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如何訂閱人民司法

如何訂閱人民司法

發布時間: 2025-09-23 06:59:32

1. 法學院的孩子為什麼要實習

按語:話說,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會有一個緣起,或是因感而發,或是因事而憶。當然,我的這篇習作也不例外。因文而寫,因事而思,所以,便有了這篇《法學院的孩子為什麼要實習》以及附後的《一轉身,畢業三年》習作。而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回憶過往,因為回憶是為了更好激勵自己奮勇向前,不曾回憶過,談何現實過?一轉眼,已經三年,而一轉身,畢業三年。法學院的生活雖離我們遠去,但在法學院參與法律援助的歲月卻久久環繞心扉,因為回答法律咨詢而理解了法律的價值所在,因為參與具體案件辦理而知曉了法律如何操作,因為起早貪黑的艱苦付出而獲得了體味法律溫情和殘酷的人身歷練。法學院的日子雖我們離去,在法院實習的日子卻久久縈繞心間,和指導法官依然有聯系,而且時常討論疑難案件,偶有相見,關照問候,這些,是因法學院而起的回憶和幸福。而每個法學院的孩子都應有或是當有實習經歷,只是,有的人以實戰的方式(代理案件)完成,而有的人,以旁觀者的姿態(實習)去做成。而不管你身在法學院期間以哪種方式踐行法律和現實生活的結合和磨合,我都願意相信,當你真真切切將法律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時,你會更加懂得人間冷暖,更加體味法律的溫情和殘酷,更加感知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和緊迫。法學院的歲月讓一個法科學子面對法治不曾遠離,只在堅持,司考通過,追逐夢想。身在他鄉,且把他鄉當故鄉,只因他鄉有夢想。亦讓一個法科學子更加關注法治,身體力行,參與其中,李庄案和北海案都連續發聲。且把法治當追求,只緣一心嚮往之。而今,法學院的孩子們也許會有躊躇和猶豫,或還有彷徨和無助,但請讀讀這些學姐學長的點滴法學院歷程,或許終會明白,或許終會知曉,原來,法學院期間應當去實習,而且當以負責和勤奮的方式完成在法學院的人生歷練和錘煉。未曾勤奮過,談何畢業之際收獲成功,未曾對自己負責,談何離校之時把夢實現?未曾辛苦過,談何畢業之際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一轉眼已經三年,而一轉身,畢業三年。畢業了,我們在法學院收獲了什麼?遺憾了什麼?追悔了什麼?而你們又將如何走過和度過人生中最寶貴的轉眼或轉身的法學院「三年」? 一轉眼已經三年 文/慕麗 瀏覽別人的博客,偶然想起自己也曾有過一個法律博客,費盡心思回憶賬號,密碼,竟然真的找回來了。打開這個塵封的博客,讀著三年前寫給自己的信,竟然有些被自己感動了。 三年前,我還在讀大二。糊里糊塗,跌跌撞撞,已經開始接觸法律實務。我比同齡人早接觸法律實務,正是由於學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大二初期我被選入法律援助中心成為一名法律援助員。那時政法的課程並不緊張。因此,我課程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各種實習排滿,其中包括西安市兩個法院的實習和政法新區那間小小的辦公室里值班,還有時不時的節假日在社區街道普法活動。那段時間是我大學里最充實的時光。我書寫了很多法律文書,解答了很多當事人的咨詢,也代理了不少民事行政案件。 遇到去法院實習值早班,經常是早早起床,在室友的酣睡中躡手躡腳走出宿舍,擠上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公交車,搖搖晃晃從城市的這一頭穿到那一頭;在法院值班結束後,要趕忙再沖回校園,因為還有課要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滿頭大汗跑回學校去上課,卻因為遲到幾分鍾課已開始,自己站在教室門口不敢進去。那個站在教室門口的我,遺憾自責擔憂委屈,各種情緒湧上心頭,卻又不得不轉身離開,自己回宿舍把耽誤的課程補上。當大二下半學期開始獨立代理一些法律援助案件後,我的生活就更加忙碌了。接待當事人、去法院開庭佔去了我更多的時間。已經記不得有多少回在午休中被當事人的電話吵醒,有多少個周末不得不按捺住逛街的沖動,整理一摞摞的案件材料。 我們法律援助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社會上最底層的人群,我們無償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辦公室經常人滿為患,有步履蹣跚的老人,有抱著小孩的女人,有疲憊的民工,有殘疾人,有憤慨有悲怨有無助有彷徨......人生百態彷彿都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呈現。有時候我會喜歡傾聽他們的故事,花上周末一個下午的時間也許只是當個好聽眾,在他們泣不成聲的時候遞上紙巾。法律援助工作收獲的也許是一面錦旗,也許是一句謝謝,也許只是一聲嘆息。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更加深愛律師這個職業。拋開什麼所謂的伸張正義,就單單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好像我把很多種活著的方式都親身體驗。當然我有時候也會覺得委屈,當我自嘲「披星戴月」一個人抱著文件夾走出空盪的校園只有清晨清潔工人的掃帚簌簌的響聲伴著我的腳步的時候。但我更多的時候是感到滿足,當我拿到一份公正的判決上面清晰的字跡記錄著我們的訴求被支持,糾紛得以妥善解決的時候。 現在回頭看看這些經歷,我收獲了太多。法援帶給我的不止是去法院、律所的諸多實習機會,不止是親自參與解決真實的法律糾紛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在小小的年紀,就親身見證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而每一個案例後都牽系著一個群體的悲歡離合。這些鮮活的案例,每天都帶給我強烈的沖擊,我眼中的世界,就這樣悄然改變。 如不是這短暫的回頭觀望,我也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成長。三年過去了,那股傻傻的一心想扶助弱小的心沒有變,雖然我並不高大威猛,那個堅持做個好律師的夢想沒有變,那個內心時常忐忑卻一直要強裝自信滿滿的我沒有變。三年過去了,我沒能在國內讀研,但也如願在國外留學,以前無比擔憂的司法考試也早已順利通過。那個大學二年級扎著馬尾戴著眼鏡學生氣未脫的我,在換了一條又一條的裙子,扔了一雙又一雙的鞋子,摘了眼鏡,換了發型,體重略增後,變成了現在的我,可是依舊是那時的輪廓。 我總是覺得自己一路走來無比幸運,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不覺得辛苦也不覺得經歷過什麼坎坷和挫折,也沒有走過什麼彎路。從一開始選擇了一條路,就不偏不倚的一直往前走,這種從不背離自己的夢想的感覺,就是一種幸福吧。每每回顧自己,我總是心懷感恩。我不覺得自己的今天全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上天給我的機緣和幸運,是家人默默的支持,是各位師長的教誨點撥,是身邊朋友的關心照顧,陪伴我一路走來。我珍惜眼前,更珍惜我的未來。希望以後的我,也能永遠不偏離自己,就這么乾乾凈凈心懷感恩走下去。 一轉身,畢業三年 文/譚敏濤 如果不是閱讀一位朋友的《一轉眼已經三年》一文,或許我還不會較早的回顧自己的法學院實習經歷,雖然,那些塵封的記憶有時不值一提。但是,在接觸了諸多師弟師妹詢問實習一事後,忽然察覺,更多的迷惑困擾著他們,為什麼要去實習?大一大二的寒暑假還沒學什麼去實習能做什麼?會不會就是端茶倒水?會不會什麼也不會做只是混日子?會不會實習等於浪費時間,面對諸如此類的疑問,是我深感在《一轉眼已經三年》一文基礎上回顧我的法學院實習經歷的因子。但是,我沒有代理案件,也沒有參加具體的法律實務,更是時候,我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圍觀他人的具體事例,或是撰寫案例評析,或是針對某一具體事例發表看法,或是和法官交流疑難案件的裁決依據。還有免不了的閱讀理論書籍,而這些,也會是一些法學院孩子的生活記錄。而最終,不管他們以何種方式完成他們的法學院歷練,我更願意相信,但請法科學子別把法學院當作休閑的專業,本身,這應是一個「如果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專業。精度法學教材,研讀法律案例,熟稔法律法規,關注熱點法律事件,圍觀具體現實案例,撰寫案例分析,評析影響性案件,這些,如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或許法學院的日子會很清閑,但是,這卻不是一些人的常態法學院生活。因為,一些人錯失了,一些人錯過了,一些人錯覺了,所以,便有了法學院很清閑的發問和不解。而我,也便有了這篇在《一轉眼已經三年》一文基礎上的《一轉身,畢業三年》習作。 其實,那些能較早接觸法律事務的同學確實比其他只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孩子們幸福多了,因為更多孩子畢業了還不知道律所、法院和檢察院的業務流程如何開展。且把實習僅當作端茶倒水的政法孩子們,不曾想到,在他們身邊,或之前,已經有一些社團為他們提供了接觸法律事務的舞台,只是,更多人在享受大學,卻不在拼搏。一個未曾在實務部門實習過的政法孩子確實有些可悲,但更多時候,何嘗不是自己造成。大一那個寒假,咱都剛上大學,肯定得回去好好享受假期,而之後,按照我對法學院孩子的實習規劃:大一暑假去法院,大二寒假去律所,大二暑假去檢察院,大三寒假去企業法務部門,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只剩下你的大三暑假,那會,你不是要考研,就是在備戰司考,肯定不會再有時間實習,而這四個實習期,不知有多少法學院孩子們充分利用呢? 但換作我而言,又何嘗沒有浪費呢?大一暑假,我去小寨郵局打工,算作自己的一份零工,所賺取的收入直接買了自己的一個通訊工具——小靈通。雖不算艱辛,但總算是自己的賺錢收入,因此體會了在城市打拚的不易。而之前,我亦有過賺錢經歷,但只是賣自家的蔬菜和水果。當時的自己,體會的是交易完成後的滿足,很少體會賺錢的不易,但在大一暑假的那次打工,讓我體會了身在城市打拚的不易和艱難。畢竟,每個人都應以自己的專長立足,只有專長,才會專業,只有專業,才能更好立足和立業。但是,我是專業是法律,而我專長是什麼呢?這是我哪會打工時常常思索的問題,而後,這些思索外化為我在法學院的努力看書、參與實務和擴大視野,以便自己畢業之際可以專業立足和立業。 而大二暑假我去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實習,這次實習,也奠定了我跟蹤關注中國司法改革的基礎。在70多天的實習中,我請假一次,因為下大雨實在無法前去(當時,我是騎自行車從政法老校區騎到北大街的西安中院)。期間,書寫了幾萬字的法院實習日誌,而現在,這些日誌依然保存著,總想著找個時間,統一把這些實習日誌整理刊出,以便對後輩的師弟師妹有所助益,但限於時間,一直未能如願。在法院實習中,因為中院的案子多是二審,當我們的合議庭接到新案件後,我一般多會首先看看一審的判決書,然後再閱讀上訴狀,再然後就是看看證據材料,最後,在心中形成自己對案件二審結果的定數,但這些定數都是埋藏心底,最終,當二審結果出來後,我會結合自己之前的認知和法院的二審裁決對比,自己到底判斷的正確與否? 除此之外,法院的《人民法院報》、《人民法院案例選》、《西安審判》和《審判研究》都是我常常閱讀的刊物。還有當時接觸的《人民司法》,只不過《人民司法》上的案例評析在當時的我看來,的確太艱深了,直到我畢業之時,才慢慢精讀上面的案例評析。也是因為閱讀了法院的這些刊物,所以便有了畢業第一年的撰寫案例評析,記得09年到10年底左右,我在這期間撰寫了一年的案例評析,總共寫了一百多篇案例評析,雖說這些都是小案例,但在寫作過程中,慢慢培養了我解決現實法律爭議的思維能力,也慢慢提高了我的文筆能力。也是從那時起,我一邊撰寫案例評析,一邊圍觀李庄案,畢業那年趕上「打黑」,或許,是重慶為我提供了法律實戰演練的機會,但是,法治缺失的境況卻讓我一再感到痛心疾首。 還清晰記得,那時,全國法院系統舉行徵文比賽,我所實習的合議庭法官有兩人要撰文,我為他們在學校的中國知網上下載學術論文,然後一起閱讀和討論,最終,兩篇稿件順利產出。此外,合議庭接到的一些案件因為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就此涉及到理論之爭,我搜索了學界對此爭論的集中觀點,主辦法官堅持認為以實務的經驗為主,但學界的主流觀點卻不那樣認為,最終,我和這位法官據此探討和爭論,結果是法官以實務的經驗判決,但之後所寫的文章中認為學界的理論應當改進之後可以指導實務,也因為當時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不算透徹,所以,難以被實務所接納。也是在當時,我算深切感受到了理論對實務的指導意義和價值。所以,等實習結束,我除了閱讀一些案例外,還將精力投入到理論書籍和論文的閱讀中。而那時的法學重點期刊很少有人翻閱,當時的我,強制自己坐在圖書館閱讀一篇一萬字左右的學術文章,現在回想起來,有些可笑,但總算堅持了下來。而今,我還是會隔斷時間去學校的中國知網上下載一些學術文章閱讀,以此提升自己的學術水準。雖然,自己已經很少,或是不再撰寫學術文章,但學術文章的理論功底和高深學識促使我閱讀和吸取營養,以備自己更好地撰寫法律時評。 而大三那個寒假,因自己還學了新聞學,所以便去報社實習。也正是因為在報社實習的經歷,我慢慢在日常的生活中必讀報刊。畢業之後,一年自費訂閱的報刊有上千元。大量的閱讀才能有活躍的思維,才能有深邃的思考,才能有專業的素養。新聞學知識的學習使我有時想從事法律新聞的工作,而且,對中國的《新聞法》還想專門做一研究,只是這些權當夢想,未曾投入太大精力。或許,每個年輕人都免不了做夢,但有多少夢能圓,有多少夢為此付諸了行動,這是圓夢的最佳途徑。期望以後我能在新聞法、輿論和司法的關系、微博和司法的博弈上多做一些專業的評析。 現在,當我接觸一些師弟師妹對法院實習的認知時,一些人免不了停留在端茶倒水上,好像,除了干瑣事,法院再沒有實習生的用武之地。而這些,多是一些人的誤解。真正的法院實習並不意味著非要有一個特定的模式,但是,更多時候,能從實習中學到和悟到理論如何指導實踐、實踐需要什麼樣的法律人才、法學院應該如何學習、如果培養自己的法律技能和素養等等這些道理,或許,這正是實習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而當我回頭回顧自己的法學院經歷,除了實習對我影響巨大外,還有身在圖書館的那些孤獨歲月。我得承認,我是一個孤獨的法科學子,更多時候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教室,至於看什麼,好像除了法律書籍就是其他課外讀物。而大學之前,我是一個愛讀書,但卻買不起書的孩子,曾經周末自己騎車去外縣的新華書店閱讀書籍,特別是楊凌的多家書店,哪裡有我關注的暢銷書,所以,多次的高中假日,我一人騎車到楊凌,中午在外面吃完麵皮,下午繼續看書,晚上趕在天黑前騎回來。而到了大學,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忽然有種畏懼,這么多書籍我能在大學幾年讀完嗎?答案是我只記得政法兩個法律圖書館的所有書籍具體位置,但更多的書籍卻沒有讀完便畢業。而除了書籍之外,還有那些每天、每月或每周出版的期刊和報紙,也於我是種巨大沖擊,使我有種相見恨晚的追悔。 記得高中之際只記得有《讀者》和《青年文摘》雜志可以在縣城買到,而《世界知識》、《環球》和《世界博覽》雜志只能在地攤上買到過刊,這樣的書籍和報刊匱乏讓我覺得大學的圖書館的確是個好地方,所以,更多時候,我身在期間,不願離開。而法院實習的日子裡,更加讓我懂得了法律知識如何應用於實踐,而自己到底應該朝那個方向發展,應該在法學院期間具備什麼樣的法律技能和水準,所以,除了讀書,法院和報社實習的日子讓我更加懂得如何讀書和讀什麼書。這樣,便有了那些已經刊出的兩百餘篇法律時評誕生,雖然水準有待提高,文字確實難以登上大雅之堂,思想也在諸多方面不甚成熟,但總算沒有辜負法學院的讀書歲月,還有法院和報社實習的那些流光年華。它們雖已遠去,但總在鼓舞自己不斷提高,雖已過往,但總在激勵自我奮勇向前,雖已不再,但總在勉勵自身不要放棄夢想的打拚和追尋。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笑話集么 發布:2025-09-23 10:34:02 瀏覽:497
法學證作用 發布:2025-09-23 10:24:12 瀏覽:613
法官我肚子餓了 發布:2025-09-23 10:19:51 瀏覽:982
2016刑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23 10:18:15 瀏覽:655
易軼律師年齡 發布:2025-09-23 10:18:15 瀏覽:640
民法典中對夫妻 發布:2025-09-23 10:12:36 瀏覽:988
西埔鎮司法辦 發布:2025-09-23 10:06:36 瀏覽:84
多層次立法 發布:2025-09-23 10:06:35 瀏覽:35
直銷軟體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3 10:06:33 瀏覽:189
司法不公怎麼辦 發布:2025-09-23 10:05:53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