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商法不足

民商法不足

發布時間: 2025-09-14 17:53:09

『壹』 首都師范的民商法學研究生院怎麼樣

中規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師資力量肯定比不了政法大學和北大了,不過在首師大政法學院算是最好的專業了,工作也還行。
現在很多學校都是憑實力就業,如果你有實力在哪裡就業都吃香。首都師范大學雖然不是211,但是在北京還是挺有名氣的和實力的,尤其是就業在教育行業。綜合實力也不錯。

『貳』 評價外國經濟法學說

經濟法可分為西方經濟法和東方經濟法兩家,中國經濟法屬於東方經濟法。東西方經濟法由於興起的歷史背景不同,從而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總的來說,中西方經濟法的基本特徵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國家為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矯正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進行干預、協調、平衡和調節,最終實現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兼顧,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但是,由於中西方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異,從而決定了中西經濟法在產生發展過程中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經濟法的生成背景看。我國經濟法不是生成與於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不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的經濟法是政府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作為法制建設的一部分而主動的建立起來的,同時,經濟法也是國家作為主體,在應對外部挑戰與時代要求的一種回應。所以,中國經濟法不是在社會內部自發產生,而是政府自覺地「從治理到不斷放權的過程」,屬於「政府推進型」。與中國相比,西方經濟法是在自由市場經濟向壟斷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開始,出現市場失靈的狀況,這種情況用普通的民商法無法彌補,但是必須限制自由主義,由此,國家開始進行干預。可見,西方經濟法的產生,實為「市場經濟內部不斷完善的產物」,屬於「自然演進型」。

其次,從經濟法生成的法制環境看。我國由於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及相應的自給自足封閉的經濟形式,以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扼殺市場經濟的觀念的影響,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橫向經濟關系萎縮」,「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微觀經濟日漸放開,政府職能也在不斷轉變,民商法經濟法等幾乎同時上馬」。回頭看西方,西方的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逐漸自然成熟的,所以與中國相對應,各種調控經濟行為的「法律制度也經歷了從孕育分離,到獨立成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在「刑法民商法及行政法充分發展之後,經濟法也自然分娩了」。西方經濟法是在民商法發達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產生是為了彌補民商法行政法調節經濟關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條「反民法」「異民法」的道路。而中國經濟法是民商法缺位下發展起來,其產生並非為彌補民商法不足,而是與民商法同生同榮、共同發展。

最後,從經濟法生成的路徑看。在中國經濟法體系中,最先產生的是宏觀調控法,市場規製法是在經濟法得到初步發展後才產生的。而在西方經濟法體系形成過程中,市場規製法先於宏觀調控法產生,市場規製法產生於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宏觀調控法產生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兩者社會本位形成路徑完全不同,體現在:「西方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在個體本位上發展起來,是對個體本位的揚棄;中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由國家本位發展而來,是對國家本位的修正」,另外,中國經濟法產生於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政府幹預經濟行為;西方經濟法產生於自由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叄』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區別

1、二者規定內容之別

從規定內容上分析,民事訴訟法為程序法,是有關法院司法程序的法律;民商法是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二者表現為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即民事訴訟法要以民事實體法為依託,民事實體法又需要民事訴訟法來保障。

2、二者規定內容有實體與程序之別

(1)民事實體法無需所謂辯論原則、監督檢查這類偏於程序意義上的原則;

(2)民事訴訟法由於其程序法的剛性也不適於適用公序良俗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在二者中的適用存在差異,民事實體法中,其重在補充法律漏洞,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而民事訴訟法中民事訴訟的嚴格性決定了誠信原則應該改力求具體化。

3、二者基本原則之別

民事訴訟法可調解民事糾紛、糾正相悖於民事實體法精神、目的的個案,可視作民事實體法的延伸:民事實體法律崇尚平等、誠信、意思自治,民事訴訟法中也分別有訴訟地位平等、誠實信用、處分原則與其相對應。

(3)民商法不足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

從功能實現角度探究,二者能相互促進,共同實現對公民民事權益保護、維護社會秩序的終極目標。

一方面,民事訴訟法是民事實體法內在生命力的表現,訴訟制度是解決民事糾紛最終、最有效、最權威的方式,當民事實體法規定的內容沒有得到實施,民事訴訟法對其進行個案糾正以保證民事實體法規定的有效落實。

另一方面,民事訴訟法的適用以民事實體法規定為基礎,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民事實體法的一些規定也有助於民事訴訟的進行。

『肆』 大數據背景下電商企業法律發展的問題

【摘要】大數據時代帶給商務交易的改變是非常巨大的,電子商務依託於信息大數據環境存在,因此也會受到更多的挑戰。在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商務交易的主要形式,而民商法作為商務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礎,也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要求和新形勢。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民商法;消費行為
民商法在電子商務交易領域,要結合大數據時代特點進行不斷完善,凈化交易環境,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保護,防止消費者在商務交易過程中所造成的損失。
一、大數據時代對商務發展與民商法的挑戰
(一)電子商務售後法律規則欠缺
電子商務售後與普通商務售後的根本區別在於,大數據環境是虛擬的,銷售方與購買方並不是面對面交易的,因此售後也保持一種非見面形式,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環境當中,更多地需要銷售方有較好的信譽保證,因為消費者不能像線下交易那樣,對於商品質量、性能等有直觀的認知和接觸,所有的商品信息都來自於銷售方的信息描述。消費者完成交易行為後,收到的商品可能與預想的不一致,從而就會出現售後行為[1]。但是商家信譽缺失時,消費者無法及時有效地聯系商家完成售後,影響了消費者的商務交易體驗,甚至部分商家為了獲利,不能及時處理退貨退換事宜,最終導致消費者承擔經濟損失。電子商務交易售後,需要有民商法作為法律保障,民商法規則目前對於電子商務層面的研究和完善還較為欠缺,法律規則不完善或者針對性不足,使得電子商務售後跟不上時代進步。
(二)電子商務交易憑證難以獲取
大數據環境下,所有的電子商務交易憑證都是以數據信息形式存在的,與傳統商務交易憑證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交易憑證都是紙質媒介,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可以直接獲得收據、發票等,這些憑證可以作為消費依據,當出現商品質量或者其他問題時,可以作為法律依據,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由於大數據與互聯網形式的特殊性,交易憑證難以直接被獲取。消費者在網路購物後,無法直接獲得發票或者收據等,當出現商品問題時,如果消費者到有關部門進行反饋和投訴,無法拿出有效的憑證,證明自己與該商家有商務交易往來,也無法證實該商品是從某商家處購買的,因此相關部門無法進行立案調查,消費者很多時候無法對自己的正當消費權益進行維護[2]。民商法中對於商務交易的法律保護條例,主要停留在原有的實地商務層面,很多法律條文和內容也都是基於消費者能夠獲取交易憑證的基礎之上,因此在電子商務模式下,民商法的適用范圍就被大大限制,很多時候會在法律應用中感覺到力不從心或者無所適從,這也是民商法在電子交易環境中,應當進行重點探究的方面。
(三)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安全薄弱
大數據時代,商務交易更加依賴於互聯網環境,網路安全也必然會影響到商務交易安全。由於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存在安全隱患,會造成消費者信息的暴露,被不法商務交易者竊取和倒賣等,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不確定的隱患。電子商務的特點,就是從商品展示到交易完成,整個過程都是依賴於網路環境的。互聯網這個虛擬環境,給商務交易帶來便捷的同時,安全保證也成為巨大的挑戰。互聯網環境是開放的、共享等,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參與,因此更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在目前的電子商務交易中,經常出現信息被盜取的情況,這就使得民商法在商務安全保障方面存在了明顯的不足[3]。民商法的法律更多地傾向於現實商務環境的安全管理,對於網路虛擬環境的安全情況實踐不足,造成消費者注冊的個人信息,如地址、電話、姓名等被竊取,這對於消費交易隱私保護是極為不利的。
二、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路徑
(一)基於民商法完善電子商務售後管理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要將售後作為交易的重要構成部分,通過在民商法內容中,增加專門針對於電子商務售後的法律條文,約束商務交易的行為。在民商法條例中,要對電子商務產品描述信息進行約定,如描述信息內容必須符合商品真實情況,杜絕誇大 宣傳或者誤導性描述。對於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出現的一些售後問題,要進行針對性的法律約束[4]。如商品質量問題必須無條件予以退換貨,在發生交易退款時,商家的退款期限必須在民商法中作出明確規定,如24小時退款或者48小時退款等,如果商家未按時間約定完成退款審批,則應當有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退款墊付,然後再從商家繳納的保證金中予以扣除,這樣可以有效約束商家的售後管理行為,提高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
(二)基於民商法維護電子商務維權管理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民商法應當進行相應的調整,將電子憑證作為有效的交易憑證進行明確,當電子商務交易中出現維權情況,消費者可以出示電子交易憑證,證明交易存在以及出現的問題[5]。相關部門可以依據民商法補充的新條例,對電子交易行為予以認定和處理。在商務法的規定中,需要將電子憑證與實物憑證放在同等位置上對待,其法律效力是平等的,從而給相關部門以及消費者維權提供支持。
(三)基於民商法促進電子商務安全管理
民商法在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時,依託於大數據時代的特點,要注重交易安全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電子商務過程中,需要基於民商法來優化相關的安全措施,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安全技術,完善交易模塊以及安全保護模式,當商務交易中存在安全隱患時,需要及時給予消費者必要的提醒,特殊情況下可以進行交易支付的中止和阻斷,避免消費者遭受損失。
結束語:
電子商務發展中,受到大數據環境改變的影響,出現了很多涉及到商務交易的法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民商法領域要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的。

『伍』 試比較分析中國經濟法與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差異

中國經濟法與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法回不答是在社會內部自發產生,而是政府自覺地「從治理到不斷放權的過程」,屬於「政府推進型」;西方經濟法是在自由市場經濟向壟斷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開始,出現市場失靈的狀況,這種情況用普通的民商法無法彌補,但是必須限制自由主義,由此,國家開始進行干預。西方經濟法的產生,實為「市場經濟內部不斷完善的產物」,屬於「自然演進型」
(2)西方經濟法是在民商法發達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產生是為了彌補民商法行政法調節經濟關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條「反民法」「異民法」的道路。而中國經濟法是民商法缺位下發展起來,其產生並非為彌補民商法不足,而是與民商法同生同榮、共同發展。
(3)兩者社會本位形成路徑完全不同,體現在:「西方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在個體本位上發展起來,是對個體本位的揚棄;中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由國家本位發展而來,是對國家本位的修正」,另外,中國經濟法產生於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政府幹預經濟行為;西方經濟法產生於自由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熱點內容
蘇州吳江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4 19:55:41 瀏覽:869
中國刑法起源 發布:2025-09-14 19:28:36 瀏覽:660
我自願遵守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19:05:50 瀏覽:586
柳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4 19:02:22 瀏覽:385
公司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發布:2025-09-14 18:47:22 瀏覽:637
民法2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5-09-14 18:34:48 瀏覽:557
刑法案撤案 發布:2025-09-14 18:27:44 瀏覽:596
民商法考試案例 發布:2025-09-14 18:08:54 瀏覽:177
在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發布:2025-09-14 18:06:47 瀏覽:177
法官法的重要法條 發布:2025-09-14 18:05:04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