:40 瀏覽:85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本科專業 發布:2025-09-05 23:43:53 瀏覽:570
台灣以法治國 發布:2025-09-05 23:42:37 瀏覽:337
法官清嗎 發布:2025-09-05 23:34:06 瀏覽:602
司法考試選擇題分值 發布:2025-09-05 23:30:30 瀏覽:98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社會力量 發布:2025-09-05 23:20:31 瀏覽:712
青年法官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05 23:20:24 瀏覽:516
中山南頭勞動法 發布:2025-09-05 23:20:17 瀏覽:125
規章制度合同範本 發布:2025-09-05 23:08:34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