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商法案件
『壹』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報告_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國際商法》課程作業
《海上貨物運輸法案》
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小組編號:第6小組
案例分析小組成員:
INB13032 胡蕾
INB13034 趙蓮潔
INB13015 楊姬蓉
IBT12064 張雨晴
作業完成班級:國際商務13級(1)班
作業完成時間:2015年11月15日
背景和案情
原告Z.K.航海公司,是一家在美國銷售遊艇的進口商。1987年,五艘遊艇由Archigetis從台灣裝運至美國。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在運輸途中,一艘遊艇滅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原告在運輸途中對貨運提單付款。被告辯稱其賠償責任只限於一艘遊艇500美元。
一、 當事人(Parties)
原告:Z.K.航海公司-----收貨人(提單購買者)
被告:Archigetis--------承運人
二、 法院(Court)
佛羅里達南部管區聯邦地區法院
三、 時間(Date)
案件發生時間:1987年
案件受理時間: 1991年
四、 事實(Fact)
五艘遊艇由Archigetis從台灣裝運至美國。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在運輸途中,一艘遊艇滅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Z.K.航海公司在運輸途中對貨運提單付款。
五、 爭議焦點(Issue)
1. 每艘遊艇是否構成一個包裝單位;
2. 承運人賠償責任是否只限於一艘遊艇500美元。
六、 裁決結果(Disposition)
1. 法院認為每艘遊艇構成一個包裝單位;
2. 托運人有充足的機會聲明貨物的價值;
3. 承運人有理由將其賠償責任限定在每包裝單位500美元內。 提單的購買者應當受到提單條款的制約,包括有關閉禪伏賠償限額的條款。
七、 推理過程(Reasoning)
首先,
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襲祥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
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
其次,
(一)原告聲稱提單中沒有留有足夠地方來聲明貨物的價值,但粗略查看過提單後,證明原告所述並非事實。提單的正面,用大寫字母註明:如果當事人願意付出更高的運費,可事先聲明貨物價值,並根據提單背面的第18條按貨物價值計算運費。第18條規定,除非事先聲明貨物價值並支付相應運費,否則貨物損失賠償以每單位500美元為限。盡管提單上沒有特定的空格留給托運人填寫貨物價值,但只要托運人願意,提單上有足夠的空白位置可用來註明。
(二)原告辯稱盡管托運人有充足的機會聲明貨物的價值,但對於可轉讓提單的購買者則根本沒有如此機會。但可轉讓提單的購買者只能享有托運人享有的權利,在貨物裝載上船後即為無效。為此,如果托運人沒有事先聲明貨物更高的價值,那麼提單購買者現在就不能訴訟。
(三)原告聲稱遊艇支架只是便於遊艇的裝載、運輸,不能視其為包裝,因為支架並沒有完全包圍遊艇。原告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包裝,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貨物運輸、搬運的,並不要求包裝一定需要完全包圍貨物。
最後,
判定每艘遊艇可以作為一個包裝單位。轎攜根據《海上貨物運輸法案》中的賠償責任限定條款,承運人可以把貨物損失賠償限定在每艘遊艇500美元內。
八、 案件啟示 (Implementation)
1. 提單背面的條款主要規定承運人和托運人的權利義務。如果對承運人責任的規定違反了提單所使用的某國海商法的強制性規定,則該有關條款無效。
例如,提單背面有關賠償金額的條款規定承運人對貨物滅失或損害負有責任時,承運人對每件或每一其他貨運單位的貨物的賠償,不超過一定限額。該條款還規定,如托運人在貨物裝船前,書面申報了高於限額的貨物價值,並已在提單正面上註明,則按實際損失賠償,不受限額限制。
2. 包裝,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貨物運輸、搬運的,並不要求包裝一定需要完全包圍貨物。
3. 國際貿易中,是由賣方(托運人)與海洋運輸公司(承運人)簽訂合同而到達目的港後,向買方或其他提單持有人(收貨人)交貨,如果貨物有損,則是由收貨人向承運人索賠。
九、 小組分工(Group Work)
案例分析報告攥寫:胡蕾、張雨晴
案例分析PPT製作:楊姬蓉、趙蓮潔
『貳』 商事案件包括哪些
商事案件包括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相關的案件。商事案件是指適用於商法的案件,商事案件專指市場經濟領域商事主體之間的糾紛案件。涉及商事案件由《公司法》、《合同法》、《合夥企業法》等調整。商事案件的基本宗旨與保護意識不同商法以規定商事主體和商事行為己任。商法則側重於保護商事主體的營利,即以法律制度規范為營利動機的商事行為。市場的發展瞬息萬變,交易的快速與安全是商事主體達到營利目的必要條件,因而商事審理一保障交易的快捷與安全為基本宗旨。例如,其中我國《公司法》第一條規定,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叄』 商法案例分析
商法案例分析
某日,深圳市福田區法院委託深圳新國通商品拍賣公司拍賣一批布料、服裝和染布設備。康金玲系安徽淮南市人,常往返於安徽與深圳之間,是日,恰巧從拍賣廣告中看到了這一消息,於是來到現場。
康金玲拿到拍賣方提供的拍賣清單後仔細查看,發現編號為A2的一批小方巾很特別:60包,每包200打,總計144000條,市價約值10萬元,但是清單中標明的起拍價僅為475.20元。她感到懷疑,詢問工作人員是否有誤。沒想到工作人員很乾脆,說沒錯,還勸她如果覺得便宜可以去買。
康金玲認為這可能是拍賣公司的一種標價手段,故意採用特低價起拍。不料,小方巾無人競買,她僅以起拍價買到了這批小方巾。就在她交清價款和傭金、領到成交憑證准備取貨時,拍賣公司拒絕交貨,解釋說,己方工作人員失誤,清單上的標價弄錯了兩位小數點,原價應為47520元。
雙方訴諸公堂。羅湖區法院一審認定,被告方對拍賣物底價發生了重大誤解,拍賣合同撤銷。
羅湖區人民法院經公開開庭審理認為:由於被告工作人員的失誤,致使被告將A2號拍賣品以底價的10%價格賣出,被告對拍賣品的起叫價(底價)發生了重大誤解。被告請求法院撤銷對該拍賣品的拍賣行為,應予准許。被告在這次拍賣中有過錯,應返還原告所交的價款和傭金,並賠償原告因此而遭受的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該院於1996年9月20日判決如下:
一、撤銷被告新國通拍賣公司對A2號拍賣品的拍賣行為。
二、被告新國通拍賣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康金玲交付的價款和傭金500元,並按銀行同期貸款和利率計算利息至還款日止;賠償原告康金玲經濟損失人民幣1690元。
三、原告康金玲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上訴人康金玲訴稱:我參加競拍的行為符合有關規定。拍賣一經落槌即為成交。被上訴人新國通拍賣公司工作失誤不能作為民法上的重大誤解。要求二審法院改判,確認該拍賣行為有效。
被上訴人新國通拍賣公司辯稱:雙方未簽署成交確認書,拍賣行為是無效的。原判正確,應予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