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民法典視頻
A. 民法典1133條原文
「遺囑」那些事在中國傳統社會的認知里,許多人忌諱談及死亡,認為生前立遺囑「不吉利」。正是受到這種觀念影響,往往容易出現在被繼承人死後因遺產繼承問題協商無果,產生甚至激化家庭矛盾,上演家族間遺產「爭奪戰」,使得家庭原本的溫情消散殆盡。
生前立好遺囑,未雨綢繆,它既能夠確保立遺囑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處分遺產,還能避免自己的「身後事」變成「麻煩事」。
1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3條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Q1
所有的人都可以立遺囑嗎?
不是
。
立遺囑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立遺囑的能力,所以不能設立遺囑。
Q2
遺囑中可以處分哪些財產?
遺囑人可以處分自己名下的財產,如工資、存款、車輛、房屋等合法財產。但是注意,
不能處分國家、集體、他人所有的財產
,例如夫妻之間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遺囑人只能處分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財產。
2
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
只有在遺囑人死亡時才生效
。並且,遺囑人的想法發生變化的,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Q3
寫好的遺囑,被他人篡改怎麼辦?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遺囑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欺詐、脅迫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3
《民法典》頒布後,在保留原有的自書、代書、公證、錄音、口頭遺囑的基礎上,繼承編
新增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形式
。遺囑的形式這么多,該選擇哪種好呢?
(一)
口頭遺囑要慎用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8條: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 案例:
張大爺因突發心臟病緊急送入醫院,在手術前因情況緊急,張大爺在醫生和護士的見證下,口頭立下遺囑將自己的財產的一半留給老伴,一半留給兒子。好在醫生的極力搶救,張大爺轉危為安,並且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康復出院。五個月後,張大爺心臟病復發死亡。若張大爺僅有老伴和兒子兩位繼承人,且未立其它遺囑。那麼張大爺去世後的遺產該如何處置呢?
√ 解答:
張大爺病危時在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下,其立有一份口頭遺囑。但張大爺康復後,未能及時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下遺囑,故其先前的口頭遺囑內容是無效的,按照法定繼承處理,遺產原則上由老伴和兒子平分。
(二)
自書遺囑要注意什麼?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4條: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自己寫是遺囑是自書遺囑,需要從頭到尾都要本人親筆書寫、簽名,並且註明年、月、日哦。
(三)
代書遺囑的關鍵是?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5條: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並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簽名,註明年、月、日。
若遺囑人不會寫字,或因身體原因無法拿筆寫字,此時可以找其他人幫忙書寫遺囑,即法律規定的代書遺囑。代書遺囑關鍵是要找到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其中一個見證人可以代書,寫完之後遺囑人、代書人、其他見證人都要簽名,並註明年、月、日。這樣一份代書遺囑就寫好了。
另外,無論是在立自書、代書遺囑或者口頭遺囑,最好能夠將自己
立遺囑的過程全程拍攝下來
,這樣就能很清楚到知道立遺囑時神智是否清楚,都有誰在場,是否是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避免他人對遺囑真實性產生質疑。
(四)
遺囑也可以列印了
《民法典》將列印遺囑確定為法定遺囑形式之一,對其形式要件也予以明確。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6條: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 案例:
王阿姨生前立有兩份遺囑,自書遺囑在前,載明自己名下房產由再婚的丈夫繼承,落款處有王阿姨親筆簽名,註明年、月、日。兩年後,王阿姨列印了一份遺囑,載明自己名下房產由兒子繼承,除簽名外其他內容均是列印。現再婚丈夫起訴王阿姨兒子要求按照自書遺囑來繼承房產,其訴請能否得到支持呢?
√ 解答:
應當得到支持,雖然《民法典》確認列印遺囑形式,但是王阿姨列印的遺囑不滿足其形式要件,未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且未在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故因列印遺囑不滿足形式要件而被法院認定未無效,進而支持王阿姨再婚丈夫的訴請。
(五)
拍一段短視頻可以做遺囑嗎?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37條: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民法典》繼承編在錄音遺囑的基礎上,確認了錄像遺囑作為法定遺囑形式之一。這就意味著遺囑人可拍一段短視頻作為遺囑,
但需要滿足一定形式要件
,
一是
需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
二是
遺囑人口述遺囑內容;
三是
遺囑人和全體見證人應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六)
公證遺囑不再具有優先效力
公證遺囑即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的遺囑,需遺囑人親自到公證機關申請辦理公證或者請求公證人員到其所在地辦理遺囑公證,需由兩名以上的公證員按照公證處標准流程辦理,公證人員在對遺囑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審查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公證,出具《遺囑公證書》一式二份,由公證機關和遺囑人分別保存。
法條鏈接:
《民法典》第1142條: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無論選擇哪種遺囑形式,都需要
確保遺囑的內容表述准確,具體,否則易產生歧義
。其次自書、代書遺囑要本人簽名,若僅有蓋章或手印,很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時,要寫清楚年、月、日,若遺囑人前後存在多份遺囑的,能夠區分出前後順序。再次,選擇誰做遺囑的見證人也很重要,否則,遺囑的真實性難以保證。
Q4
哪些人不可以作為遺囑的見證人?
一是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不能作為見證人。
二是
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是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例如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因遺產份額的處分關繫到其債權能否完全實現的問題。
B. 我與民法典的關系與感想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體會(一)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這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著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說,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里行間都書寫著「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系置於財產關系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范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相信隨著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體會(二)
典,意味著規范,系統。法典,是對法律的提煉與整合。薩維尼說:「法典是對全部現有法律系統性的整理與編纂,並且具有由國家賦予的排他性的唯一的法律效力。」培根說:「應當制定一部法典的時代,必當在智慧上超越此前的一切時代,因此一個必然的結論是,其立法能力必定為其他時代所不及。」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首部民法典的問世,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人民權益具有重大意義。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
作為新時代的法典,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得以實現。例如,民法典規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的到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有序,讓社會更加和諧。
作為一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先後經過4次修改,歷時五年,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他的出台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需求,它標志著我國私權治理體系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我們相信,作為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民法典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體黨員應順應時代潮流,以更高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體會(三)
作為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回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自助行為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范。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復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C. 一組民法典脫口秀短視頻近日走紅,對此你怎麼看
網上有一組“民法典脫口秀”短視頻走紅了。表演者錢易文就職於上海市崇明區司法局,主要工作是負責普法宣傳和人民調解。在這則視頻中她用動畫還原案件,生動解讀“法言法語”,“用輕松一點的氛圍”科普《民法典》,被稱為最會講段子的調解員!網友看了視頻之後紛紛表示,這樣的網紅越多越好。把嚴肅的法律條文和生動的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民眾的觀看熱情,十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