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試2018年真題

司法考試2018年真題

發布時間: 2025-09-13 23:45:45

Ⅰ 2018年司法考試每科總分是多少多少分過

每科總分值為150分,四張試卷總分為600分。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合格分數線為360分,而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合格分數線為320分,西藏自治區的合格分數線放寬為290分。考試內容如下: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試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1)司法考試2018年真題擴展閱讀

報考所需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證。

2、畢業證書。畢業證書應當能夠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網站查詢或認證。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者國外高等學校學歷學位證書報名的,須具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學歷學位認證書。

3、申請享受放寬政策人員,須具有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戶籍。網上報名時,應上傳戶口簿首頁及本人頁電子照片。

4、電子證件照片。

5、司法行政機關要求的其他材料。

Ⅱ 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老太公園散步意外摔倒後身亡

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老太公園散步意外摔倒後身亡

老太太在公園散步時,被公園的磚塊絆倒後骨折,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之後死者家屬以「意外死亡」為由向保險公司索賠意外險,但保險公司對「意外死亡」有不同的理解,認為死者雖然是因摔跤就醫,但其死亡並非摔倒造成,而是由其自身的疾病造成的死亡,不在理賠范圍內,因此拒賠。

那麼,意外摔倒後身亡,保險公司是否應當理賠意外險呢?

今年7月,77歲的秦老太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某公園內散步時,不幸被公園翹起的一塊磚塊絆倒,當時右髖部著地,疼痛感劇烈,家人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治療,醫院X片檢查顯示秦老太為右股骨粗隆間骨折,要進行手術治療帶瞎,醫院在術前結合患者既往病史進行輔助檢查,明確秦老太在入院時患有右股骨粗遲岩隆間粉碎性骨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左腎囊腫、腦梗死、肺癌等多種疾病,檢查後,醫院為秦老太進行手術骨折復位內固定治療,因秦老太基礎疾病較多應激性加重,入院11天後,秦老太因創傷後基礎疾病進一步加重致呼吸衰竭死亡。

據了解,2016年10月26日,新疆社會保險管理局為包括秦老太在內的團場職工及家屬在保險公司投保了國壽農村小額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保險期限為一年,保險限額為5萬元,秦老太摔倒是在保險期限內,故秦老太死亡後,家屬找保險公司進行理賠,但保險公司以秦老太此次發生的事故不屬於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為碼行御由出具了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秦老太家屬遂向庫爾勒鐵路運輸法院提起了訴訟。

近日,庫爾勒鐵路運輸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保險公司賠償秦老太的家屬5萬元保險金。

因意外導致其他疾病也屬於保險范疇

【以案釋法】

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此案中保險條款明確約定了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並自該意外傷害發生之日起180日內因該意外傷害導致身故的,保險公司按該被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扣除已給付傷殘保險金後的余額給付身故保險金。根據該條款規定,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自發生之日起180日內因該意外傷害導致身故的,都屬於被告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

秦老太因意外摔傷骨折後就醫治療,並在治療11天後死亡,醫院也證實被保險人秦老太的死因是骨折創傷出現呼吸衰竭心肺功能衰退、衰竭導致,秦老太因該意外傷害11天後身故並未超過該條款規定的180天限制,符合保險條款的約定。被保險人秦老太雖然年事已高並且自身患有疾病,在訂立保險合同時,被告保險公司就應當預見到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的被保險人中可能存在體弱多病的老年人群,但保險條款中並未說明此類群體不得參保。

因此,被告保險公司應當遵守誠信原則依據保險條款的約定忠實履行合同義務。一審判決作出後,保險公司未提出上訴,並按期履行了判決書中的給付義務。

審理此案的法官表示,很多人都會為自己或家人購買各類保險,投保人在購買保險時,除了聽保險業務員對險種進行解讀,一定要在簽訂合同前認真研讀書面的保險條款,尤其是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以及保險公司的理賠范圍,保險公司在銷售保險時,也一定要對免責條款進行解釋說明,讓投保人及被保險人對自己的權利義務有明確的了解,避免在發生保險事故時雙方當事人發生不必要的爭執。

特別推薦>>>

Ⅲ 求司法考試教材電子版的。

我是11年過的司法。首先告訴我你有法律基礎嗎?是法律專業在讀或者不是?如果是有基礎,我建議你直接到網上下載講義和音頻,比如網路「刑法 MP3」就可以搜到刑法的。對照著講義聽音頻就可以,而且一個學科可以反復聽或者多聽幾個名師。最後留一個月或半個月做真題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法律基礎,建議先借一套本科法學教材自學,或者直接看三大本,然後具備一定基礎之後,接下來還是像前面說的,講義和音頻! 不要買什麼其他書或者參加培訓班之類的。浪費。
我就是聽講義和音頻,其他一律不看,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你應該懂。刑法推薦韓友誼(極力推薦),民法李建偉、丁紹寬,刑訴陳少文(極力推薦),行政趙鵬、徐金貴,國際法楊帆,經濟法公司法張海峽(極力推薦)、肖釗,民訴是一女老師也不太記得了,好像是楊秀清,法理法制史是葉小川。 推薦了的是講得好比較有印象的,但事實上因為時間足夠,你還可以聽其他老師的,撿漏補缺,也很有借鑒意義。 先聽民刑,法理法制史分值比較少的可以放最後聽。

Ⅳ 2018年法考刑法主觀題答案

刑法,一直是司法考試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實務上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學說,都有好多種答案。而且,在考試中,尤其是在主觀題的考察中,又著重考察多種處理角度,這樣也加大了法律考試的難度。就像這道2018年的法考真題,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不同理解。由於處於學習階段,就不得不借鑒多種參考意見,以保證在下次的考試中,可以從容應對。在法律考試中,最難拿分的就是刑法,但不能因為難拿就放棄,還是要督促自己,繼續努力。

【案情】

王某組織某黑社會性質組織,劉某、林某、丁某積極參加。一日,王某、劉某在某酒店就餐,消費3000元。在王某結賬時,收銀員吳某偷偷調整了POS機上的數額,故意將3000元餐費改成30000元,交給王某結賬。王某果然認錯,支付了30000元。

王某發現多付了錢以後,與劉某去找吳某還錢,吳某拒不返還。王某、劉某惱羞成怒,准備劫持吳某讓其還錢。在捆綁吳某過程中,不慎將吳某摔成重傷,因為擔心酒店其他人員報警,故放棄挾持,離開酒店。

在王某和劉某走出酒店時,在門口被武某等四名保安攔截。王某遂讓劉某打電話叫人過來幫忙,劉某給林某、丁某打電話,並私下叫二人帶槍過來,林某二人將槍支藏在衣服里,護送王某上了私家車。

武某等人見狀遂讓四人離開。王某上車以後氣不過,讓劉某「好好教訓這個保安」,隨即開車離開。劉某隨即讓林某、丁某二人開槍。林某、丁某二人一人朝武某腿部開槍、一人朝腹部開槍。只有一槍擊中武某腹部,導致其死亡,現無法查明是誰擊中。

【問題】

1、關於吳某的行為定性,有幾種處理意見?須說明理由。

2、王某、劉某對吳某構成何罪?須說明理由。

3、王某、劉某、林某、丁某對武某的死亡構成何罪?(其中王某的行為有幾種處理意見)?須說明理由。

【關鍵詞】

(1)被騙人處分意識的必要認識內容(財物性質,數量);

(2)索債型非法拘禁,結果加重犯;

(3)共同犯罪,共同正犯均對結果負責,因果關系;

(4)教唆犯;

(5)黑社會性質組織,集團犯罪首要分子。

【參考答案】

(一)對於吳某的行為,有盜竊罪、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三種處理意見。

吳某基於非法佔有目的,修改刷卡數額,對王某實施了欺騙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涉及到 被騙人處分意識的必要認識內容 的理解(是否需對財物的數量有認識) 。

觀點一:構成盜竊罪。

理由是:如認為作為詐騙罪構成要素的被騙人的處分意識,不僅要求認識到轉移佔有的財物的性質,也需認識到財物的數量。則本案中被騙人王某未認識到多支付的錢款數額及其轉移佔有的事實,對該數額(27000元)的錢款,系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移佔有。吳某系盜竊行為,根據刑法第264條,構成盜竊罪。

觀點二:構成詐騙罪。

理由是:如認為作為詐騙罪構成要素的被騙人的處分意識,只需認識到轉移佔有的財物的性質,無需認識到財物的數量。則本案中被騙人王某已認識錢款轉移佔有的事實,有處分財物的行為。吳某利用虛構數字的方式騙取王某實施處分行為,對該數額(27000元)的錢款,依照刑法第266條,構成詐騙罪。

另可答觀點三:信用卡詐騙罪。

理由是:如欺騙王某結賬時在POS機上刷用信用卡,可被認為是利用被害人錯誤的間接正犯行為,系 冒用他人信用卡的間接正犯行為 ,根據刑法第196條第1款第3項,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二)王某、劉某對吳某構成非法拘禁罪(致人重傷)。

1、王某、劉某對於多付出的錢款,客觀上具有合法的求償權;主觀上不具非法佔有目的。劫持捆綁吳某的行為,不能構成搶劫罪或綁架罪。

2、二人劫持吳某讓其歸還應還錢款,非法剝奪他人自由的非法拘禁行為,根據刑法第238條第3款的規定,構成非法拘禁罪。

3、在拘禁過程中過失致人重傷,觸犯過失致人重傷罪,根據第238條第2款的規定,系結果加重犯,構成非法拘禁罪(致人重傷)。

(三)關於王某、劉某、林某、丁某對武某的死亡的行為定性

1、對於正犯 林某 ,構成 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 與丁某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

(1)林某、丁某一人基於傷害故意、一人基於殺人故意,共同實施了致死行為,根據行為共同說(或部分犯罪共同說),依照刑法第25條第1款, 二 人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正犯。

(2)雖無法查明何人致死,但系共同正犯行為導致,故二人對於死亡結果,均需共同承擔刑事責任。

(3)林某欲射擊武某腿部,主觀上具有傷害故意,客觀主觀統一,根據刑法第234條,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2、對於正犯丁某,構成 故意殺人罪(既遂) 。與林某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

(1)丁某與林某系共同犯罪,客觀上共同對死亡結果負責,系致死行為。

(2)主觀上欲射擊武某腹部,主觀上具有殺人故意,客觀主觀統一,根據刑法第232條,構成故意殺人罪。

3、對於教唆者劉某,構成 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系教唆犯。

(1)客觀上,正犯林某實施了傷害行為,丁某實施了殺人行為;系劉某教唆引起,實施了教唆行為。

(2)主觀上,劉某基於「教訓」意圖教唆二人,系故意傷害罪的教唆故意,客觀主觀統一於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根據刑法第29條,構成教唆犯。

4、對於王某,可能被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故意殺人罪(既遂),涉及 集團犯罪首要分子承擔責任范圍 的問題。

觀點一:構成 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 ,系教唆犯。理由同上述劉某。如只考慮其實施的本案具體行為,並認為丁某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是黑社會集團之外的個人行為。因其基於「教訓」意圖教唆他人,根據刑法第29條,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的教唆犯。

觀點二:構成 故意殺人罪(既遂) 。 因王某系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領導者,屬於集團犯罪首要分子。如認為丁某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是黑社會集團范圍內的犯罪。根據刑法第26條第3款,需按照黑社會性質組織這種特定犯罪集團所犯全部罪行處罰。故其應對丁某實施的故意殺人罪(既遂)負責。

(四) 此外,王某組織黑社會性質組織,劉某、林某、丁某積極參加,根據刑法第294條第1款的規定,王某構成組織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劉某、林某、丁某構成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應當與前述罪名,數罪並罰。

【參考答案二】

註:楊艷霞作答(中國政法大學 副教授 法考名師)

【答案】1.關於吳某的行為定性,有兩種處理意見。

沒有明確的處分意識,僅有自願的轉移財產行為是否能構成詐騙罪,在理論上有不同觀點。

(1)根據處分意識不要說,吳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本案中,王某在支付餐費時,雖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支付的是30000元,而不是3000元,但其確實自願支付了該筆金額。如果認為構成詐騙罪只需要有自願的轉移財產的行為,而不需要有明確的處分財產的意識,則吳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2)根據處分意識必要說,吳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王某在支付餐費時,並沒有認識到自己支付的是30000元,他並沒有處分30000元給飯店的意識,所以他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吳某盜走了270000元。所以,吳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說明1】也可以從成立詐騙罪都需要具備處分意識,但處分意識到底是對具體的金額、物品的處分意識(嚴格的處分意識),還是對性質相同的金錢、一類物品的處分意識(緩和的處分意識)來回答。如果認為要成立詐騙罪,被害人必須對處分的財物具有完全的意識,在本案中即必須認識到自己支付了30000元,則本案中王某沒有處分意識,吳某構成盜竊罪。反之,如果認為被害人只要認識到自己在處分財產,而不要求認識到具體處分了什麼,處分了多少,則本案中王某具有處分意識,吳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2.王某、劉某對吳某構成何罪?須說明理由。

(1)王某、劉某對吳某構成非法拘禁罪。王某、劉某劫持吳某,是為了要回王某無意中多付的錢,二人並無非法佔有目的。因此二人的行為不構成搶劫罪。根據刑法的規定,為索債而非法拘禁他人的,構成非法拘禁罪。因此。二人的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

(2)二人在捆綁吳某時,不慎將吳某摔成重傷,根據刑法規定,這屬於「在非法拘禁中致人重傷」的情形,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結果加重犯。

3.王某、劉某、林某、丁某對武某的死亡構成何罪?(其中王某的行為有幾種處理意見)?須說明理由。

(1)林某構成故意傷害罪、丁某構成故意殺人罪,二人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成立共犯,且均需對死亡結果負責。理由如下:

1)劉某下令讓二人「開槍」,但並未明確是殺死武某還是傷害武某,因此難以認定林某、丁某具有故意殺人的共同故意。林某向武某的腿部開槍,說明其只具有傷害武某的犯罪故意,丁某向武某的腹部開槍,說明其具有殺害武某的犯罪故意。根據主客觀相一致原則,林某構成故意傷害罪,丁某構成故意殺人罪。

2)由於二人在接到劉某指令後同時向武某開槍,因此二人具有傷害武某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因此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

3)雖然無法查明誰的槍打中了武某的腹部,但是由於二人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構成共同犯罪,二人均需為對方的傷害行為負責,丁某的殺人行為也可以被評價為傷害行為,故,無論誰打中了武某的腹部,二人均需對死亡結果負責。

(2)劉某對武某的死亡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其和林某、丁某共同構成本罪。理由如下:

劉某指使二人向武某開槍,其行為屬於故意傷害罪的教唆犯。根據共犯從屬性原理,教唆犯需要為被教唆者的實行行為負責,故劉某也構成故意傷害罪,且其需要對武某的死亡負責。

(3)王某的行為構成何罪,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意見。

1)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王某指示劉某「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保安」,林某、丁某也是私下帶槍過來的,王某對此並不知情。因此其在主觀上只具有故意傷害武某的犯罪意圖,丁某的殺人行為超出其犯意,其無需負責。

2)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王某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首要分子。根據刑法規定,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對本集團所犯的所有犯罪負責。丁某的殺人行為是受劉某指示後進行的,是為了完成犯罪集團的任務而進行的犯罪,因此王某應當對丁某的殺人行為負責。

【說明2】有的老師認為本題還需要回答王某、劉某、林某、丁某四人構成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且與後面的犯罪數罪並罰。我認為不需要。因為本題是問了具體問題的題目,只需要按照具體問題回答即可。

【說明3】有的老師認為劉某、林某、丁某三人構成故意殺人罪。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因為開槍是具有高度的致人死亡危險的行為。劉某下令「開槍」,可以認為其對殺死武某至少具有間接故意。

不過,從題目只說「開槍」,而不說「開槍,殺了他」,還特別強調林某是向武某的腿部開槍來看,我覺得將劉某的「開槍」解釋為故意傷害的故意可能更符合刑法謙抑性原則。

應該說,「開槍」到底是表示傷害,還是表示殺害,在本題中並不是很明確,屬於有爭議的表述(命題人可能覺得沒有爭議)。

從閱卷來看,無論是回答三人共同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故意傷害罪,只要回答出三人都需要對死亡結果負責,這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基本分了。官方答案也可能是(1)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或者(2)故意傷害罪的共同犯罪。

熱點內容
改名法律責任自負承諾書 發布:2025-09-14 01:36:51 瀏覽:841
法律知識新浪博客 發布:2025-09-14 01:32:45 瀏覽:879
電大婚姻法作業答案 發布:2025-09-14 01:29:50 瀏覽:367
我國現行婚姻法上的配偶人身權 發布:2025-09-14 01:24:37 瀏覽:471
江西省勞動法中的產假規定 發布:2025-09-14 01:23:40 瀏覽:175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考任務二 發布:2025-09-14 01:23:37 瀏覽:738
感謝信司法所 發布:2025-09-14 01:21:50 瀏覽:383
郵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1:11:42 瀏覽:901
非法經營幼兒園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00:47:36 瀏覽:96
當道德跌倒時作文 發布:2025-09-14 00:41:2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