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司法解釋
1. 法律和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法律分析:根據《立法法》確立的法律原則,法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
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2. 司法和法律的區別
1. 定義差異:司法,通常指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程序,運用法律解決案件的活動。而法律是國家產物,是統治階級為管理國家而經過立法程序所制定的法規。
2. 相關機關不同:司法機關主要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廣義上還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軍隊保衛部門及監獄等。而法律的制定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3. 效力差異:
1) 解釋主體:全國人大常委會屬於立法機關,其解釋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最高司法機關(兩高)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不得與立法解釋沖突。
2) 解釋效力: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兩高」的司法解釋屬工作層面,效力較低。
3) 解釋情況:法律案若在審議中因重大分歧擱置兩年或兩年未再次審議,由委員長會議報告終止審議。
4) 解釋程序:法律解釋草案需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並由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兩高」的司法解釋由內部部門或個人提出,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通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第四十二條。
3. 法律解釋與司法解釋的區別
司法解釋僅指司法機關在法律使用過程中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法律解釋回是一個大的概念,法答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范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繫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法解釋就屬於正式解釋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