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公文處理辦法
1. 紅頭文件不蓋公章是否生效
不蓋公章不會生效。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國發[2000]23號發布)第二章 公文種類(十三)會議紀要第三章 公文格式(九)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以外,應當加蓋印章。
但一些文件是由臨時機構所發,沒有公章,可在蓋章處直接寫明發文單位(正規蓋章的文件只寫發文日期,不寫單位),或在單位名稱上加蓋代章單位章並著名代章。其實,紅頭文件是種泛指,很多事務性公文,也是用套紅頭的文件紙發,但按照公文管理規定,是可以不蓋章的,比如會議通知。
(1)人民法院公文處理辦法擴展閱讀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上有要求:「公文中有發文機關署名的,應當加蓋發文機關印章,並與署名機關相符。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和電報可以不加蓋印章。
1,特定格式的「會議紀要」不加蓋印章。
2,命令(令)、議案不加蓋機關印章。
3,法定會議通過的決議類公文不加蓋印章。
4,聯合上報的公文,協辦機關可以不蓋章。
5,地市州盟以上黨的機關下發公文可以不蓋章。
2. 此致某某區人民法院 格式怎麼寫,是「此致」頂格寫還是「某某人民法院」頂格寫
此致寫在左邊,空兩格,不需要頂格,。某某人民法院另起一行,還是寫左邊,但是需要頂格寫。生活中碰見一些事情的時候,是需要自己去寫起訴狀的,這就涉及到一些公文書寫。示例如下。
示例:
此致
XX人民法院
(2)人民法院公文處理辦法擴展閱讀:
基本寫法
起訴狀主要分為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外加附項。
1、首部。
包括標題、起訴書當事人(包括代理人、代表人)身份情況、案由等。標題要寫明案件性質和文書種類名稱,如寫「刑事訴狀」、「民事訴狀」或「行政訴狀」。
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雙方,寫時依照先原告人後被告人的順序,分別依次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如系機關、團體或企事業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的全稱、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與職務。案由要寫明案件名稱,如離婚、繼承、損害賠償等。
2、正文
包括請求事項、事實和理由。訴訟請求事項要寫明請求法院解決有關民事、刑事或行政權益爭議的具體問題,如要求與被告離婚、賠償損失、履行合同等。
事實和理由首先要寫明侵權行為或犯罪的事實及雙方爭議的具體內容,要把何時、何地、何人、何種手段、情節經過、造成何種後果危害、各自應負的責任,以及實質性分歧等寫清楚。
然後,要根據事實和證據闡明理由,具體寫法可採取先寫事實後寫理由的分述法,也可採取邊寫事實邊講道理的夾敘夾議法,視案情而定。
3、尾部。
在正文下面,另起一行寫明致送機關,而後在其右下方由具狀人簽名或蓋章,註明具體的年月日。如是律師或他人代書,應寫明代寫人姓名和工作單位。
4、附項
應具體說明起訴狀副本的份數和證據的種類、名稱、數量以及證人的姓名、住址等。
3. 人民法院訴訟文書立卷歸檔辦法(1991)
一、總則第一條人民法院的各類訴訟文書,是國家重要的專業文書之一,它所形成的訴訟檔案,是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真實記錄,反映了人民法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情況以及人民法院的基本職能,又是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活動的重要依據和必要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法院訴訟檔案的特點,制定本辦法。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嚴格按照本辦法的要求,做好立卷歸檔工作。第二條人民法院的訴訟文書,要根據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類別,按年度、審級、一案一號的原則,單獨立卷。一個案件從收案到結案所形成的法律文書、公文、函電都使用收案時編定的案號。第三條各類訴訟文書必須用標准十六開辦公紙,並用毛筆或鋼筆(用墨汁或碳素、藍黑墨水)書寫、簽發。第四條人民法院的各類訴訟文書,應按照利於保密、方便利用的原則,分別立為正卷和副卷。第五條人民法院應把訴訟文書立卷歸檔工作列為審判庭崗位責任制內容之一。由承辦書記員負責收集、整理立卷,承辦審判員和庭長負責檢查卷宗質量,並監督承辦書記員按期歸檔。二、訴訟文書材料的收集第六條人民法院在收案後,承辦書記員即開始收集有關本案的各種訴訟文書材料,著手立卷工作,在案件辦結以後,要認真檢查全案的文書材料是否收集齊全,若發現法律文書不完備的,應及時補齊或補救,並去掉與本案無關的材料,再行排列整理。第七條入卷的訴訟文書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有領導人批示的材料除外),重份的材料一律剔除。本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可保留三份,裝入卷底袋內備用。第八條手續簡單的執行案件的文書材料,可與原審案卷合並立卷歸檔。需長期執行的案件的文書材料,用原審級收案號單獨立執行卷,歸檔後與原審案卷合並保管。受委託代執行案件形成的簡易材料,應移送原審法院保管。第九條下列訴訟文書材料可以不歸檔,由承辦單位自行處理:
1.答復來信來訪人到有關單位直訴的;
2.轉交有關單位辦理的;
3.沒有參考價值的信封、轉辦單、工作材料;
4.內容相同的重份申訴材料;
5.法規、條例復製件;
6.一般的法律文書草稿(未定稿);
7.與本案無關的材料。三、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第十條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總的要求是按照訴訟程序的客觀進程形成文書時間的自然順序,兼顧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排列。第十一條刑事一審案件正卷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
(1)卷宗封面;(2)卷內目錄;(3)案件移送書(收案筆錄);(4)起訴書(自訴狀)正本及附件;(5)送達起訴書筆錄;(6)聘請、指定、委託辯護人材料;(7)自行逮捕決定、逮捕證及對家屬通知書;(8)搜查證、搜查勘驗筆錄及扣押物品清單;(9)查封令、查封物品清單;(10)取保候審、保外就醫決定及保證書;(11)退回補充偵察函及補充偵察材料;(12)撤訴書;(14)調查筆錄或調查取證材料;(14)贓、證物鑒定結論;(15)審問筆錄;(16)被告人坦白交代、揭發問題登記表及查證材料;(17)延長審限的決定、報告及批復;(18)開庭前的通知、傳票、提押票換押票;(19)開庭公告底稿;(20)開庭審判筆錄(公訴詞、辯護詞、證人證詞、被告人陳述詞);(21)判決書、裁定書正本(刑事附帶民事部分的調解書、協議書、裁定書正本);(22)宣判筆錄(委託宣判函及宣判筆錄);(23)判決書、裁定書送達回證;(24)司法建議書;(25)提押票;(26)抗訴書;(27)上訴案件移送書存根;(28)上級人民法院退卷函;(29)上級人民法院判決書、裁定書;(30)執行通知書存根和回執(釋放證回執);(31)贓物、證物移送清單及處理手續材料;(32)備考表;(33)證物袋;(34)卷底。
刑事一審案件正卷中關於死刑、死緩訴訟文書材料的排列順序,在(23)與(24)之間依次排列:
(1)死刑、死緩的復核報告及上訴移送函;(2)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裁定書或批復;(3)退卷函;(4)執行死刑命令;(5)暫停執行死刑的報告及批復;(6)死刑執行前驗明正身筆錄;(7)執行死刑筆錄;(8)執行死刑布告簽發稿;(9)執行死刑報告;(10)死刑執行前後照片;(11)死刑犯家屬領取骨灰或屍體通知;(12)屍體處理登記表。
上列訴訟文書排列完畢,再繼續排列(24)以後的訴訟文書。
4. 文件擬稿人有責任嗎
一般情況下,如果行政單位出台、下發、公布的文件、通知、規定等有問題,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則該行政單位是責任主體,由該行政單位承擔,與該單位的具體的擬稿人無關。但是,如果擬稿人出於主觀上的故意,有意造成法律事實的發生,致顫猛使該單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則該擬稿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念搜。
法律茄高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公文處理辦法的通知》第二十五條收文辦理主要程序(六)傳閱根據領導批示和工作需要將公文及時送傳閱對象閱知或者批示。辦理公文傳閱應當隨時掌握公文去向,不得漏傳、誤傳、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