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消保法司法解釋

消保法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9-25 16:39:35

Ⅰ 新消法食品過期賠償,不足十倍按500元賠償是哪條

並沒有規定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而是規定在《食品安全法》中。
法律分析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經營者只有在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時才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食品安全法>的解釋》第6條對較為常見的能夠認定為經營者明知的情形進行列舉,同時作出兜底性規定。第6條規定,食品經營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消費者主張構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已過食品標明的保質期仍然銷售的;(二)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進貨來源的;(三)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且無合理原因的;(四)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的;(五)虛假標注、更改食品生產日期、批號的;(六)轉移、隱匿、非法銷毀食品進銷貨記錄或者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的;(七)其他能夠認定為明知的情形。其中,關於經營者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的情形是否應當認定為構成經營者明知的問題,在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存在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進貨查驗義務是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的經營者義務,司法解釋應當嚴格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明確將未盡查驗義務認定為經營者明知,由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最大限度保證食品安全,也為法院司法提供指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食品安全法規定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前提是明知,未盡進貨查驗義務與故意違法不同,考慮到我國食品經營市場的發展現狀,規定將未盡查驗義務推定為經營者明知,會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我們認為,進貨查驗義務是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的經營者義務,對於保證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消費者基於對經營者的信任采購食品,經營者不履行進貨查驗義務顯然是極不負責任的。經過徵求各方面意見並研究討論,明確將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作為經營者明知的一種情形予以規定,引導經營者規范經營,最大限度保證食品安全,督促經營者依法履行法定義務,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Ⅱ 消防法第68條司法解釋,其中尚不構成犯罪是指什麼謝謝!

尚不構成犯罪的,就是不符合犯罪要件的,不追究刑事責任,進行行政處回罰。

《中華人民共答和國消防法》第68條規定:「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該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不履行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的義務,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處5天以上10天以下拘留。」


(2)消保法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消防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就是把同火災作斗爭的兩個基本手段 —— 預防火災和撲救火災結合起來,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災預防放在首位,積極貫徹落實各項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災的發生。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人們具有較強的消防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執行消防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消防技術標准,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大多數火災是可以預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立法目的是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的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熱點內容
法院怎麼老賴 發布:2025-09-25 20:03:49 瀏覽:949
國際經濟法是按照國際經濟關系 發布:2025-09-25 19:56:53 瀏覽:514
混同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5 19:52:41 瀏覽:584
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規定 發布:2025-09-25 19:43:53 瀏覽:965
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發布:2025-09-25 19:43:43 瀏覽:695
怎樣學好CPA經濟法 發布:2025-09-25 19:33:17 瀏覽:183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6 發布:2025-09-25 19:32:28 瀏覽:438
行政法與行政許可 發布:2025-09-25 19:31:14 瀏覽:617
新刑事訴訟法119 發布:2025-09-25 19:21:40 瀏覽:66
合同法之分則 發布:2025-09-25 19:16:46 瀏覽:521