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明確性原則

刑法明確性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12 21:04:44

A.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范的明確性,但不排斥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因為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在裁判過程中需要經過價值判斷的過程,而價值判斷的導致了法官的自由裁量,由此帶來了不確定性,因此一定程度上與明確性是對立的。

B.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范的明確性,但不排斥規范的構成要素要件。 這句話哪裡錯了

存在爭議。雖然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范的明確性,但刑法並不能完全排斥規范的構成要素,這種說法是正確的。規范的構成要件是與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指,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的構成要件要素。如刑法第262條規定的拐騙兒童罪的客觀要件為「拐騙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對這里的「拐騙」、「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監護人」等的理解,以及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這些要素,僅僅需要一般的認識活動即可得出結論,因而屬於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反之,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除了一般的認識活動外還需要法官進行規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樣的構成要件要素就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條規定的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客觀要件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侮辱婦女」,對於其中的「猥褻」、「侮辱」,就需要法官的規范的、評價的行為才能認定。如前所述,即使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規范要求明確性,但不可能完全排斥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如第237條者的「猥褻」、「侮辱」、第250條的「歧視」、「侮辱」,第260條中的「虐待」,第363條的中的「淫穢物品」等等,這些都是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但是只要刑法中還存在這些與道德、風俗相關的犯罪,就不可能完全排斥上述的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C. 如何理解罪之法定與刑之法定

罪刑法定原則是一項世界公認的刑法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是: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罪之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之法定。

我國刑法中的規定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不得定罪處罰。

二、如何理解罪之法定和刑之法定?

(一)成文法的明確性

刑法條文必須規范明確。立法者必須具體的明確規定刑罰法規,以預先告之人們成為被懲罰的對象的行為。

(二)刑罰適當性

即刑法規定的犯罪和刑罰應當適當,刑罰規定的犯罪,應順合以行為時確實是否需要刑罰處罰為前提。

(三)禁止適用事後法

即不知者無罪!不允許在法律規范施行後,再對法規施行前的犯罪行為予以處罰,又稱為「刑法無溯及效力」。

但隨著刑法的不斷完善,其溯及力的確定多為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在新法規定更輕的情況下,刑法具有溯及力,這是保障人權的要求,也是有利於犯罪嫌疑人的,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刑法的權威與統一性,實現刑法預防犯罪的目的。

(四)絕對禁止或排斥類推適用

類推推理是把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事項,比照刑法中最類似的事項加以解釋的方法。

在罪刑法定原則下,類推解釋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內容「解釋」進去,這是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相斥的,所以罪刑法定原則使得刑法的適用禁止類推推理。

但刑法又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法律規范,在禁止類推適用的范疇內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即從完全否定類推到容許有限制的類推適用,即在有利於被告人的場合下,容許類推適用,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一重大進步。

(五)絕對禁止不定期刑,實行絕對確定的法定刑

刑法規定一定的量刑范圍,讓法官在范圍內根據案情,具體裁量。若刑法中存在沒有規定刑期的自由刑,罪犯服刑期長短的權利則完全由行刑機關掌握,這會喪失刑法保障人權的機能。

所以法定刑或宣告刑都不允許絕對的不定期刑。因而從根本上應確立相對不定刑期,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讓其考慮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裁量刑罰,從而不偏斥於罪刑法定原則的內涵與本質。

(六)排斥習慣法的適用

刑罰僅僅只能依據成文法規,刑罰的根據只在於成文法,而不依據習慣,道德,風俗,民間法來決定。這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當然結論。

D. 罪刑法定原則 中的禁止類推解釋

禁止類推解釋不是禁止一切類推解釋。它不禁止擴大解釋。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都允許擴大解釋但不允許類推解釋。原則上不允許類推實務中也不允許類推解釋。

禁止類推和類推解釋不是一個概念。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禁止類比解釋,而類比解釋與擴展解釋的界限不僅僅是詞語的使用問題。

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生命,其理想基礎是民主和尊重人權原則。合法性原則禁止類比解釋,但並不禁止解釋擴張(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擴大解釋的結論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因此,對區域分類的解讀和拓展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從解釋擴張和類比解釋的限度來看,理論上可以列舉很多:首先,在形式上,解釋擴張所取得的結論不超過刑法的可能含義,而是在《刑法》的「范圍」內得到解釋。近似律和結論的類比超出了該術語的可能性。其意義在於超越刑法的「范圍」。

其次,從解釋的角度來看,刑法解釋的擴張側重於刑法本身,它仍然是對刑法規范的邏輯解釋;類推,側重於刑法之外的事實,是對事實的比較。

第三,從立法者的意義上看,擴大解釋是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確;類似的解釋,除了立法者的意思之外,還主張解釋者自己設定的原則。

第四,從理論上講,解釋擴張是刑法概念的擴張性定義,它使刑罰行為包含在概念中,類比是承認某一行為不是刑罰的對象,而行為則是刑罰的目的。基於與刑法規定的類似行為同樣的邪惡性質。懲罰對象。

第五,實質上,解釋的擴展不超過公民預測的范圍;類比解釋超越公民預測的范圍。然而,類比解釋和擴展解釋之間的界限仍然是難以區分的。例如,「賣淫」是否包括同性之間的性,是否「同居」包括通姦,以及「財產」是否包括財產利益,這一點值得懷疑。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有些解釋是類比解釋或擴展解釋。換言之,如果刑法處罰原則禁止了某種解釋,則有必要通過權衡刑法的目的、刑罰的必要性、國家預測的可能性、協調CR的規定等來得出結論。刑法的解釋結論與語言的核心意義以及刑法的發展趨勢之間的距離。在許多情況下,它甚至不是一個措辭的問題,而是如何考慮法律的性質和行為的性質,以及如何平衡保護功能和保障功能。相同類型的行為可能被解釋為犯罪,因為其處罰的必要性很小,不被解釋為犯罪,或者因為其處罰的必要性。因此,類比解釋與擴展解釋之間沒有絕對的固定界限。

拓展資料:

類推解釋:類推解釋是指對於相類似的案件應作相同處理,其法理基礎在於平等原則,也是正義的要求。目前理論界支持的廣義說認為,類推解釋是指在一個具體事實與法律規定情況相似,但根本不可能為該法條的字面含義所包容的前提下,以其相似性作為援引某一法律規定為依據的解釋方法。

熱點內容
缺乏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10-10 01:15:15 瀏覽:302
准則於條例談心談話 發布:2025-10-10 01:02:46 瀏覽:685
八級專業英語法律碩士 發布:2025-10-10 00:32:54 瀏覽:677
中級經濟法預算 發布:2025-10-10 00:25:18 瀏覽:309
浙江法律碩士點 發布:2025-10-10 00:12:08 瀏覽:758
司法所實習日誌 發布:2025-10-10 00:12:04 瀏覽:701
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10-10 00:11:12 瀏覽:940
2014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發布:2025-10-10 00:10:09 瀏覽:160
河南兆旭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9 23:55:42 瀏覽:463
愛國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發布:2025-10-09 23:38:16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